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话: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九大关注点

时间:2022-05-01 01:35:37

看图说话: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九大关注点

中国政府网6月8日全文刊载了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对我国国土空间版图进行了重新勾勒:按开发内容划分,国土空间划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三大格局”;按开发方式划分,则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三大格局”具体而言,即《规划》确立了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一是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二是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三是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规划》明确了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开发管制原则,并明确了能源、主要矿产资源开局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框架。此外,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了“9+1”政策体系。

《规划》包括规划背景、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能源与资源、保障措施、规划实施等6篇,共13章。《规划》还收录了包括20幅图片以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等3个附件,全文7万多字。我们选择《规划》所列的9幅图片为切入点,对《规划》进行一个简要解读。

【数据解读】

规划战略目标提出:全国陆地国土空间的开发强度控制在3.91%,城市空间控制在10.65万平方公里以内,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减少到16万平方公里以下,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新增面积控制在3万平方公里以内,工矿建设空间适度减少。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0.33万平方公里(18.05亿亩),其中基本农田不低于104万平方公里(15.6亿亩)。绿色生态空间扩大,林地保有量增加到312万平方公里,草原面积占陆地国土空间面积的比例保持在40%以上,河流、湖泊、湿地面积有所增加。

【数据解读】

我国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面积有180余万平方公里,但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用地,今后可用于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及其他方面建设的面积只有28万平方公里左右,约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2008年土地调查数据显示,各地区拥有建设用地总面积最多的地区是山东,达到251.1万公顷,其次是河南、江苏、河北、广东等地区。但从人均占有水平看,内蒙古、青海、新疆、黑龙江和吉林等地指标值排位靠前,上海、贵州和广东位居全国最后三位。

【数据解读】

2010年,全国90个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849亿元人民币,财政收入5627亿元,税收收入46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06亿美元,依次分别占全国6.7%、6.77%、6.01%和28.94%,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5.7%、37.6%、29.4%和19.6%,增幅分别大于全国同期(10.3%、21.3%、22.6%和17.4%)15.4个百分点、16.3个百分点、6.8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77542亿元,进出口总额496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8%和32.6%,同比增幅小于全国同期(30.4%、34.7%)4.6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

【规划表述】

“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主要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推进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化开发,形成3个特大城市群;推进哈长、江淮、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北部湾、成渝、关中―天水等地区的重点开发,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

【数据解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城镇人口达62186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46.6%,比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城市是上海,达到88.6%,其次是北京和天津,分别为85.0%和78.0%。

截至2009年末,我国共有地级及以上城市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不包括市辖县)年末总人口达38128万人,比2005年增长5.1%,平均每年增长1.2%,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28.6%,比“十五”期末提高1个百分点。人口规模达到500万以上的城市11个,比2005年增加2个。其中,重庆、上海、北京的人口均在1000万以上。随着城市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行政区域范围不断扩大。200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628033.7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长5.7%。其中,建成区面积达30137.9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长23.3%。

“十一五”时期,地级及以上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13144.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07728.5亿元,年平均增长14.3%。

上一篇:生态文明村 应该怎样建设 下一篇:招商引资:走出去,走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