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行为

时间:2022-05-01 12:48:0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行为

小学教育阶段是道德培养的最佳时期,德育培养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错过教育培养的重要阶段,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甚至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最有效、最迅速的方法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一、在家庭环境中进行道德教育

我们对当前学生家庭教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方法、亲子关系、榜样作用等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家教落后是小学教育的一道难题。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大部分家长却又不懂教育,家教多是盲目型随意型的,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大家认为归纳起来,不科学不正确的家教大体有下列类型:溺爱娇惯型、单纯智育型、惩罚严厉型、双亲对立型、误导错引型、放纵放弃型、过度干涉型、拒绝否认型、袒护包庇型。因此,道德的家庭培养,首先要提高家长的整身素质,再有效的指导和培养孩子。

二、在社会环境中进行道德教育

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很强,教师和家长要抓住小学生本身具有的这一优点,对他们进行深化教育。

(1)老师和家长利用媒体和周围发生的事情教育。生活中,大人以身作则,积极维护自身权利,社会上的各有关因素各尽其职,激起小学生的权利意识。

(2)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各种重要的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例如“五一”、“十一”,民间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纪念日。老师和家长要带领小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社会的相关部门也要多为小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以增加他们对国家、对家乡、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要及时地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并采取:老师和家长要经常带学生参观历史革命纪念馆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利用“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开展活动;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育。例如,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小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祖国是如何的美丽;学校宣传橱窗内设置“祖国好”专栏,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向小学生展示祖国的壮丽与秀美。

(4)进行人际关系的教育。家长和教师要帮助教育小学生处理好同学,师生,邻里关系。

平日里要多讲述、交谈团结友爱的道理,在同学间出现矛盾时,老师要正确对待,及时协调。家长注意孩子的细节问题,从小培养活泼、友善、合作性格,在老师之间、家长之间要形成一种和睦相处局面。在生活中邻里之间要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助。这样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下成长,在人与人的友好交往中,会感悟出许多道理,自己也变得体贴、亲切、文明。

三、在班级中进行德育教育

(1)从课堂中得到教育。利用《品德和社会》课中的真实的人物,事情,照片和数据并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越精致的,越真实的,越有创新意识的事情,越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

(2)从现实中得到教育。要让小学生通过辛勤的劳动得到锻炼,体会做人做事的喜悦和艰辛,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也能变得爱家爱校。小学生很愿意为他人服务,并且对担任班干部等职务非常有兴趣。多为小学生提供机会。让每个人都体验一下什么是付出,也就是让每个人都体验到回报的喜悦是多么美好的感觉。并给与鼓励和表扬,或者进行“爱岗敬业”评比,促进小学生干得更好。另外,学校每天都有值日生,在孩子值日的这一天,班里的一些事情就放手让孩子做,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帮助,指导和鼓励。

(3)在宣传和引导中得到教育。通过老师口头讲述并演练,学校宣传橱窗内设置的专题,请公安或医生做校外辅导员等活动,向小学生宣传法律、健康和保健知识。

(4)在创设的情境中得到教育。老师有意识创设能让孩子体验到克服苦难的情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表扬和鼓励,这可以增强小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小学生做一件事情之前,老师要提醒他们,做完后会有怎样的好处与收益,增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这样老师及时抓住小学生生活的细节,及时进行教育。

因此,在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素质,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的认识,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创造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打造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的舞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识,从而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诸城市龙都街道邱家庄小学)

上一篇:谈小学生如何从小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下一篇: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