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5-01 02:12:43

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主要动因:一是基于农村留守儿童多,家长素质低,学生学习品质差的背景;二是基于发展性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主张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促进和谐地发展的理论背景;三是基于没有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载体,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与学的方式没有转变的实践背景。基于此,结合学校实际,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入手,以课题的形式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文化品位。

主要问题:探求课堂教学的本质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主导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向主动、自主学习者转变,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

价值意义:实现学生主体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教师的素质提升,打造学校品牌。

二、成果概述

主要内容:课堂教学以问题驱动、以学定教、少讲多学、主体互动、差异发展为思想理念,以行政推动、全员参与和日常研究为实施策略,以弘扬人性、坚持人本、注重人文、尊重生命、融入生活、构建生态作为课堂构建策略,形成三说、五要、六看课堂评价标准,构建自学、互学、导学、验学四学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点:从文化角度构建课堂,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实践效果: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文化品味。

荣获第四届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三、研究与实践过程

(一)策略和方法

一是采取教科研一体化校本研培策略,构建教科研研培模式,用科研的方式方法研究解决教学质量提升问题。构建师本模式,即“自主提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实施校本研究、学习、培训、交流与实践的有机整合策略,围绕教学理念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服务于学校内涵发展。构建生本模式,树立主体性学习理念,围绕模式的理解认同、学习方式转变和合作学习角色定位三个重点,采用课堂实践指导、集中培训和自主反思感悟等方式,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

二是学校行政推动策略,由校长行为上升为学校行为,校长的密切关注和学校的行政推动成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过程的强大助推力。

三是日常行动研究策略,开展日研究、周培训、月反思、学期过关、学年展示系列日常行动研究实践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提升,由“设疑、激趣、导学、答疑”四步课堂教学研究为起点,历经师生共同设疑解疑的“双疑”课堂教学模式承接提升为“自学、互学、导学、验学”为内涵的“四学”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由注重知识传授走向关注学生主体发展,由关注课堂教学行为表象向关注课堂教学育人本质回归,体现了为学生成长负责的育人理念。

四是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体,力求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对接,转变教与学的行为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突显小课题行动研究的快速作用,针对模式研究中的困扰问题进行分解研究,实现点的突破;采用文献法为参研人员提供与研究相关的思想理论、最新成果等相关资料,把握研究方向,开阔研究视野,提升研究实效和品位;选取经验总结法对模式研究实践进行有效提升,总结规律,提升理性。

(二)环节与过程

1. 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构建四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确定以发展性教育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理论作为理论支撑。

(2)提出主体互动课堂教学理念:把教学内容问题化,以问题情境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特征,以少讲精练为原则,以务实有效为标准,通过和谐的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3)初步构建模式框架:自学―互学―导学―验学,学导结合,交流互动。

(4)明确研究目标内容:一是丰富课堂教学理念,探寻实施教学策略,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四学课堂教学模式。二是学生主体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三是丰富课堂模式理论,构建四学教学流程的操作策略。四是建立一种主动探究、生动自主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五是研究教师日常行动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模式。

2. 坚持行政推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转变教师课堂教学理念。

(1)行政推动策略:按照四学课堂教学模式流程,以学校行政手段,在全校各学科进行授课,全员参与,共同研究,实施课堂教学研究。

(2)教学实施策略:“问题驱动,以学定教,少讲多学,主体互动,差异发展”。

(3)课堂模式特征:自主思考、对话合作、互动探究,彰显并发展学生主体性。

3. 开展四学课堂教学模式学科化研究。

(1)组织教师研读学科课标,钻研教材,领会学科教学价值,把握教学模式定位,彰显学科教学特色。

(2)开展小课题行动研究,突破学科运用的瓶颈问题。

(3)开展学科四学模式研究课活动,引领学科化方向。

(4)开展自主深化研究,彰显学科教学的理念,活化形式,突显实效。

4. 构建课堂教学文化,提升课堂教学品味研究。

(1)构建人本、生态、高效的教学理念。

(2)开展四学课堂教学文化构建研究。

(3)确立弘扬人性、坚持人本、注重人文、尊重生命、融入生活、构建生态六项四学课堂教学文化构建基本策略。

四、成果主要内容

理论基础:辽源市发展性教育理论,即学生主体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和教育协调发展。丰富了辽源市发展性教育理念,形成了人本生态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提升出问题驱动、以学定教、少讲多学、主体互动、差异发展五项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理念,形成了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学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观点:学生主体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提升课堂文化品味。

实施策略:确立了以行政推动牵引、全员参与集体攻坚和坚持日常行动研究有机结合的实施策略,形成了三说、五要、六看课堂评价标准指导研究进程,以日研究、周培训、月反思、学期过关和学年展示汇报为主要研究方法。

适用对象:七至九年级各学科。

呈现形式:构建出四学备课模式和四学上课模式。即从学生学的角度编制导学案,设计自学提纲―自学检测―导学设计―验收学习的备课模式和自学―互学―导学―验学的上课模式。

五、成果实践效果

具体问题:解决了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的问题,即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形成自主、主动、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教师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向课堂教学的主导转变,实现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设计问题和思考问题。

实际效果:教学质量,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攀升的态势,六年中有四年获得全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奖。

教师变化:从关注少数向关注全员差异发展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问题为中心转变,从单纯关注三维目标向以三性三维目标落实转变,教师从主宰课堂向主导课堂转变。

学生变化:从被动学习向积极乐观主动学习转变,从课堂的配角向课堂的主角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方式。

课堂效果:课堂教学从低效向高效发展。

六、成果特色与创新

进展和突破:理论成果:丰富了辽源市发展性教育理念,形成了人本生态有效课堂教学理论,提升出问题驱动、以学定教、少讲多学、主体互动、差异发展五项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理念,形成了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学课堂教学模式。

操作成果:从学生学的角度编制导学案,设计自学提纲―自学检测―导学设计―验收学习的备课模式;自学―互学―导学―验学的上课模式。

实践成果:形成了三说、五要、六看课堂评价标准指导研究进程。

创新成果:从文化角度构建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的理念,链接生活资源,挖掘多种教育元素,努力构造课堂生态,注重人文精神涵养和培育,提高课堂文化品位,为学生成长提供丰富的课堂生活,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推广价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虽然立足学校本土实际,但所确立的自学―互学―导学―验学四学课堂教学模式,因其将课堂教学理念和实践操作模式有机融合简明呈现,突显学生主体发展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理念,触及课堂教学本质规律,把课堂教学提升到关注学生生命价值和生命发展的境界,明确了课堂是滋养和润泽学生生命的人文生态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引领下自主、主动、创造性学习的过程,既具有普适性又具有前瞻性,既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又具有理论引领价值。而且在研究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推动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恒久维系不断深入富有生命力的立足本土、行政推动、日常研究和科研推进策略,对于以学校为本位的课堂教学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对建构主义理论中几个概念的理解 下一篇:创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教研活动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