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培训体制及机制对比

时间:2022-05-01 01:03:45

硕士研究生培训体制及机制对比

培养模式与专业设置福建省经教育部批准培养模式为学术型体育硕士,学制为2~4年,一般是3年;应用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学制一般2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班,学制一般为2年这三种模式,后两种培养模式仅在福建师大出现,而福建其他学校仅有学术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台湾分为硕士班(一般生)和硕士在职专班,硕士在职专班又分为日间班、夜间班、周末班、暑期班等。培养年限为2~4年,一般为2年,各个招生学校均有。由此折射出福建招生数量少,培养面窄,管理体制单一的弊端。闽研究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活动并最后完成毕业论文,进行论文答辩。整个培养过程都有专门的导师或导师组负责。台由研究所制定导师标准,助理教授以上即可胜任,根据需要可聘请外单位相应职称人员担任。闽导师遴选由学校制定标准,由于学校对学院教授、副教授了解有限,致使机制不畅,体育学外聘导师较少。福建省为了吸引全国更多人才到闽求学,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经费由国家出(厦大自费)。台自费上学,但增大奖学金力度,他们认为研究生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是一种投资教育,只有如此才能使选读的学生积极学习,而不是混文凭,而对考上的学生根据学业成绩不同分别以奖学金给予鼓励,此种方法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在专业设置方面,福建是根据各校学院师资力量申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并设置专业及学科。体育学属一级学科,下设四个二级学科[5],由各学校申报单位设置专业方向。台湾高校申办硕士点由学院(公立或私立)以研究所名义,向台“教育部”申请,由“教育部”根据学校综合实力审批。台湾大学校院学科分类为领域—学门—学类(系所)模式。1995年版学科分类为教育、人文及艺术、社会科学商业及法律、科系、工程制造及营造、农学、医药卫生及社福、服务、其它9大领域。9大领域下设23个学门,23个学门下面细分为158个学类。本文研究的培养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各研究所属于服务领域中民生学门下设的竞技运动学类、运动科技学类和运动休闲及休闲管理学类[6]。

台湾根据各系所的研究领域、特征不同进行了学群归属。目前台湾分:地球环境、农林渔牧、社会科学、家政、教育、休闲体育、建筑与设计、运输通信、法律、大众传播、数理化、观光服务、生命科学、商管、艺术、军事警政、工程、人文、自然科学、语文、医药卫生、资讯电机、工业技艺共23个学群。从表2、表3可以发现:第一,专业设置体制方面,福建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由国家制定,研究方向由学校制定,其条理清晰,依据合理,理论成熟。台湾的专业是在申报时,以科研所名称命名。分类较为细致,在三个学类内共开设26个系所,根据招生单位的具体情况设置专业,专业的领域跨度宽泛,但是各系所名称较混乱,例如:舞蹈系硕士班和体育舞蹈学系硕士班;教练研究所和运动教练研究所;休闲运动管理研究所和休闲运动研究所;运动健康研究所和运动与健康管理研究所等专业名称非常接近。第二,专业开设数量方面,闽台两地培养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院校及招生专业数量有明显差距,福建有两个体育学硕士一级学科点。有5所高校招生,(厦门大学、漳州师院,华侨大学招生专业不全);台湾的26个专业有23所高校招生,共有40个授权专业点,其中23所院校中有5所是私立院校。造成两地数量上差距的原因主要有:研究生培养理念、授权专业点审批制度、体育专业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和水平、私立院校教育质量高低等。另外,台湾各高校的体育研究所、休闲管理研究所、运动休闲研究所等以研究所替代专业现象普遍。还有很多专业的研究内容属于大陆某一专业内的研究方向,如台湾的身心障碍者专业及休闲教育专业在内地属于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下的一个研究方向。福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开展的比例大,有福师大、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三所学校开设此专业。台湾民间武术发展良好,在很多大学的本科培养中设有武术专业,但是没有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设立此领域的研究。第三,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授权点所在学院及所属学群方面,福建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开设仅是在综合性大学内的体育学院(体育系)和大学体育部。台湾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的授权学院具有学科跨度大的特点,有理学院、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教育学院、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等。台湾对体育学系所的学群归属分三种类型:只属于单一学群、属于多个学群、无学群归属。体育学系所共涉及到体育休闲、教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观光服务、医疗卫生、艺术、人文8个学群。某一系所归属的学群越多表示其系所的研究领域越多样化。由此可见大陆对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专业性强,而台湾对体育的理解更为宽泛,综合性强。第四,从表3的研究方向对比可以发现:福建省在4个二级专业下由学院设置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具有概念大、传统、理论成熟等特点,其中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研究方向是以各运动项目设立的。台湾由各高校研究所设立研究方向,其划分是以就业方向为主,用组或学群进行归属的。闽台两地专业设置体制及研究方向的差异原因在于两地的教育背景、学科设置及教育理念不同。

课程开设与学分管理福建省课程管理体制是由学院在培养方案中体现,称为课程设置,上缴研究生处审批,每年安排修改,但因教师专业相对传统、单一,和学院体制机制不畅,课程设置相对固定,每年改动不多。在课程里面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学位课程又分为公共课程和专业学位课两类,非学位课程即选修课。台湾的课程设置,称为学程,由研究所课程委员会设定,一般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包括校共同必修、系(所)订必修和分组必修三类。闽台两地对课程类型的称谓不同,闽的专业必修课相当于台的校订、系所必修课;闽的专业选修课相当于台的各组选修课;闽的任意选修课相当于台的共同选修课。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同,闽把政治、英语课列为公共学位课。台湾没有设置这些课程,但通识教育融入到教学各环节中去。闽开设课程以18学时为1个学分,通常每学期一门课程为36学时,2个学分。台课程设置较为灵活,以研究、专题研究、专题讨论、研析、批判评析等,有些必修课要上一学年。第二学年课程较少,主要以写毕业论文为主。而闽在毕业论文方面要花一年半时间。在选课方面,选课学生数必须达到一定人数方能开课。近年来,非体育专业本科生考取体育学研究生逐年增多,台湾要求非体育专业考取体育学研究生,在毕业前需选修一定(4~10)学分的体育理论或术科课程。而闽要求学生必须选修2门专业基础课,但要求并不严格。这样,体育基础不扎实的研究生难免在毕业论文和工作中出现问题。创新型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研究生培养除完成规定的学分和毕业论文外,台湾为提高学术研究风气、控管论文写作进度及鼓励师生相互交流,要求学生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参与学术讨论,并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写在研究生手册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台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参与一定量的实习工作。他们认为实习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台师大运动科学研究所要求每位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参与运动科学有关的服务达40h以上才能毕业[7]。运动与休闲管理研究所要求落实至少60h的专业服务,学生可选择到企业实习或以担任志工的形式取得时数证明[8]。不但如此,研究所还制定严格的监督措施,以督促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是培养创新性人才一种很好的机制。虽然福建省体育学研究生培养要求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发表一篇CN级别论文)和参与学术讨论等活动,但对实践环节没有严格要求,对实习没有明确规定。研究生根据个人情况,多是为了个人经济利益参加临时性工作。学校并未对其进行要求,研究生培养缺乏实践环节必然影响到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淘汰机制可以有利于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及时发现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及时更正[9]。闽台体育学研究生培养均在考核制度上制定严格的分数限制。通常研究生教育更强调学生自主创新、独特视角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考试形式应多样性,在福建高校,必修课程主要采用考试的考核方式,选修课则采用考查的考核方式。而台湾采取以课程为主题的报告、小论文、课堂讨论发言等形式进行考核,具体考试形式由授课教师自行决定,显得更加灵活。福建省体育学研究生评价机制之一是中期考核,为了检查和总结硕士研究生入学以来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和科研情况,激励在校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会对入学三学期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由各学院的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考评。经研究生处审核通过后进入论文阶段,不合格者予以退学。中期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研究生对入学三个学期以来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坚定信念,对其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有一定帮助。但此考核的判定标准制定的较含糊,模棱两可,实效性不强。台湾对此并没有制定太多的政策和规定,体现在手册里更多的是学习任务和对应时间。在淘汰机制方面,福建的淘汰制度包括学分未达到培养方案要求、中期考核不合格、论文答辩不合格三方面。目前闽台两地体育学硕士生被淘汰数量很少,教学过程中人性化太强。但是这并不代表学校的培养质量越来越好,而是因为其淘汰机制不健全,滋长学生懒惰情绪。随着社会和学科的发展,为更好的提高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闽台两地有必要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淘汰机制重新进行构建。

结论1)福建省高校体育学研究生管理更多放在学校研究生处,培养放在学院,而台湾建立专职机构,负责体育学研究生的管理和培养,学校没有研究生处,仅有教务处下设科室协助管理,减少中间环节。其体制显得更顺畅,能调动学院、研究所导师的积极性。研究所里有各种专业委员会,体制较为完善。2)由于台招生权放在学校,这样的体制使得其出卷、录取等较为灵活;在学期间各种奖励机制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对优秀运动员采用甄试入学。闽执行国家政策,教育部和学校联合出卷,并在复试时参与全国调剂,这样的体制机制既规范又灵活。闽为吸引人才,多数院校由国家提供学费。3)由于管理体制不同,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方面,台更倾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运行机制较为灵活。而闽在专业设置方面按国家统一标准,特别是二级学科设置科学、合理、规范,设置的面宽,有利于培养更多、更宽泛的人才。4)福建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必修课多于选修课,有利于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台湾选修课多于必修课,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选修课资源丰富。台湾对非体育学专业入学研究生在培养时有更严格专业要求。5)福建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要求不高,没有落实在文件上;而台湾注重实践环节培养,要求学生参与实习和一定时数的专业服务。有严格的实践环节和评价机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建议现阶段海峡两岸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育界交流频繁,大陆承认台湾160多所高等院校学历,台湾也承认大陆41所高校学历。这就为两岸研究生交互培养奠定基础。通过对闽台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研究,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应有更宽松的体制和机制。1)尽早采取措施,加强教师互访,学生交流,举行闽台学术交流会等形式加强体育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理论探讨。2)改革福建省国家资助研究生学费体制,倡导奖学金、助学金等奖励机制,奖勤罚懒,促进学生努力刻苦学习,而不是混文凭。3)运用多种考核评价机制,而非单一的闭卷考核制度,让学生有更好的发挥。4)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加大和重视教育实习。

作者:左成 孙永生 蔡冬冬 单位: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军事体育教研室

上一篇:校园会计人才培训模式诌议 下一篇:校园课程与教育转型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