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营销 积极拓展个人贷款业务

时间:2022-05-01 01:24:44

强化营销 积极拓展个人贷款业务

摘 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居民信贷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信贷 发展历程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202-02

一、我国居民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

1.居民预期收入不足,这是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根本原因。消费信贷是借钱消费行为,而借钱将来是要还的,所以透支消费行为有一个重要前提,即要有收入持久增长的预期。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会产生稳定的就业预期、稳定的收入增长预期。也就是说,消费信贷是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工作的薪金,能以股票、期货等投资回报作为重要经济收入的人还很少。因此,所在单位经济效益状况决定着绝大部分居民的收入。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破产、裁员、降薪现象也时有发生,再加上住房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税收制度等改革尚不完善,住房、治病、就学等费用有增无减,致使居民增加对未来支出的预测值。在这种预期收入不保证,预期支出增加的局面下,居民自然会对消费信贷产生心理障碍,减少支出,消费信贷不能如预期一样显著发展。

2.消费信贷占信贷总额比重低,但发展空间大。在经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消费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平均为30%~50%,其中,美国为70%,德国为60%,而我国只有15%。有关数据表明,1998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占金融机构信贷总额的比重仅为1%,到2010年,虽然消费信贷有显著发展,但这一比重只有15%,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消费信贷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不高,1998年我国消费信贷占消费支出余额的比重只有2%,到2009年该数据上升到45%。

3.消费信贷的结构集中。我国目前的消费贷款品种主要有: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高档耐用消费品贷款、住房装修贷款、教育助学贷款、度假旅游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等等,但是在各项消费贷款中,住房信贷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的市场份额持续保持在75%以上,因此应当逐渐使个人消费信贷品种多样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消费信贷业务不同层次的需要。

4.传统的消费观念。消费信贷是一种透支消费的行为,即现在花将来的钱。而传统的中国消费观念讲究“量入为出”,不习惯“负债消费”,且居民之间贫富差距较大,多数居民贷款承受能力较差。针对住房和汽车之外的日用家常消费的借贷消费方式,人们更愿意以与当期收入相匹配的支付能力来消费,而不会选择透支消费。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不能迅速转变观念,要使他们选择超前于支付能力的消费行为,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调整过程。

5.信用体制不健全。一是个人信用制度不发达,从而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二是市场环境不健全,影响了银行消费贷款的健康发展。三是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缺乏一套完整的规范消费信贷当事人行为的法律,在实现银行抵押权的法律操作程序、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还很不完善,使得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缺乏法律保障,对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所适从。

二、发展我国消费信贷的对策与建议

1.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我国金融机构消费信贷的发展由于体制和认识等原因长期严重滞后,到目前仍基本上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因此,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必须克服上述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营造一个有利于消费信贷发展的政策环境。(1)切实提高人们收入水平,促进消费需求。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缓慢的原因在于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收入预期下降,居民的承贷能力不高。要促进消费信贷的迅速发展,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强预期支付能力。要坚定居民对未来经济景气和收入增长的信心,提高居民即期消费能力和承载消费信贷的能力,让居民有钱敢花,从而改变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预期,以刺激消费的合理增长。(2)建立居民信用评估体系。首先,加快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建设的步伐,使其以商业化运作方式收集和使用有关个人信用档案的信息,同时兼顾公益性,逐步形成拥有全国基础信用信息资源的大型、综合性征信机构和众多提供信用信息评估等信用增值服务的各具特色的区域性、专业性征信机构,形成一个既能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发挥规模效益,又能适应不同征信需求,多层次、多方位的征信机构体系。其次,应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整合协调和掌握各部门的个人信用数据、运用人民银行的网络形成全国个人征信的数据库,由一个专门性的全国个人信用管理局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定价,产生一个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查阅、购买信息的服务,从而实现市场化的运作。第三,发展民间信用评估体系,成立民间信用评估机构以及银行信用评估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具体进行政策指导。由国家立法建立一整套完备的法律体系对发展民间信用保障体系做出具体规定,明确处罚和偿还程序。(3)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首先是要将消费信贷列入国家整个法律体系特别是经济、金融法律体系中,从总体上加以规范和完善,要尽快对《担保法》、《合同法》、《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法》等相关经济、金融法规中的有关消费信贷条款进行相应修改、完善和补充,尽量简化手续、降低费用、放宽条件,使之有利于促进和规范消费信贷的发展。其次,要根据消费行为和消费信贷行为的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制度和具体的实施细则,让居民有参加消费信贷的积极性和还贷的约束性,让银行有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的动力和责任感,形成“居民对银行有信心,银行对居民能放心”的良好格局及“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用秩序。第三,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抵押贷款担保制度、医疗制度等相关制度,从而分散和共担个人信用风险。

2.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分析。(1)我国居民长期以来有着“勤俭持家”、“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对于“负债消费”还比较陌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应通过多种营销方式,向消费者大力宣传消费信贷,并创新服务品种、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培育消费者的信用消费观念、创造信用消费需求,实现业务发展和观念转变的互动,使人们增加安全感,消除后顾之忧,提高即期消费欲望,从而积极使用消费信贷。(2)农行应当加强对消费信贷的政策引导,不断创新消费信贷品种,改善目前消费信贷种类单一的现状。首先,针对城镇居民大力拓展住房和汽车消费信贷。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城镇居民最大的消费需求潜力来自于住房和汽车。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抓住机遇,针对城镇居民大力拓展住房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金融体制上和银行业务操作上逐步实现住房和汽车贷款业务的集中化、部门化和专业化,简化住房和汽车贷款的申请程序。个人住房和汽车贷款的统一经办,有利于规范个人住房和汽车贷款的开展,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居民住房和汽车消费贷款的快速发展,增强盈利能力和提高服务水平。同时,适时推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积极培育住房消费信贷二级市场。在住房抵押证券化的带动下,逐步发展汽车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其次,面对农村居民大力拓展小额消费信贷业务。针对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和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向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小额消费信贷业务,开发用于购买农具、家电、助学、盖房、医疗等农民急需的消费信贷种类。还可以尝试把小额消费信贷与农村扶贫工作相结合,推出小额扶贫信贷业务等。第三,面向城乡居民大力发展助学消费贷款业务。第四,积极发展个人旅游和医疗医药消费信贷。

三、结论

本文对影响消费信贷的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实证研究了影响消费信贷的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得出消费支出、人均收入和GDP对消费信贷具有显著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必须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承贷能力,提高消费支出水平,并以此为基础逐步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同时在制度和政策上加强对消费信贷的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营销宣传与业务的拓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能够不断地发展完善并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1.周行建.中国主要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当代银行家,2011(6)

2.郭永宏.我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发展及趋势研究.山西金融,2011(1)

(作者单位:农行浙江临海市支行 浙江临海 317000)

(责编:郑钊)

上一篇:农村地区ATM机具的管理及风险防范对策 下一篇:新形势下国库风险研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