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基金“分红门”

时间:2022-05-01 02:33:33

解读基金“分红门”

持续了近一年时间,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基金分红门事件终于在近期有了一个仲裁结果。

基金公司分红时间选择上固然存在过错,但投资盈亏主要还是应该由投资者自己负责。

3月26日,南方基金公司在其网站上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结果,这是对去年“分红门”事件的最终处理意见。

去年4月,北京一名投资者向南方稳健成长贰号的管理人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托管人中国工商银行以及基金持有人同时发出《关于追究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未及时分配2007年利润违约责任的公开法律意见书》,希望追讨该基金2007年未分配的巨额收益,此举拉开了喧嚣一时的“分红门”事件序幕。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这一事件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关注。

对这一事件,有关方面最终如何裁决?南方基金网站刊文称: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驳回了申请人袁近秋的赔偿请求,且此次裁决为终局裁决,具体裁决如下:

(一)被申请人应向南方稳健成长贰号证券投资基金退还管理费计人民币 702.71 元。

(二)本案仲裁费为人民币5011元,由申请人承担人民币1002.20元,由被申请人承担人民币4008.80元。

(三)驳回申请人的其他仲裁请求。

上述(一)、(二)项下的内容被申请人应于本裁决作出之日起20日内履行完毕。”

至此,为期一年多的基金“分红门”事件终于告一段落。

分红规则走向规范

事实上“分红门”并非南方基金所独有,而是早期基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根源在于合同约定的不明确,以及分红执行条款的缺失。这种引发争议的模糊分红条款也在早期基金合同上基本属于格式条款。南方稳健的案例暴露出早期基金行业在分红上普遍存在的潜在问题。而在2008年罕见的大熊市中,这种长期潜伏的问题才暴露出来。

而这个问题的暴露也促使分红规则走向规范化。2009年4月起证监会了《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条款的审核指引》。一是明确规定了分红条件。基金应以期末可分配利润为基准计算,而期末可分配利润指基金期末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与未分配利润中已实现收益的孰低数。

二是明确了分红时间。《指引》要求基金合同及基金招募说明书须约定基金红利发放日距离收益分配基准日(即期末可供分配利润计算截至日)的时间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其三是规定基金合同不能约定“基金投资当期出现净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等易生歧义的条款。

从这一事件也充分看出,基金行业仍然有必要不断提升规范运作的水平;基金投资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任何一点细节都马虎不得。

主动决策比被动等待更好

闹得沸沸扬扬的分红门终于尘埃落定,投资者占理,基金公司为合同漏洞也付出了代价。而对广大投资者来说,从中更应该吸取的教训是自己应该对自身投资资产负责;即使基金公司在运作流程上可能出现一些纰漏,但所投资基金资产的价值增减主要应该由投资者自己负责。这就是所谓投资风险自负的含义,投资者必须对自己的决策负起主要的责任。

就像裁决书中说明的,基金公司未主动分红并不表明投资者丧失了取得这部分红利的权利,投资者完全可以自由选择赎回。基金公司分红时间选择上固然存在过错,但投资盈亏主要还是应该由投资者自己负责。

基金分红多少,甚至分红与否都和基金的投资价值关系不大;真正关系投资者利益的,是如何选择长期投资能力强的基金;以及在市场变动的关键时刻(如2007-2008年的牛熊转换),自己主动采取投资决策,赎回或转换偏股型基金。而把基金资产的盈亏都寄希望由基金公司来负责,是不切实际的期望。这也不符合任何投资“风险自担”的基本原则。

上一篇:“大摩系”四月再推新基金 下一篇:四招晋升“用卡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