湖南学生“陷诱”现象调查及其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01 04:22:47

湖南学生“陷诱”现象调查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湖南“陷诱学生”数目之多和类型多元化的趋势正逐渐显现,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及学生本身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是诱使学生“陷诱”的合力因素。本文以湖南长株潭新特区中小学生为例,对学生“陷诱”现象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调查,认为只有建立五位(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学生)一体的脱诱模型方能有效的引领“陷诱学生”的转化与“脱诱”。

关键词:“陷诱”学生;中小学生;脱诱转化

一、当前湖南学生“陷诱”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我们把沉迷于某些事物以致影响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的学生称之为“陷诱学生”。据笔者调查,认为造成湖南“陷诱”学生呈现普遍化、低龄化、多样化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家庭氛围、父母品行等)的好坏是影响孩子能否顺利成长的首要因素。笔者通过统计发现,湖南长株潭新特区中小学生近九成(88%)的“陷诱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尽人意”。尤其是那种极端家庭环境下出来的孩子,是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诱惑戕害的。

(二)学校因素。很大程度上,学校在学生“陷诱”问题上是脱不了责任。一方面,那种管的过死、过严的旧式管理模式以难以适应时展需求,甚至有扼杀学生正常探索欲的“嫌疑”。另一方面,应试教育下,学业成绩依然是衡量学生优劣、学校争取荣誉和生源的主要指标和重要手段。

(三)社会因素。社会上不良信息的散布、色情暴力迷信影片的泛滥、不良之风“狂刮不停”,正不停歇的侵袭着纯洁校园:“金钱至上”“及时享乐”“读书无用”等错误舆论,一时竟“大行其道”,在校园中很有市场。

(四)学生因素。中小学生“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稳定,心理、生理上的不成熟,以及社会经验的不足等都是诱使其沉迷于某些事物,如网络、手机游戏等,从开始一步步陷入泥淖,到不能自拔的内部因素。

二、“五位一体”:“陷诱”学生“脱诱”转化对策探讨

(一)“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家庭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政府与社会为引导“的”五位一体“的”脱诱“模型

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五位一体”模型(右图)

A:多手段进行监督、支持和惩罚

B:接受监督、支持和惩罚

C:及时了解孩子的动向,并配合学校的各项正确决定和活动

D:随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

F:尽量创造条件断绝或减少消极影响

E:保护孩子免受或少受消极影响,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

1、接受政府的监督、检查和奖惩,配合政府行动,传达相关精神及时调整或改变教学、管理政策

2、运用多重手段进行监督、检查及奖惩

3、社会调查,利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学生创建一个干净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反馈信息,为政府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宝贵意见

5、双重影响

6、积极引导学生接受积极影响,同时也创造条件保护学生少受或免受消极影

(二)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学生与政府“五位一体”互为推动的“脱诱”机制

1、家庭:筑一道坚实牢靠的“防诱”堡垒。

家庭的主要任务时防范、其次才是“治病”,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其一言一行对子女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父母应学会砥砺品行,严格要求自己,给子女树立一个光辉典范。这样,子女“陷诱”的不良苗头便很容易被父母的爱给扼杀在摇篮里。

2、学校:开辟“防诱”和“脱诱”的主战场。

如果把学生“防、脱诱”比作一场战役的话,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成为主战场。我们认为,要想取得战役的最终胜利,“小棒+大萝卜”不失一种良好候选模式。在以“以人为本”为教育宗旨的今天,我们所提倡的是以赏识为主、辅之以适当的监管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双管齐下,事半功倍。

3、社会及政府:攻坚克难。

社会各界应联合起来,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健康的生长环境。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一个干干净净的网络世界;教育部门应积极宣传和普及正确的网络知识,引导学生理性而健康的使用网络。

4、学生:守住最后防线。

俗话说,越坚固的防线越易从内部攻破。“学生陷诱”也符合该道理。在现实中,存在一些自制力差但好奇心强的学生,他们往往易成为各不良诱惑的下手对象,这主要还是由学生本身特点造成的:社会经验不足、叛逆、好奇心重、是非观缺乏……针对学生这一特殊人群,笔者认为除了对症下药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学生自身转移“兴趣”,也就是脱离低级的趣味,养成高尚情趣。例如,以广泛交友代替沉迷网游,以社会实践活动代替流连于娱乐场所……,千方百计使自己忙起来,并忙有所乐,乐而喜忙!

此外,学生还是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的。最起码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去,哪些地方不可以去;哪些东西可以看,哪些东西不可以看。也只有这样,学生在内心里为自己设立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即使外面妖魔狂舞,我亦岿然不动。”

上一篇:明世宗嘉靖三年大同兵变原因考 下一篇:英语课堂操练的有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