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东京》

时间:2022-05-01 02:33:57

《设计东京》

东京是一个东西方多元文化交汇的城市,作为亚洲密度最大的设计时尚集散地,东京孕育了足以代表日本的设计文化,本书作者从自身知识背景与个人游历经验出发,从设计层面切入东京,以设计的眼光去体会东京的艺术、产品、建筑、将数百个东京设计据点与海量的资讯梳理出来,形成了一幅东京的设计版图。

最近“设计”特别多!从设计大师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到生活中马桶刷橡皮圈等胡思乱想般的《设计不安于室》,还有王怡颖继续解读欧洲创意生活的《创意市集2:玩心大发》……2007年7月,有又出版了吴东龙这本《设计东京》。

去东京旅游的人想必各有目的,但对那些喜欢设计的“潮人”们来说,东京实在是亚洲无可替代的设计朝圣地。设计在东京随处可见无论是街道边的路灯,座椅、商店橱窗,还是经过精密规划的建筑大楼,很多都是令人惊叹的大师设计;遍布四处的生活商店、设计商店、美术馆、博物馆,更是洋溢着浓厚的设计氛围。东京简直就是一个设计迷宫。怎么才能拥有一段尽量圆满的设计旅行呢?台湾设计师吴东龙不辞辛苦,从2001年开始就一趟趟地去东京,一点点地搜集东京的设计资讯,终于结集成《设计东京》一书。山东人民出版社日前出版了该书的简体中文版。

《设计东京》是台湾第一本结合“设计”和“旅游”的书,说它是设计书,因为书里作者给读者介绍了100多个东京的设计景点,分为“设计好店100家”、“美术馆创意血拼”、“设计歇歇腿”、“设计书店”等几个部分,横跨设计商店、书店,美术馆、餐厅、饭店同时还将1950年以来的日本设计事件与趋势,以时间轴的概念来贯穿全书;说它是本旅游书,因为整本书看起来就像个旅游手册,甚至东京地铁地图都清晰地印在书里,更发挥资料搜集的强项,将各种琐碎资讯一应俱全地详附其后,包括店家的营业时间,分区地图及各个设计典故等等,倒像是东京搜店或者是另类旅游书。

《设计东京》这本书本身就是个很好的设计,将书的外衣脱下来展开就是个东京地图,吴东龙因此获得了“台湾设计奖”书籍类金奖。他曾说,常常会觉得旅游书的地图总是不够大,又觉得一般书皮的功能其实也不大如果可以把这两个结合起来设计,使用起来应该很有趣。而且读者带着这本书去东京旅游,脱下书皮,看上去就像个简单的笔记本,这样即使在电车上看书也不会被认为是观光客,可以好好地观察东京的生活。

当你跟随着这本书走一趟东京,走过这个充满设计能量的城市之后,除了暗藏在单品下的巧思会令人惊异之外,经过这番设计的洗礼,也许能触发你对生活中不同的美感经验以及思考。正如作者吴东龙所希望的:“把设计和旅游做结合,让一般人(不仅仅是学设计的人),透过旅游,就可以接触到设计,体验到“设计即生活”,这样的话,结束东京的旅程之后,都是满满的设计回忆。同时,我想让大家觉得设计是生活里的元素,而不仅仅是专门的学问。

《粟裕传》

1955年,在中国人民授予大将军衔的十人中,粟裕排名第一。在革命战争中,他的卓越战功就在全国传颂,尤其是华东战场上的辉煌业绩备受全军称赞。作为名从普通战士成长起来的指挥员,他对党对人民的无比忠诚及勇敢加智慧的战斗作风,更值得后人长久学习。

本书是经中央军委批准撰写的,从收集资料到定稿出版,历经十年有余,堪称“十年磨一剑”。本书坚持实事求是的写作方针,运用大量历史资料、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地记述了传主的生平业绩、军事思想、道德情操和优良作风。成功地反映了粟裕作为军队高级将领和国家领导人的光辉形象与崇高风范。本书史料翔实,具有权威性,史料性和可读性。张震题写书名。

作者:《粟裕传》编写组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历史的空白处》

本书是著名学者张鸣的历史文化随笔。他以另类的视角和举重若轻的笔触,将历史中的大小人物和各色故事生动勾勒,鲜活展现。张鸣力图剖析历史空白处那些不为人知的深层真相,引领读者去反思中国封建文明给中国历史,给国人,乃至当下社会带来的影响。作者行文具有冷峻的幽默,读来让人莞尔之余,颇受启示。

作者:张鸣 出版社:珠海出版社

《无时代》

本书介绍日本当代文化,共分四卷。卷一围绕樱花、名字、宗教、江户等主题,介绍典型的日本文化;卷二是作者扫描近二十年来,日本女性在婚姻,情爱领域的变迁和现状;卷三介绍了日本家庭主妇的日常生活,在“琐碎”生活中呈现“生活化”的当下日本;卷四是作者从女性主义、民族国家、社会历史、宗教文化等角度解剖当代日本,对当前日本思想文化、社会结构方面深层思考。作者善讲故事,文字清雅,通过一篇篇小文章,可对当下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既有感性的了解,也有理性的认识。

新井一二三,一位迷恋汉语的日本人,一位用中文写作的日本女作家。中文书写下的日本社会,日本人眼中的中国文化,异域文笔向读者展现那曾被我们忽视的“汉语美”。

作者:(日)新井一二三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上海格子间女子》

这是一本散发着摩登气息的女性读本。作者为跨国公司的高级白领,她从自己的工作生活出发,叙述了一群眼光永远比生活高一点的上海新一代高级白领女性,也就是所谓的“格子间女子”的故事,描绘了大都会白领女子的百变多面性和情感的不定起伏也体现了现代办公室多元空间里的多样化生存状态。本书按照上海格子间女子在一个日常上班日,会在办公室空间出没的4个地点来展开,每个空间映照都会白领女子朝九晚五生活中的一个侧面。

全书4个空间如下:你也可以把在这4个空间穿梭行进的过程当成是在享用一顿完整的西餐:有关办公室生存类故事的第1间就好像是一份头道蔬菜沙拉,它的口感到底是清口还是倒胃,则取决于如生菜叶般的格子间日常趣味,有关办公室政治类故事的第2间就好像是一杯佐餐葡萄酒,它的口感到底是圆润还是酸涩,则取决于如酿酒般讲究的办公室政治技巧;有关办公室情感类故事的第3间就好像是一盆主食海鲜意粉,它的口感到底是肥腴还是干燥,则取决于如厨师秘密酱汁般的办公室八卦素材;有关办公室奇想类故事的第4间就好像是一碟餐后甜食,它的口感到底是甜美还是乏味,则取决于你能否找到档案室文件柜后那个半人高的洞穴。柜子后那个半人高的洞穴是有出典的,它来自于那部1999年的美国荒诞电影《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Being John Malkovich),电影里的公司小职员在找资料时,无意中在文件柜后发现了一条黑漆漆的通道,缩身进去后,却意外发现这是进入著名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心灵的入口……

作者:晓玮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广州旧闻》

我自己读书不多,对历史缺乏深八的钻,研但我固执地想象上世纪20年代的广州

是一个鼎盛的黄金时期,是中国最早全面融入世界的生动缩影,也为迄今为止的各种名义的“北伐”提供了最有穿透力的精神遗产,为了印证和检讨这样的想象,我希望通过重读那个时代的旧报刊,深挖旧闻中的人物、事件、评论、民情甚至图片,广告等元素的信息价值,去再现当时广州整体的社会图景,从中找寻广州影响整个现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文化基因和思想密码,但在实际执行中,我们发现以《广州民国日报》为代表的那些报刊,并不能提供太多具有宏观维度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吻合相呼应的文论与思想,于是把重点放在对当年社会新闻的独立梳理,突出了故事性和民间叙述的完整度,由于当年报刊的市井与草根取向已经颇为清晰,我们也就有幸重览以前的民生百态并透过字里行间的臧否,旁敲侧击地去设想感知当年的社会激荡与思潮交锋了。这样的结构呈现虽然与初衷有点游离,但因为前尘往事的陌生感和时空变幻带来的肃穆感,使这些旧闻教人常读常新,旧日广州的光彩和魅力在我们探寻秘密的仪式化过程中比想象更加生动活泼,而一切熟悉不熟悉的掌故与传奇,在当年的新闻报道中得到了引申与印证,这也许就是《广州旧闻》系列让读者深感亲切,热加追赏的原因。

――南都新书《广州旧闻》序言

《苏联图志》

本书用14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配以简洁易读的文字说明,展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程。

作者以对苏联历史较为深刻的理解以时间为主轴铺叙苏联各个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和事件。自19世纪沙俄帝国末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到1991年12月26日苏联议会宣布苏联从法律上停止存在,时空跨度将近一个世纪。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甚至时至今日人们都难以确知的历史真相及其佐证图片。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更是首次有机会从读图来详尽生动、较为完整地了解邻国那段动人心魄的演变历程。

本书以图配文,文字质朴率直。

作者:冯精志 编著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欧洲近代文学史》

《欧洲近代文学史》是学者止庵新近发现的周作人著作,此前从未公开出版,止庵是在国家图书馆发现周作人这本著作的。据他介绍,该书写于“五四”前夕,是周作人为北大二年级19世纪欧洲文学史课程所准备的讲稿。全书近10万字,自成书后一直没有出版过。为便于读者阅读,止庵和戴大洪作了18万字的注释。

止庵介绍说,1917年,周作人从绍兴来到北京,在北大教欧洲文学史,讲课的内容分为希腊文学史,罗马文学史和近代欧洲文学史。周作一人边讲一边写,白天他从英文版各国文学史,文人传记和作品批评中“杂和做成”。晚上鲁迅帮他修订润笔。1918年,他编著的《欧洲文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内容包括希腊文学史,罗马文学史和18世纪以前的近代欧洲文学史,可惜的是19世纪欧洲文学史并没有收录进去。未收录部分一直沉睡在图书馆里。止庵发现这批文稿后,请周作人的家人将其从图书馆找了出来,并在时隔近90年后整理出版了此书。

作者:周作人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有人喜欢冷冰冰》

林・拉德纳(Ring Lardner,1885-1933年)。美国体育新闻记者,幽默作家。为拉德纳赢得文学声誉的主要是他的短篇小说,他总共创作了130篇左右,刻画了众多逼真的美国生活场景及人物肖像。他的这些短篇小说获得了英美文学界中如F.S.费茨杰拉德H.L门肯、埃德蒙・威尔逊、弗吉尼亚・伍尔夫、V.S.普里切特等人的激赏,被称为是乔纳森・斯威夫特以来下笔最一针见血的讽刺作家,也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马克・吐温之后最优秀的幽默作家。

作者:(美)林・拉德纳 论译者:孙仲旭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游便利 第10期 下一篇:黄金周自驾经典线路 2007搜美行天下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