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信息素质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时间:2022-05-01 02:42:30

高校教师信息素质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摘要:高校教师信息素质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重要作用,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信息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创新教育的成败。因此,高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高校教师;信息素质;创新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一大批掌握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建设一流的大学,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作为高校教师,不仅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而且应当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能够熟练地把获得的信息成功地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适当的教学途径传递给学生。尤其是在信息网络环境下,教师不能只授业解惑、传递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新专业不断增加,学校的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内容正在不断变化,教师只靠职前教育获得的知识和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内容发展。很多教材内容陈旧,未能及时更新学科前沿信息,这就需要高校教师通过较强的信息能力来获取这些最新的学科前沿信息,增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一、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指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有效地定位、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一系列能力的总和。信息素质包括图书馆素养、媒体素养、计算机素养、网络素养、研究素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等。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首先提出了信息素质的概念,随后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现在,信息素质已成为全面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教师的信息素质是指在信息传递的学校教育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及生活等多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内涵可细化为以下4个方面:一是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及获取所需信息的欲望,努力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相关知识;二是能准确、快速地从不同角度解读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思考信息;三是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思考、筛选、整理、组织、编辑,并将信息与所教学科有机整合,创造性地以多种方式活用于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之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教师信息素质的重要体现;四是遵守信息道德,遵守各种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能抵抗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和污染,懂得维护信息安全。

二、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他们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富有怀疑性、批判性的追根究底的求索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在经济、科研、军事、文化等领域不断有新发明、新发现、新创意,从而能获得创新性成果或者在某方面有所建树的人。

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包括:永远充满对新知识的渴望,善于获取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和激情;有科学研究的素质和创造性思维、创新知识的能力;有脚踏实地、不惧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

三、高校教师信息素质与创新人才的关系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和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在信息时代,教师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运用信息技术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目标,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

在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起着示范、引导作用。教师的信息意识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对信息的敏锐性,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高校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要知道哪些信息是新颖的、未知的、可探索的,具有潜在价值的,值得探究的,以引导学生对这些信息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跟踪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并敏锐地捕捉信息,从司空见惯、微不足道的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将之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学生识别信息、发现信息的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基础。

2.教师的信息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教师不但要创新教学理念,而且要创新教学策略和技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教育资源极其丰富,教育形式也不再局限于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通畅和广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在今天,教师更多的是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面对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从杂乱无章的信息中剔除过时的、无效的信息,提取及时的、有用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到教学资源中,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将成为探索新型教学结构和模式的有力技术支撑,它将影响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信息素质,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高校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才能进行教学创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观点、新的策略、新的理论、新的思想和新的设计;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3.教师的信息道德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

创新人才不仅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非凡的创造力,还应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创新人才应具有辨别良莠信息和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对网络负效应有较强的“抗病毒”能力,不去制造和传播负面信息,懂得合理、合法地应用和传播信息。高校教师应自觉以身作则,做好信息道德的表率。在信息的获取、使用、传播过程中遵守信息伦理规范,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观、信息伦理观,提高学生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帮助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

四、提升高校教师信息素质的策略

1.培养教师敏锐的信息意识

教师的信息意识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因此,我们要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努力提高教师信息意识的自觉性和敏锐度,引导教师定期主动追踪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信息,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把最新的、有用的信息整合到教学资源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积极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不断创新。例如:在教学活动中要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方式,增加开放式、交互式、情景式、讨论式的教学;上机操作也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要深入引导,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可采取班级、小组、个人、团队协作相结合的方式;要开发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相结合的课件以及带智能测试、评价的多媒体或网络式教学、考评软件;探索集知识、能力、态度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评价方法。

3.搞好信息技能的培训

许多高校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能力方面先天不足,没有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高校要积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能。高校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教学资源,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信息技能培训,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信息技能培训课程。培训课程应着重以提高教师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以及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目标,可采取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专职进修以及自发研修等多种形式。

4.依托图书馆开展数据库培训

当前,高校图书馆都十分注重文献资源的建设,购置了大量的数据库和数字文献资源。高校应依托图书馆对教师进行信息检索和利用数据库技能的培训。图书馆应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检索能力的培训,让教师认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并能熟练掌握各种检索语言、检索工具、检索手段、检索策略;经常举办各类数据库讲座,让教师能熟练使用本专业的数据库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

5.提高教师的信息道德修养

高校应给教师开设信息道德的相关培训课程,讲授有关法律、知识产权等知识,使教师在采集、加工、存贮、传播和利用信息等活动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做到尊重知识产权,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在引用别人的成果时,一定要注明出处;尊重个人隐私,不窥探别人的文件,未经许可不能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遵循信息法规,抵制各种不良信息;不传播虚假有害的信息,不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不使用或拷贝自己没有支付费用的软件;不使用盗版软件。教师只有自己拥有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尚的创新人才。

6.高校要完善相关的制度、政策

高校要把提升教师信息素质落到实处,既要有硬性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又要有软的政策加以鼓励。因此,高校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制度,做到负责有专人、培训有记录、后续有跟踪、工作有成效、经费有保障、考核有依据、激励有政策,特别是要把教师信息素质的提高与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工资晋升、评优等工作挂钩,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保证教师信息素质的提高。

五、结语

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信息素质决定着创新教育的成败。为此,我们应加强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并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作用影响学生,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从而在国际社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松青.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J].情报探索,2010,(7).

[2]吴陈,陈建学.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3]王惠.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内江科技,2011,(1).

[4]张礼芳,施建林,袁国麟.教师信息道德的培养策略探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9).

[5]张国平,王红梅,程玉民.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责编:晓月

上一篇:教师教学技能的强化策略探析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