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0:50:12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硕士研究生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在第三个学期末或者第四个学期初,即基础课程学习完成之后,研究工作实施之前。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也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可是,对如何做好开题报告的文章很少见到,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博士生开题报告比硕士生开题报告要复杂得多,以下只针对硕士生开题报告加以论述。

硕士生的开题报告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不同。在科研中,重点项目要求写可行性论证等报告,一般项目写开题报告,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由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编写,涉及深度和广度都远大于硕士生开题报告。硕士生开题报告目的也不同,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选择论文研究题目、辨认难点、确定技术路线、怎样计划安排等,重在科研程序的训练。对应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研过程,开题报告相当于《设想方案》和《实施方案》的阶段。

中物院研究生开题报告内容包括3个大的方面:立论依据、研究方案和主要参考文献。立论依据包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预期的研究进度。其它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究生开题报告,因学科不同,格式有所区别,但主要内容和关注点,却大同小意。结合核能科学与工程硕士生近年的实际情况,对开题报告看法如下。

按照东北林业大学史济彦老师的观点,从课题选择到论题选择体现了选题的整个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其总步骤是: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开题报告。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开题报告的质量,在开题报告中反映出来。对没有太多实际经历、在相关知识方面积累较少的研究生,要作好论文研究,必须首先做好文献调研。虽然受到该领域科技发展状况、具体实验室条件、指导老师等因素限制,但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学位论文选题,充分掌握文献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值得学生付出艰苦努力。

2、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多种多样,对硕士研究生,尤其是应届本科毕业研究生,不宜选择难度太大的问题做毕业论文,因为硕士研究生尚处于科研培养初期,且时间有限;但是,在整个毕业论文过程中,需要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如何开拓新研究领域可以是问题,如何解决分歧可以是问题,如何提高部分技术指标也可以形成问题。

没有能够较好地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对问题的研究就谈不上深入,这与研究生培养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其表现形式之一是研究内容扩张,以数量掩盖质量不足,列举了许多难度不大的内容,而需要经过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够完成的却讲得较少。特别是有多年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受完成工作任务观念的影响,容易提出过大的研究范围,在开题报告中需要纠正。

文献深入调研后,研究生对研究领域的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等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对学位论文选题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因没有实际的科研经验,对复杂的现实情况了解不够,要同时兼顾现实性与研究价值,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这一具体如何选题的过程对培养研究生是重要的。反映在开题报告中,学位论文选题不仅要有较大意义,而且具有可行性。科研条件良好的单位,为研究生提供的选择范围更宽,学位论文选题若能够结合研究生的特长与兴趣,促进研究深度,则是更好。

一般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研究目标,但我们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过分注重,规定得太具体和死板。其原因是,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未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不同,评价研究工作的水平是复杂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目的是开展研究工作,培养研究能力,而不同于完成规定任务。研究目标与其理解为衡量指标,不如理解为努力方向,问题的解决程度。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确定合适的研究内容,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直接作用。研究内容中各种各样的单元技术让学生实际地掌握,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课程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一边用一边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掌握,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重复能力,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开题报告中研究内容、技术方法应是具体而翔实的,体现以论文问题为中心,广泛深入地使用相关技术。研究内容体现了学位论文量的特征。

3、技术路线

关键技术、技术路线是达到目标、实现创新的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客观可能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汇合处,体现了学位论文创造的特征。在文献调研和导师指导下,关键技术的辨别是不困难的;但是,确立技术路线与开展可行性分析,涉及多方面技术发展水平、文献调研、实验室条件、研究的共性和个性、创新、决策、逻辑和想象等,是开题报告中的难点和重点,需要深入全面地开展具体研究。技术路线与论题选择密切相关,相互依存,决定了学位论文的最终选择。

在开题报告之前,文献调研的同时,研究生应该尽量熟悉实验室情况,尤其是相关系统和关键设备。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研究生 科技论文 修改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2) 06-0041-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modifies the common problems in scientific papers written by postgraduates such as language with many circumlocutions and pet phrases, unclear research level, nonstandard format in charts and diagrams. Then 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which includes using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way, consulting reference materials, popularizing national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and encouraging authors to involve in proofreading.

[Key words] Postgraduate Scientific paper Modification Strategy

据统计,近年来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逐年上升,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2001年研究生发表或参与发表的论文数占全年发文量的29.35%,2011年为72.03%,翻了一番多。但是,在审读和编辑加工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来稿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研究生撰写的科技论文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初涉写作的研究生甚至根本不知道科技论文的一般格式和规范。下面,笔者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应对策略。

1 硕士研究生来稿的常见问题与修改示例

1.1 语言冗长累赘,口语较多

研究生因从事科技论文写作经验不足,在语言文字上存在语言啰唆、口语和重复词汇较多、不善于使用科技术语等共性问题。对从实验中得出的具有代表性或创新性的结论,唯恐没有表述清楚,反复解释说明。其实大可不必。科技论文的读者多为本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论文只要对图或表格进行简明扼要的说明,让读者明白实验内容是什么,分组(如实验组和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之间有什么差别,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讨论部分比较分析该实验结果或结论与他人研究的异同即可。

以下面这段文字为例,虽然作者基本掌握了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但语言冗长,语病较多,对比编辑加工后的文字,后者显然言简意赅。

原 稿

本研究选用基因组DNA和C0 t-1 DNA为探针分别对日本晴、广陆矮4号和中国普通野生稻进行比较分析。在本研究的结果中可以看到不论是GISH还是C0 t-1 DNA FISH的结果中,红色信号的分布在这三种水稻染色体上的分布都是非常相似的。尤其是C0 t-1 FISH的结果(图1、图2)显示,中高度重复序列在这三种染色体组上呈现出一定的相似带型,这说明它们的基因组成分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与三种水稻基因组同属于AA基因组相印证,对三种栽培稻的核型分析(表1)结果也得到同样的结果。

修改稿

本研究三种栽培稻的GISH、C0 t-1 DNA FISH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中高度重复序列在这三种染色体组上呈现出一定的相似带型,说明它们的基因组成分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与三种水稻基因组同属于AA基因组相印证。

1.2 研究思路层次不清

研究思路或称“idea”,在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多数研究生虽然有一定的实验经验,体现为文章中的数据或图片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是由于研究思路依赖导师,没有养成总结实验成果的习惯,导致论文以堆砌实验结果为重心,反而埋没科研创新亮点。所以,编辑要帮助研究生学会在写作论文时,对实验过程进行重新审视,对实验结果进行提炼、总结,清晰地论述研究思路,明确地提出研究结论。

比如下面这段结语,表意清晰,但没有明确的结论。经编辑修改后,研究思路和研究结论就清晰地呈现出来。

原 稿

研究表明,相比纯铂催化剂、粉末型催化剂,超支化聚酰胺负载铂杂化膜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活性,能提高催化结果显示出较高的苯的转化率,并且回收方法简便,只需要简单过滤干燥就能够回收。相比线性聚合物PVP负载铂杂化膜催化剂,超支化聚合物负载铂杂化膜催化剂也体现出更佳的催化效果,苯转化率约为PVP-Pt杂化膜催化剂的两倍,环己烷选择性相当,这可能与超支化聚合物独特的分子结构有关。将杂化膜外包裹聚合物杂化膜型催化剂(HBPA-Pt-HBPA)与杂化膜型催化剂(Pt-HBPA)对比可知,在催化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可能是膜表面的铂纳米颗粒,反应11次后杂化膜的XRD、XPS图谱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修改稿

超支化聚酰胺负载铂杂化膜催化剂较纯铂、超支化聚酰胺负载铂粉末、聚乙烯吡咯烷酮负载铂杂化膜、杂化膜外包裹聚合物这四种铂催化剂,催化反应活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化学稳定性更好,回收利用简便。超支化聚合物作为铂金属的载体,比线性聚合物作载体苯的转化率更高,起主要催化作用的可能是杂化膜表面的铂纳米颗粒。

1.3 图表格式不规范

在化学、生物或药学领域的论文中,图和表出现较多,但多数作者不清楚图表的格式规范,比如表格常用三线表,图应包含标目和标值,标目或标识应含有量和符号,量的符号要求斜体等。

对比下面修改前后的图稿可以看出,在作者根据编辑修改意见对图稿进行修改后,该图不仅符合期刊编辑规范,而且更加美观。

修改意见:

1)去图框;

2)将表示图曲线的图中说明删去;在各曲线处以序号1,2,3,4依次注明,将序号代表的含义置于图与图题之间;

3)标目及标值修改:① 纵标目书写改为V/V,其中V用斜体表示。标值取值依次为0.0,1.0,2.0,3.0 (删去原标值0.5,2.5,3.5);②横标目书写改为C /(103(mA·h)/g),其中C用斜体表示。标值取值依次为0,0.4,0.8,1.2,1.6(删去200,600,1000,1400);

4)在不改变现图大小前提下,将图中标值、标目、图中标注单词等的字体改为英文下输入字体,字号放大与本图的题名一致(相当于word六号)。

(1)一次放电;(2) 一次充电;(3)二次放电;(4)二次充电

2 指导硕士研究生修改稿件的策略

2.1 采用面对面的沟通方式

很多时候,对于同一个问题,编辑已经提了好几次修改意见并发E-mail给作者,但修回的文章还是存在细节上的问题。这时如果可能,编辑应该邀请作者到编辑部坐在一起,对审稿人、编辑的意见和作者的回复进行逐一探讨。这对于作者和编辑都是立体、全方位的交流,信息量和工作效率远大于一封邮件。在这种面对面交流下,作者往往可以更加明晰、直观地看到文章的问题,快捷地领会编辑意图并解决矛盾。编辑严谨认真的态度也可以言传身教给作者,促使作者以这种态度对待文章和科学研究;编辑平易近人的态度和良师益友的角色更能拉近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消除研究生初涉写作的胆怯,鼓励投稿热情。同时,编辑还能就该领域的一些细节问题咨询作者,为编辑工作积累经验。

2.2 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科技期刊通常覆盖化学、生物、药学、物理、电信、计算机、数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编辑不可能通晓所有研究领域。但编辑工作又非常讲究规范标准,不能凭想象。这时,编辑要有效指导硕士研究生修改论文,就应该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编辑通过查阅本领域较权威的中外文期刊,比如《化学学报》《中草药》《遗传》《计算机学报》等,既可了解学科研究进展,也可学习这些期刊在编辑模式和编辑规范上的经验。此外,应查阅硕士生导师课题组的文章成果,了解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为作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在审查量和单位时,编辑应要求作者按国家标准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在检查参考文献时,应告知作者按照刊物投稿指南的具体要求格式正确引用和著录参考文献[2]。有些作者习惯查阅英文期刊,不了解中文期刊的编辑规范,且有些中文期刊对量和符号的表述不符合国家标准,对此,编辑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甄别不规范的表示方法,避免“以讹传讹”。比如化学类来稿中XRD图谱的纵标,在不同期刊上有“Intensity/a.u.”“Counts”“CPS”等18种不同表示方法[3],量名称(量符号)及单位标注缺乏规范,给读者阅读带来困扰。笔者参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认为物理量符号应按GB3100-3102-9给出的斜体字母标注,尽量避免使用中、外文的文字段或缩写字母代替量符号,量与单位采用比值形式[4];XRD谱图的标注,较为规范的是:“衍射强度用量符号I表示,单位是s-1,其标目为I/ s-1,标值应大于零;相对强度用量符号Ir表示,单位是1,其标目为Ir,标值范围在0—1之间”[5]。

将期刊清样发给作者,让作者校对核实修改之处,这一容易被疏漏的环节,其实是文章刊发前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因清样是经编辑校对三次后的文章,与修回稿有所不同,鼓励作者校对清样,并再次核实修改之处,既可以帮助研究生作者巩固课题研究内容,又让研究生学习了修改文章的技巧,避免了纯粹为毕业发文章而学不到知识的状况。此外,还可增进编辑和作者的交流并形成对文章的共识。

3 结 语

在编辑加工研究生来稿时,编辑应针对稿件存在的问题,如文章语言冗长累赘、口语较多,研究思路层次不清,图表格式不规范等,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帮助作者理清文章脉络,梳理研究线索,在提高文章质量的同时,提高其科研素质。面对面沟通交流、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向研究生普及国家编辑标准和规范、鼓励作者参与校对工作等举措,都有助于提高研究生作者的修稿效率,提高研究生作者的写作质量。

注 释

[1]杨继成.论高校学报对在校研究生作者群的培养[J].编辑学报,2005,17(1):60-61

[2]李丽,匡云,张凤莲.高校学报编辑对研究生作者的指导及其意义[J].编辑学报,2006, 18(4):313-315

[3]王继红,邓群,肖爱华.科技编辑中的几个常见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0(7): 208-209

[4]王学英译;徐锡申校.物理学中的符号、单位、术语和基本常量(1987年修订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5]邢宝妹.X射线衍射谱图中标目与标值的规范化表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553-555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1.1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不足,保留着部分本科培养的批量生产模式的特点研究生的培养是导师制,所以与本科省的培养相比会占用更大的教育资源。今年来,随着研究生的人数不断增加,研究生培养单位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等资源紧张的问题。由此造成研究生的师生比不断减小,之前沿用的导师制度不能满足大批量培养研究生的要求,学校自然的沿用本科阶段的培养模式,有学校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培养流程,课程设置也较为统一。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研究生培养个性化的丧失。

1.2学生就业期望与劳动力市场不符,研究生自身定位和社会需求存在差距研究生自身的定位是科研型人才,所以期望到研究所或大中专院校工作,但这两种岗位的需求很小,大部分的研究生还是要去煤矿及其相关单位。

1.3师生交流不充分,研究生没有充分发挥其科研矿业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初探姚海燕(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人员的作用由于之前说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研究生与导师见面次数少,导师直接指导的时间少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年级研究生主要在学校的安排下学习课程,其他时间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部分学生在校自己学习。研究生作为科研的预备军,这部分人力资源显然被闲置了。以上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研究生培养还存在很大改进的空间。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这所工科院校为例,试分析工科院校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办法。

2.矿业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

2.1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培养单位的培养模式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本科生培养的目标是了解知识,掌握知识。研究生则要进一步理解、掌握并运用知识,要知道知识从哪里来,怎么用。博士研究生则要掌握知识,创造知识。要知道知识的缺陷在哪里,怎么样改造和创新。所以,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学生能够掌握专业领域内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当然,每一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所以,学校又要发展其特色,学科特色要鲜明,这一点在其研究生培养中也有其要处处体现。尤其工科的研究生,其知识运用应该要很强,培养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

2.2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学校都是教学型,或者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些学校的教学的重心是本科教育。自1998年扩招以来,本科教育逐渐变成一种规模型的,流水线式的教育。从学生的课程教学,到实践都是批量进行,有教务处这一组织机构来统一安排,二级学院及学校的其他部门都配合教务处的教学活动安排工作。这种培养模式适合批量产的本科生,但是并不适合强调个性化的研究生。但是大部分学校仍旧沿用本科的模式,成立研究生院(部)来行使类似本科教务处的职责,安排研究生的培养环节。为了统一管理的方便,学生都是按照学制的安排,三年毕业。实际上,中间可以压缩的时间很多。从国外高校的管理经验看,由二级学院负责学生的管理,学校则进行统一的考核,这种模式更加能够体现各专业的特色且更加的灵活。学院内部,从我校的经验看,相近研究方向的导师往往结合成科研团队,研究生作为团队中的一份子,其日常的培养进程、科研、学习也实行团队统一管理。导师同时也要负责自己学生的学术进展等。这种方式较学校统一管理的模式更加的能够体现学科的特色,同时增加了管理层级,管理幅度更加合理,效率也更高。同时在这种模式下,研究生作为基层研究人员,也能更加快速的融入团队的科研工作中去,对增加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2.3课程教学改革首先从课程的设置,目前工科院校硕士研究生公共课尤其英语课的学分过多。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研究生要求课程学分28,其中英语课占6,政治课占8,这极大的挤占了专业课的课时。因此,本文认为硕士研究生阶段,英语主要用于阅读外文文献和撰写外文论文,没有必要占用如此多的学分。其次,从课程的讲授方式看,公共课学校统一安排,专业课则由学生所在学院统一安排。从国外学校的教学经验看,例如牛津大学,研究生课程有三种,包括公共课,类似国内的专业基础课,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每周两课时。这种课堂教学主要是交流问题,而不是讲授课本。第二种课为小班课,以小班讨论为主。第三种课为导师课,上课人数只有1-3人,每周2次,学生每周要写两篇论文,在导师课上进行讨论。从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和导师科研能力的角度,这种课程设置显然更加合理一些,我国的高校应该适当的改进现有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方式,课程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研究生的教育占用的教育资源很大,但这也是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特色,如果批量生产研究生,那么研究生的质量势必下降,学校的人才培养也将逐渐失去其特色。

3.结论

本文认为,为了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就要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等方面多方位、多层次的进行改革,明确目标,创新模式,改革授课方法,尤其要注重研究生的团队培养模式改革并推行灵活,互动的导师课,这样才能培养出有专业特色,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是进一步考察考生综合素质和科研潜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校在组织结构、制度建设等方面严格按教育部和辽宁省招考办相关精神和要求,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学校根据国家和辽宁省相关文件制定了《大连海洋大学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方案》。在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考生的复试过程中,特别注重考核考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的考查,以培养层次高、社会需求多的复合型人才。一直以来,我校坚持全面考查、公平公正、择优选拔的原则进行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录取工作。

2完善教育保障体系

目前,我校渔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费来源单一,研究生教育经费比较紧张,为使这一状况得到改善,学校准备从完善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入手,实施以下改革措施:

(1)加大科研经费和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研究生培养的力度。

(2)多渠道筹措资金。利用校友、科研合作、产学研合作为平台,吸引校友、行业企业通过教育捐助和设立奖助学金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经费提供支持。

(3)建立研究生培养导师承担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使学科、导师之间就创造研究生培养条件、提高培养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展开竞争,提高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利用。学校通过调节招生指标,对科研课题及经费充足,培养条件好,培养质量、管理水平高的学科、导师实施招生,研究生分配名额倾斜,但倾斜增加的研究生培养经费由导师承担。

(4)开拓与用人单位产学研办学的渠道,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由用人单位承担研究生培养的集中实践环节和做毕业论文所产生的费用。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1任课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教学在农业推广硕士专业的培养过程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绝大多数为具有工作实践经验,学员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我国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起步比较晚,在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仍需要不断的探索,因此,选用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且具备良好师德的骨干教师来担任任课老师尤为重要。根据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关于课程设置的要求,我校每年都会选拔具有丰富农业推广理论和经验、实践能力较强的优秀教师来担任授课任务。与此同时,学校还非常重视对农业推广师资队伍的综合培训工作,每年都会选派教师参加相关的教育研讨班和师资培训班,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教育理念、专业实践、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渔业领域研究生培养工作。

3.2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导师队伍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研究生管理的关键力量。要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科技创新、责任心强、师德高尚、有能力跟踪学术前沿的导师队伍,渔业领域专业型硕士相对于学术型硕士更加注重实践应用,为了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非常注重导师队伍的建设。通过积极引进人才、支持在职教师进修、加强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进行学科梯队建设。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校内外双师制。学校既注重扩大导师数量,又非常重视提升导师的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首先,实施导师遴选条件改革;其次,建立导师学习和学术交流制度。一方面,通过导师指导小组参与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发挥老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对新导师进行培养;另一方面,对新导师就导师职责、研究生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鼓励并组织导师参加国内外实践教学培训活动,促进导师业务能力提高,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充足的师资力量为保证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严格规范质量管理

4.1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和规范学习要求

课程学习是渔业领域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既要使研究生掌握更多的农业推广理论、专业知识,还要使学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国内各培养单位普遍存在农业推广硕士课程的课时少、缺乏专门教材的现状,我校教师在授课时充分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课程设置需求,着重加大实践应用方面的课程量,增加案例教学研讨的比重,在保证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在校学习时间的基本要求外,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安排教学计划。为充分保证授课质量,建立和实施严格的考勤制度。除了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期间加强考勤外,还会派专人定期进行课前和课后的考勤。

4.2加强课程考核及考风建设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使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积极认真地学习课程知识,学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全部课程进行了严格规范的考核。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或撰写专题报告的方式进行,只有通过考核才能取得该门课程学分。借鉴学术型研究生考风建设的经验,学校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日常的考勤记录,确定学生考试资格。每次均由研究生学院统一安排考试时间和考场,在校内抽调责任心强的教职工任监考、巡考人员。严格的考勤制度、规范的考试安排不仅端正了研究生的学习态度,更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证明,在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展实习、实训考察,能使研究生实现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而提高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帮助和启发研究生完成论文选题和写作工作,也有利于学生将来应用所学的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实践推广活动。学校每学期都安排研究生到校内外实训基地或相关企业进行学习考察,要求授课教师在实习中结合实物授课,进行案例教学。在学习考察过程中,学校还聘请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使研究生们能与这些专家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和探讨。此外,学校还定期聘请校内外渔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做专场讲座,以拓宽学生们的专业视野。近年来,我校先后在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金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大连汇新钛装备有限公司等单位设立了研究生实训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为渔业领域的研究生的实习实践提供了场所。

6规范学位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对学位论文质量、研究成果水平至关重要。学校要求渔业领域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取自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我校从单纯的研究类论文过渡到研究类、调研报告类、规划与设计类、研发类和总结类这五种类型的选题。要求选题应当具有与学术型硕士学位相近的先进性、技术难度和工作量,科学可行,更强调其社会需要性。选题能充分体现选题人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现代渔业技术推广、渔业资源保护、开发、水产品加工利用等问题的能力。为使研究生做好选题工作,我校实行导师负责制,要求导师和学生应定期进行论文选题研讨,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论文选题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在研究生确立选题方向后,由其导师组织相关专家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研究生学位选题无创新点、重点不突出、研究手段滞后、缺乏社会专业特色,或者研究生不能按时完成论文,研究生学院则要求其限期修改或重新开题,由导师组织专家再次进行检查。

7规范论文评审答辩

7.1学位论文盲审

我校对专业型学位论文实行双盲审制度,着重审核以下内容:

(1)综合运用理论、技术手段和方法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保护、开发和利用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研究的工作量大小和技术难度;

(3)论文研究所体现的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4)论文研究(或项目设计)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7.2严格规范答辩程序

学位论文答辩乃是研究生培养的最后一关,只有规范论文答辩过程和答辩环节,才能严格把握学位论文的质量。学校规定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委员会应由校内和校外的5-7位专家组成,其中必须要有来自渔业领域生产和管理的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专家。论文答辩按照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学位申请人在论文答辩结束后要及时按答辩委员会所提的意见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以进一步完善论文质量。总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具有动态性、发展性的系统工程,为使其更好地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学校应借鉴其他类别较成熟的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管理模式,不断改革创新,针对渔业领域和生源结构的特点,积极探索科学的管理办法及培养模式,特别是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加强对实践环节和论文选题等重点环节的管理,系统地构建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和实践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着重训练研究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实际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能使用英语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发挥专业优势,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英语教学旨在培养与专业结合,具有较强的创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型人才。为符合这一培养目标,我校对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把一学年、两个学期的英语课程进行分类、分层次和专长教学。第一学期进行分类教学,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把英语课程分为“专业硕士综合英语”(下简称“专硕综英”)和“学术型硕士综合英语”两类课程。专硕综英课程含“专硕英语读写译”和“研究生英语视听说”两门课程,着重解决研究生英语听、说、写能力较差的问题。“专硕综英”课程的设置以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培养研究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提高该类研究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国际学术和专业交流的能力为目的,在教学模块、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估四个方面进行的较大力度的改革。

(一)教学模块改革

根据教改目标和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际需要,我们提出三个模块的教学改革模式,即综合课、拓展课和自主学习三个模块。只有完成三个模块的学习,拿到全部4学分后,才能参加硕士论文答辩。三个模块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以综合课为主。综合课是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包括读写译课程和视听说课程两门必修课程,要求所有入校研究生都必须修读,在第一学期开设。课程设置的改革首先对这两门课程进行了新教学大纲的审定和编写、新教材的编撰、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课件的制作,确定了课程考核方式和建立了教学评估体系。拓展课是指高级阶段的英语选修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根据我校研究生的需要,已开设的有科技英语翻译、英美文化、学术交流英语、古希腊罗马神话和中国文化英语五门课程。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课外借助学校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的学习和第二课堂的学习。第二课堂包括学科大赛和其他竞赛、名师讲座、外教讲座、英语角、佳片赏析、原著朗读等活动。经过三年多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确立了寓语言学习、语言应用、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于一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英语”课程培养目标并在教学中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学位英语考试及格率在95%以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自信心增强,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大幅度提高。

(二)课程内容改革

“专硕综英”课程内容由“英语读写译课程”和“英语视听说课程”两部分组成,相辅相成。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英语读写译课程”教学时数为72学时,完成9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一周的专业英语讲座。每单元有一个主题,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热身:以英语视频、音频输入引出该单元的主题,辅以相关听力和听写练习,帮助学生熟悉主题内容,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力。第二部分是阅读,由两篇紧紧围绕该单元主题的课文组成TextA和B。配以相关的阅读理解、词汇、完型和讨论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准确性、扩大词汇量并进一步训练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第三部分是翻译技能系统学习。每单元讲授一至二个翻译技巧并配以相关练习。翻译技巧的学习在该学期的前十周完成,后七周讲授各类运用文体的翻译并布置相关文体的翻译练习。第四部分是应用文写作训练。每两单元讲授一类应用文的写作(如总结、摘要、履历、个人陈述、合同、备忘录等)并通过相关练习加强学生对该应用文写作的掌握。读写译课程以人文和科技内容为题材,通过视、听、读的信息输入,重点加强说、译、写技能的训练。学期最后一周是专业讲座,为专业英语的学习做准备。“英语视听说课程”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时数为36学时,完成9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每单元有一个主题,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听力训练、口语实践和听力测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辅以外教的补充材料,内容不仅涉及该单元的主题,同时涉及文化知识的介绍,特别是当前英语国家主流文化的介绍。在提高研究生英语听说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听力部分录制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英语方言,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听懂不同国家的英语口音。

(三)教学模式改革

“专硕综英”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采用立体式教学,在保持传统教学法精华的基础上,十分重视整体语言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运用任务型教学,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重视在实际运用中学习语言之外,还非常强调培养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重视合作精神。我们改革了过去以课堂讲授和灌输为主、教材单维输入为主、单纯知识学习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以四种教学模式综合应用。通过不同模式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PowerPoint、英语光盘、磁带、录像机、录音机、投影、黑板、粉笔等教学手段,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个人展示法、辩论法、自主学习法和第二课堂活动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组织教学。以启发学生探究为主,鼓励交互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式学习,教师作为学习指导者和帮助者式学习,以能力和整体素质为基础的综合性评价等多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讲解式、灌输式、单向式讲解+任务式、功能式、交际式、互动式、自主式、合作式、表演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或综合型的教学模式:①课堂讲授教师教授+学生展示+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网络技术;②单维输入多维输入;③单纯知识学习技能掌握+能力提高;④学生被动学习学生主动、自主学习;⑤通过一学期的立体式教学模式训练,学生能通过Power-Point陈述自己的专业研究和思想,基本上能达到国际交流的目标。

(四)课程评估改革

“专硕综英”课程形成以能力和整体素质为基础的学生综合性评价和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①学生成绩=形成性评估(50%)+终结性评估(50%):形成性评估=平时成绩+自主学习成绩;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出勤+第二课堂学习;终结性评估=期末考试成绩(考核读、写、译水平)。②教师评估=学生评价+专家评价+领导评价+自我评价:自主学习成绩=翻译训练成绩+写作训练成绩+单元测验成绩。该课程评估体系全面、完整地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对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结合有很大促进。同时,激励学生的课堂和课外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总体上提高了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质量。

二、结语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通过三年多的改革与实践在教学上基本解决了以往研究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主动性的问题。经过改革实践后,学生课堂上互动非常好,气氛活跃,思想活跃,学生可以运用英语分析解决问题。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位英语考试及格率在90%以上,包括艺术设计的学生。有8%左右的学生成绩在90分以上。经过本课程学习的学生可以随导师参加国际交流和会议而不害怕上台陈述自己的观点。一学年的PowerPoint陈述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笔头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演讲能力。2011级学生有些学生在“外研社”杯演讲比赛中获省级和校级奖项,如张晓、张洪洪、吴川辉、李笑帆等;有些参加了暑期到美国的交流活动,有的已经联系到较好的外企工作。学期末学生的反馈意见给予本课程很高的评价,认为一学期的英语学习收获很大的占90%以上。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还自学英语,准备将来到海外深造或到外企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践在云南高校研究生英语教育领域起到引领作用。在云南省研究生外语教学研究会的年会上交流后,农业大学、中医学院、林学院和大理学院表示从2012年起直接使用本成果中的教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该改革与实践具有推广价值。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完善

2009年是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第一年,它与以往的专业硕士不同,它是我国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而诞生的。

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区别[1]

2009年教育部将“全日制普通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两种类型属于同一层次,报考条件相同,毕业成绩合格均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学术型,重视学术理论兼顾实践;专业型,突出实践兼顾学术理论。2010年是分类后的第二次招生。有媒体介绍,国家是鉴于国内对实用型人才需求增加而学校教育又普遍与社会脱节的情况,并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作出这次分类的。部分西方国家(如英国)对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和重视程度超过学术型研究生。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录取要严格按照“一视同仁,同等对待”的原则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分数标准。国家在确定今年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时,将统筹考虑前期计划和新增专业学位招生计划需要,确定统一的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另行制定标准)。34所自主划线高校也要按照上述原则确定本校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分数要求,考生调剂到校外和接收校外调剂生执行全国统一复试分数要求,各高校要严格执行统一标准,不得对专业学位招生执行另外标准。

2010开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独立招生,独立且国家统一划分国家复线分数线,跟学术型硕士招生并驾齐驱。

2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2]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都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调整,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竞争力。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增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

我国自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教育既要培养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满足他们在职提高、在岗学习的需要,也要培养应届本科毕业生,满足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开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于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创新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

3.1科学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要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必须科学确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合理定位,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

3.2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习年限一般2年,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要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研究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能力。

以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为例,其中的基础课程与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基本相同,并也采用学分制,总学分要求大于28学分。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请工程背景强的优秀教师、薄膜材料工程企业的总工程师或总设计师主讲相关课程,结合企业的实际案例,讲授材料制备与检测的关键技术,比如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材料检测技术等课程。这样就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课程设置,在强化基础理论的同时,突出了应用知识的课堂教学[3]。

3.3实践要求[4]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要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结报告。要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以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学院积极联络和本学科相关的企业建立实践基地,比如天津市激光技术研究所等有关薄膜材料检测的单位,为今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4学位论文要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也可以是大型项目中的某一子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可以按两种形式提交:①结合工程课题的论文(研究论文);②工程设计及其分析研究(工程设计)。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4结束语

我国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培养环节中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实习是关键核心环节,我们要不断探索,充分借鉴、吸收国际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进做法,不断创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和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环节和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教探讨,2010(22):55-56.

[2]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9.

[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定的探索与制定[J].科技信息.2009.(31):7-8.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范文第7篇

(一)开放创新的人才选拔机制

经过几年的招生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工程硕士和工学硕士在生源组织、报名条件、考试内容和方式、录取的标准、程序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等方面都出现了较大差异。如何改进工程硕士的人才选拔工作,遴选优秀的真正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学员、提高工程硕士的生源质量,需要我们摸索着进行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国家规定的工程硕士基本招生对象是“在职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突出了“在职”特性,而且在年龄条件上没有上限。招生对象的年龄层次跨度大,与之相应的是招生对象在工作年限、行政技术职级、工作业绩等方面的差异也是相当大的。基于招生对象的这些特点,我们招生单位不能简单地从管理方便的角度出发,采取以国家统考成绩一刀切的形式确定工程硕士招生录取条件。我们尝试采用开放式招生模式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选拔。

生源组织环节中,招生培养单位可以主动与批量考生所在的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我校近几年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在不同地区通信运营商、制造商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组织召开了多场工程硕士教育研讨峰会,邀请了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来校共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计,听取企业方对在职研究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工程硕士招生的需要,还努力拓宽校企合作的层面,以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为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等多种形式和途径的合作。在招生数量方面,国家将工程硕士的招生自下放给大多数高校。我们坚持“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不盲目贪多图大。同时尊重企业内部发展的计划安排,重视培养质量的保证与提高,将工程硕士的招生遴选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培训计划和员工创新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招生单位招生人数稳步增长与企业员工再培训有序渐进之间的协调发展。在自主进行的第二阶段考试环节采用多种测评手段坚持全面的素质考核外,还注重对考生工作经历和工作业绩等工程背景资料的考察,侧重评价考生在工程领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潜能。同时主动听取企业对重点推荐培养对象的介绍,结合考生的实际情况,着重考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能力。考试内容应偏重实践应用,发现考生的创新潜质,而不囿于理论。通过选拔应向来自一线,具备多年专业岗位实践经验,且在从事的工作上取得突出成绩和创新成果的考生倾斜。一些具有多年科研经历或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绩的考生,往往显示出较好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素质,应优先录取。这些考生经过侧重应用型、实践型的规范和系统的培养,能够较快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单位做出贡献,在工作中取得创新成效。

(二)开放创新的教育培养模式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导师指导、论文评价所采取的特定方式的总和。开放创新的工程硕士教育是学校与社会(企业)共同参与和互动,与人才市场多样性需求相适应的教育。教育要进一步密切于社会的联系,主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适应以多变性和多样化为特征的人才市场,就必须进行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的教育创新。

与我校合作办学的诸多通信行业企业多为上市股份制公司,企业方要求学校将开办工程硕士培养领域的课程设置等教学内容作为附件写入作办学协议之中。在培养方案设置上,强调科学、技术、工程、市场的一体性,既传授专业知识,也增加管理、经济和专业领域前沿知识。在课程设置上,采取学校出课程菜单,企业点菜的办法,并且根据具体企业的需要创设“特色菜品”。我校与福建省电信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的“电子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两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之初,学校教授深入企业与企业方工程专家共同商讨、修改,课程设置在选修课中突出通信行业前沿“3G”技术的普及应用内容。最后双方以合同附件的形式将协商一致的内容固定下来。这种开放式的交流模式,改变了以往校园教学中教学对象被动接收的封闭式的教学培养模式。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课程设置以“职业创新能力”为本位进行设计,课程体系以“知识体系+行业综述+前沿科技”的“模块化”形式构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鼓励学员在工程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我校工程硕士班多在异地利用企业自身教学条件与企业合办,授课教师走出校园深入企业环境进行课程讲授。在与工程硕士学员的交流中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工程实践中的新需要,为自己的横向科研创新找到好的合作课题。教师的授课内容对学员平时的日常工程实践有很强的针对性,易于工程硕士学员更好地接收与掌握,同时可以很好地激发学员的创新欲望。

工程硕士采取校企双导师共同指导的方式。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导师指导的目的在于开拓思路、挖掘潜能和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在论文选题上,我们要求校内导师应与企业导师充分沟通,全面评审所选课题的立项背景、创新实践性等,论文选题要反映创新性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突出创造性成果特点。在论文指导的具体过程中,我们也在努力探索实现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的统筹培养。工程硕士为工学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提供大量先进的技术资料、仪器操作手册等,并吸收有能力的工程硕士加入校内科研创新开发项目;工学硕士研究生以他们的理论知识帮助工程硕士提高论文的理论性,同时通过与工程硕士的交流了解行业技术实践动态。两类研究生的开放式统筹指导也可以成为产、学、研的重要结合点。论文评审标准上,除一般全面考核,重点的还是考核论文中是否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或新工艺,对企业的工程实践创新是否有实际效果。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范文第8篇

目前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主要通过三个渠道来实现:(1)学生的自我培养;(2)生产单位实习期间的培养锻炼;(3)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其中,学校最为关注并投入最大的是研究生职业技能培养,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生产实践和学位论文。在这方面,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体系,而职业技能以外其他方面的职业素质,主要靠学生自发培养和生产实习期间的锻炼。在2~3年的学习期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成果和指导教师有直接关联。然而,导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除传授专业知识外,往往被忽视。导师既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导师虽然不可能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但是在师生接触中,特别是毕业论文和科研工作的指导过程中,如果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一些其他方面的职业素质教育,对研究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职业素质培养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在导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采取恰当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意识和行为习惯、工作沟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

(一)职业意识和行为习惯

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导师安排的科研工作中,从而必须建立“工作”的意识,或者说是“职业意识”。导师要督促学生以一个职业工作者的身份来对待安排的工作。笔者不提倡导师成为“老板”,甚至反对导师向这个角色转化,原因在于导师身兼教育的重任,首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并不是要让师生关系成为一种雇佣关系。作为导师,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行为习惯。

1.固定的工作场所和作息时间

给学生提供一个固定的工作场所并规定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可以小到一张办公桌,或者几个学生轮流共用一张办公桌,但是一定要有。工作时间可以是一周内的某几天,但是一定要明确,不要随意变动。在工作时间内,要求学生全力投入,不进行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这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最基本而有效的措施。

2.详细的工作布置和汇报制度

导师在布置工作时,应该明确工作内容、方法和完成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要做到内容具体,方法明确,时间安排合理。这样有助于学生将导师布置的任务真正当成一项“工作”来看待。学生在完成导师布置的工作中往往需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会碰到一些问题。为了解工作进度,及时沟通交流,导师也要建立具体的汇报制度,督促学生按时汇报并反馈工作中碰到的问题。

(二)工作沟通能力

正如上面提到的,同本科阶段的课程作业不同,硕士研究生阶段要完成的工作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工作中往往会碰到一些困难。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导师布置的工作很难圆满完成。导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习惯并逐渐提高其沟通能力,特别是对沟通不积极主动的学生,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导师真正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

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导师应该耐心地给与指导,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与导师沟通并逐渐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如果导师采取“只要结果,不看过程”的做法,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就会扼杀学生沟通的主动性,最终也会影响工作的顺利完成。要做到这一点,导师不仅要注意自身沟通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心态的调整。导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想法和提出的问题,避免家长式的交流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2.小范围内的学术讨论

导师可以定期安排一些教研室内部小范围的学术讨论会,学生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共同参与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提供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有助于开拓思路,也有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工作的完成。当然,也可能会出现某些学生不主动交流和提问的情况,这样的学生,尽量安排他们多做一些工作的介绍,以此提高他们对内部学术讨论的兴趣。

(三)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业道德是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总和,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又是对社会所担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特别是对于具有专业技能的优秀研究生,职业道德培养更为重要。一个无视职业道德的“优秀分子”如果滥用自己的才智和技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将更为严重。在与导师共同完成一项工作的过程中,导师的言行和对事情的处理方式往往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不同的职业,职业道德的要求和标准不同。笔者认为对于在校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有义务在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1)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导师应要求研究生对待实验数据等相关资料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学生完成的工作,无论重要与否,导师首先要鉴别其真假,坚决杜绝学生的造假行为。另外,导师也要注意在安排工作方面合理可行,对待一份难以完成的工作,学生很可能会选择造假来应付。

(2)团结协作,不自私自利。

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加上条件优越,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协作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消除自私自利的思想,导师可以有意识地督促学生在工作中相互帮助,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帮助高年级的学生做一些实验工作或数据整理工作。这样,既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也形成了团结协作的意识。

(3)担当社会责任,不唯利是图。

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难以判断和衡量,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存在不择手段、唯利是图、危害社会的现象。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导师虽然不能决定学生的价值观,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要尽量把所传授知识和技术的社会效应介绍清楚。在这方面,导师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是比较重要的,如果一名教育工作者能真正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信学生也会受到这种正能量的影响,进而在社会工作中无私奉献。

三、结语

专业学位硕士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导师在专业学位硕士职业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除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外,其他方面的职业素质培养也应引起重视。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行为习惯、沟通能力、职业道德。这些职业素质的培养,既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科研工作的完成,也可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范文第9篇

这里转发20XX级XX同学的论文致谢,写得不能算十分出彩,但表达的感情却是真挚的,当然博主也没有她说的那么好,“那只是一个传说”。苏醒同学是我校首批(4+2)全日制硕士毕业生,2006年由我校初阳学院保送成为我的门徒。苏醒同学读研期间品学兼优,多才多艺,深受师生爱戴,学位论文“基于历史发生原理的新课程高中概率教学研究”获2008年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现供职于浙江一所党校。

致谢

此刻的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昨天还烈日当空高温30度,今天却温度骤降,天色大变。来金华六年,早已习惯了这反复多变的气候,也习惯了许多原来的不良习惯。然而至今却仍没有养成轻松地表达自己情感的习惯,正如此刻的自己,直视电脑屏幕上那简简单单的“致谢”二字良久,却始终没有键下一个字。我己经能够深切体味鲁迅“说不出话来”的境地,只不过他是被太多的愤懑压抑胸口,而我却是因太多的谢意感动而哽咽。

感谢我的恩师——张维忠教授。清楚地记得二年前的那个秋天,一个电话,五分钟考虑时间,我做下了有生以来最有意义的抉择,放弃区域经济的保研机会,选择了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于是,我得以有机会投在张老师门下,开始走上了一条饶有趣味又不失深度的学术之路。张老师常吝于言敏于行,寥寥数语却总能醍醐灌顶,用无声的行动来展示治学为人的五彩哲学,他用严谨治学扎实研究的实践来诠释靛青般深厚的学术态度,用火红热情的赤诚之心来教育我们待人接物之道,用黄色雏菊般温暖关爱的教学方式让给予我们有了家庭式的幸福感,用有如蓝天般广褒宽容的胸襟来提点我们如何笑面生活,正视挫败,用青春活力积极乐观的绿色生活来告诉我们快乐其实可以随时随地。张老师用他那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从最初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迷茫到今日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觉醒,从彼时的搜肠刮肚、生搬硬套堆砌文字,到此刻为这四万余字的毕业论文点击保存,是张老师引领着我一路成长。在我为前途担忧迷茫,为论文焦灼困顿时,又是张老师一次次无私给予慈父般的关爱——让我挺过了那些难关。在这短短的两年间,我曾在心里无数次的默念谢谢,但是今天,在面对着这从选题伊始到最终定稿都饱浸张老师无数心血的四万余字时,却发现这简单二字已经无法负荷内心那无限的感激,我想唯有用更加努力地追求卓越才是对张老师最为真切的回报。

感谢傅克昌老师,您的风趣乐观、豁达睿智常深深地感染着我,每次看到您那充满童真的笑容总会不由自主在您面前装嫩起来,真的很庆幸三年前能成为您指导的实习队的队长,使我能够更多也更早地向您学习。

感谢杨光伟老师,您的认真细致、严谨执着让我看到了一个学者对于学术的无限热爱,您所作的研究更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震撼,为我们开阔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感谢徐元根老师,您那丰富的人生阅历,低调的处事原则都给我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潜移默化的指导。

感谢蔡铁权老师,您那深厚的专业素养使我们这些晚辈为自己的浅薄而汗颜,您那严谨的教学态度以及对白己近苛刻的学习要求都让我们为自己的懈怠而愧疚,您那曲折的求学经历,执着的治学精神更让我们对您崇敬不己,虽然在师大不过短短六年,却有幸二度聆听您教授的课程,大一的《科学史导论》让我至今仍印象深刻。

感谢温州二中的谢树光老师对问卷的指导与建议,感谢温州第二中学、温州中学以及温州第十一中学师生 ,是他们的积极配合才使得本论文的实证部分得以顺利地进行。

此外,还要向我敬爱的师兄师姐,亲爱的七仙女以及可爱的师妹们致以最为真挚绵长的谢意,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让我体味到了团结的力量,或许明天我们将会各自天涯,但我相信总有那么一根感情线牵引着我们,让我们彼此不会疏远;同时,还要感谢我们“4+2”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其它十二位友人,在他们身上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互帮互助的同窗之情,更是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最后,谨以此文献给我此生最爱的人——我的母亲。

XXX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范文第10篇

质量的提高培养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初步具备独立进行相应学科科研和教学能力,是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这就要求基础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除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还必须较为全面的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在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日常工作中,大多数是从事自己学科领域中某一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因此,学生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了解较多,科研能力提升较为明显,但学生对相应学科基本知识却缺乏全面了解,基础理论薄弱。比如,病理学的硕士研究生,其研究方向是呼吸道肿瘤,其对呼吸道相应肿瘤研究进展了解较多,研究方法也较熟悉,但对呼吸系统其他疾病病理乃至病理学的一些基本病理变化和病理过程则了解很少。因此,唯有通过参与病理学教学助教,在参加对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才能相对全面的去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病理学的知识,使自身专业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由于未能充分认识到助教制度对培养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的重要性,目前,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过分注重对其科研学习方面的考察,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的学科知识的教育,导师普遍认为助教工作比较费时间,对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没有帮助,即便有些学生参加了助教工作,导师也疏于管理和指导,使学生在这一过程总并没有真正有所收获。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充分认识助教制度对于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不能单纯强调对其科研能力的考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培养其科研能力,同时对其教学能力的培养也同样需要重视。在参与助教过程中,学生通过协助主讲教师课堂教学、辅导答疑、查阅资料、组织讨论、实验准备、批改作业、监考等工作,可掌握专业知识、熟悉教学过程、学习教学技巧、获取教学的相关技能,从而全面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研究生助教通常年纪与在校大学生相仿,有利于与本科生进行沟通,可以作为主讲老师和本科学生之间的桥梁,更好地发现本科生学习当中的问题,增强“教”与“学”的互动,这也促进了本科生教学质量的提高。

2健全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助教制度,保证助教质量的提高

目前,在我国尚缺乏完善的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助教制度。一般而言,大多数学校安排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参加助教,并无严格的培养计划,无明确的目标要求,导师亦无明确责任,学生也无积极性。研究生上岗前,缺乏正规的上岗前培训,导师一般也很少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给予专门的指导,其后果是研究生本身参加助教工作收获不大,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本科生教学质量。在国外,为确保助教教学质量,一些学校规定研究生助教上岗前,必须经历至少1个学期的助教培训阶段以掌握教学方法、技巧、工具的使用并熟悉教学材料。美国一些著名大学都有较完善详细的助教岗前培训,日本大学的研究生助教在学期前也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方法,结合我国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对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建立助教上岗前培训制度,通过讲座或其他形式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并且在最后由课程主讲教师对其进行考评,考评合格者才能获得正式助教的资格,以保证助教质量。

3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全面提供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

在国外,很多高校在助教实施过程中,学校对研究生助教工作均有评价机制,包括主讲教师对助教的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有些学校甚至已开通了网上评价,并对研究生助教建立教学档案,包括教学成绩,备课资料等。还有的学校甚至还要提供教学录像带等资料。多方面的评价内容,可以实现对助教教学的监管,提高助教质量。因此,在我国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助教过程中,也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导师的履职到学生的助教过程,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使我国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助教制度真正得到实施,并取得有益的成效,使其在培养高质量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下一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