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力

时间:2022-05-01 03:12:04

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力

学习力是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与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有效地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是将实践经验、情感经验、知识习得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在普通高中实现新课改的当下,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探讨: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如何提升高中数学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智慧潜能?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任何知识都有赖于存在、生长、发展的基础,要想让学习者理解有关产生意义的实际背景,就应依据学习者所学知识的特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情商”,达到师生情感、欲望、对知识探求精神的协调统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学会思考数学问题,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紧密相连的,又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让数学教学彰显独特魅力.比如,教学数学归纳法时,教师可以用多米诺骨牌的玩具展开操作活动,学生会兴趣盎然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学生通过操作、探究,逐步提高学生对数学归纳法中“归纳步”的透彻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向导,因为学生对“多米诺骨牌玩具”有浓厚的兴趣,就能保持高涨的探究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数学归纳法”的学习效率.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种类多种多样,有问题情境、操作活动情境、现实数学情境、多媒体动态情境、游戏情境、悬念情境、猜想情境、动态情境等,在增添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主动探索知识,提升学生的思考力

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道出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肯定了思考的重要性.高中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思考”这把金钥匙,必须对中学生思维进行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加强形象性思维能力训练.形象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据重要地位.一切创造活动都以创造性思维为前提,而形象思维是构建创造性思维的基石,教师必须敢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掌握数学教材章节知识的过程中联系相同知识,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直觉思维的训练.灵感的初级阶段是直觉思维.教学中教师应探究如何激发、启发、诱发灵感?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让高中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假设,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数学的直觉能给学习者以科学的机敏.比如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学习者有时需要面对几种可能的解题思路,此时往往是直觉在瞬间迅速作出抉择.学习者丰富的想象力与一定的直觉有利于数学探索性活动的开展,数学探索性活动强调学习者能运用合情推理的方法探索数学问题,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学习者获取发现、发明的有效成分,有利于提升思考力.

三、协调两对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改衍生新的数学教育观,新时代呼唤新的数学教育观.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的重心也应发生变化,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处理好如下几种关系.

1.数学方法与学生认知基础的协调关系.学生千差万别,认知基础也不尽相同,不可能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但在概念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小结中应十分注重数学思想与方法跟学生的认知基础相适应.①把握好实验与推理的协调.②把握好“退”与“进”的协调.有些数学问题抽象程度很高,学生一时难以下手,不妨先退下来,考察分析一下命题中的某种特殊情况,注意从中归纳,探寻一般问题的规律,进而求得解决一般问题的途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典型”,有效地协调“进”与“退”的关系,让学生从中学会将问题由“生疏”转化为“熟悉”,学会将“隐蔽”转化为“明显”,学会将“复杂”转化为“简单”,学会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③把握好“逆”与“顺”的协调.

2.教学方法与学生认知基础的协调关系.教师应采用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适应高中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入“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学习状态.①把握好“探”与“教”的协调.教师应根据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教材实际探究哪些教学内容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获取.②把握好“问”与“答”的协调.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有时可以采用“反问”、“追问”的手法,问得是地方,问得是时候就有可能引出好的答案,引出正确的想法或是一个能推动解题过程的恰当步骤.③处理好“讲”与“练”的协调.课堂内有时教师可以讲为主,适当地练;有时可以练为主,适当地讲;有时可讲讲练练;有时又可讲练结合.

上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下一篇:浅谈如何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