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工作应如何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时间:2022-05-01 01:23:09

公诉工作应如何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关键词]公诉工作;刑事政策;宽严相济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又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手段。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打击犯罪中既“雷霆万钧”又“春风化雨”,体现了以人为本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体现了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精神,对于有效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机关作为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充分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控制犯罪、保障人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下面就如何在公诉工作中贯彻执行宽严相济政策发表一下拙见,与同行共勉。

一、公诉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意义

作为检察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诉工作在化解矛盾、遏制犯罪,促进社会和谐中担负着重要任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公诉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有利于促进执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教育、感化和挽救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公诉工作中准确把握宽严之度,对于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有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如果该严不严、该诉不诉,会影响对犯罪的打击力度,不能有效遏制刑事犯罪上升的势头,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当宽不宽,也容易造成新的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背离。

二、公诉工作要始终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在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要宽中有严、严中有宽,做到宽严有度,这是“宽严相济”的应有含义。宽不能宽大无边。严不能严厉无比。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首先是严格依法,在严格执行法律的前提下区别对待。坚持罪行法定、罪刑相适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宽不是法外施恩,严不是无限加重,无论是从宽还是从严,都要于法有据。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目的在于既要保证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又要讲求执法办案的社会效果,使执法办案活动有利于震慑严重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抗,有利于依法保障人权、维护公民权益,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对于几种类型的刑事案件,严格正确掌握诉与不诉的尺度,做到“宽面有节”

1,今年2月1日高检院出台的《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对于初犯、从犯、预备犯、中止犯、防卫过当、避险过当、未成年犯罪、老年人犯罪以及亲友、邻里、同学同事等纠纷引发的案件,符合前述条件的。一般可以尽量多适用不。对于确实需要提出公诉的,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理、适用缓和刑等量刑方面的意见。在实际工作中,上述几种情形,犯罪嫌疑人往往都是因为一时意气蒙发出犯罪欲念,在事后都有较好悔罪表现,特别是亲友、邻里纠纷等在事后犯罪嫌疑人认罪悔过、通过赔礼道歉、积极赔偿损失等方式与被害人之间答成和解,取得相互谅解,甚至有些被害人书面要求不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情况,因此在此种情况下,应本着“冤家宜解不宜结”的精神,如果造成的后果并不严重的情况下,应当从有利于化解矛盾、减少社会对抗的角度出发,对其作出相对不处理。

但在现今工作中,相对不的总体适用率偏低,一般刑事案件不率严格控制在2%以内,大部分此种情形的案件都得作出向法院提起公诉的处理,法院的判罚也大都是缓刑、免予刑事处分以及单处罚金,因此。本人认为将做此类判罚的被告人作相对不处理,并不违背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相对不的规定,相反。不能提高办案效率,使犯罪嫌疑人早日获得自由。避免犯罪嫌疑人在久拖不决的诉讼过程中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2.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轻微犯罪实行非刑事化处理或作出相对不处理。对于必须提出公诉的,尝试改革和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方式。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是犯罪构成中的特殊主体。这两类主体涉嫌的犯罪主要是轻微犯罪,通常其主观恶性不深。同时,未成年人犯罪与他们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有直接关系,若仅因一次情节较轻的犯罪而对其简单地科处刑罚。将他们抛向社会,必然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检察机关应尽可能地在学校达成共识、征询被害人的意见并与公安机关协调配合的基础上,对涉嫌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进行非刑事化处理。具体途径就是退回公安机关作撤案处理,或在检察机关作相对不处理。此举在政策层面上,符合“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在法律层面上,符合两高的司法解释。

四、公诉环节要建立健全宽严相济的办案方式

1.构建案件分流制,做到宽严有别。根据办案人员的专业特长、办案能力、办案经验等特征,将办案人员分成轻微刑事案件办理小组、和普通疑难案件办理小组,将符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第三条规定的轻微刑事案件,交由轻微刑事案件办理小组具体负责。在确保办案质量的前提下,可以简化工作流程,缩短办案时限。

2.在审查轻微刑事案件时,对于有悔罪表现并积极赔偿被害人的。且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至于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在其缴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后可以准许家属或辩护人为其办理变更强制措施手续。

3.在审查轻微刑事案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公诉案件。能够适用简易程序或者可以简化审理的,要积极主动建议人民法院适用;对于被告人及辩护人提出建议适用简易程序或简化审理的案件,经审查认力符合条件的,应当同意并向人民法院建议适用。

4.在审理刑事案件中,充分运用公诉意见,行使好量刑建议权,在公诉意见中掌握好犯罪嫌疑人的自首、立功、未遂、中止、从犯、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良好等“从宽”情节,又要重视累犯、主犯、惯犯及影响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从严”情节的法定理由、酌定理由,于法有据的表明案件应该从严还是从宽。真正做到“宽严相济”。

上一篇:建立检察联络室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 下一篇:浅谈控申部门如何落实首办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