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小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时间:2022-05-01 12:08:01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摘 要:信息社会越来越多地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开始。小学数学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在这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已不适应这一要求。以网络为小学数学教学资源与工具,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方法,通过学习任务的制定、学习资源与认知工具的选取、学习的组织形式选择、科学地组织探究过程、恰当地运用评价手段等步骤,初步探索出“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方式。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发现,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探究式学习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多仍在不同程度上沿袭了“三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内容上以课本为中心,师生角色上以教师为中心。“三中心”教学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三中心”也存在着严重弊端,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宰,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学生将来要面临日益严峻的种种挑战,未来的工作环境变化快,技术更新快,学习过程信息化。因此,学生不应当是只知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会记忆与背诵前人经验,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

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以学为中心,重视学生应用网络作为学生学习或查找大量资料的学习工具,支持学生使用广泛的信息,强调发现并获得知识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主动体验、探索发现,发展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研究能力的学习活动。

一、学习任务的制订

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性学习提倡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选择真实性任务。

真实性的任务可以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学习者用“真实”的方式应用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他们是相关的和有意义的,这也是维持学习动机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例如,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整数除法”时,教师应选取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分东西的话题来展开探究。比如说小朋友分苹果时发生的情况,同学们去秋游分组时遇到的问题等等。

二、学习资源与认知工具的选取

1.学习资源

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学习资源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全世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的学习资源,每个学习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每一个人,不管贫富贵贱都有可能得到每个学科第一流老师的指导,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最著名图书馆的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和资料……

2.认知工具

认知工具的概念不是一个具体的概念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成为认知工具的唯一标准是看这个工具是否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基于网络的认知工具主要有:Explorer浏览器、E-mail、BBS论坛、聊天室等。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背景知识、学习习惯和能力、认知风格都有很大的差异,因而需要认知工具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所以要提供多种认知工具,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这类认知工具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对信息的收集技能、组织技能、创造技能、操作技能、传达技能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学习的组织形式

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是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小组成员的角色参与更加广泛的、讨论协商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每个学习小组实质上是一个完整的认知系统,每个合作学习者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它将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学习组织

形式。

四、探究性学习实施过程

研究过程包括确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材料信息、分析数据或资料、填写研究报告并汇报。下面以数学教学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1.确定研究目标

首先,教师应解除小学生对研究的神秘感,他们研究这个课题想知道什么,或是希望出现什么结果。这些就是他们的研究目标。例如在学生探究圆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先展示一个圆和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让学生想一下,能否把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2.设计研究方案

不拘泥于科学家的经验,不一定模仿书本的介绍,只要学生设计的方案能证明他们的研究课题,就可以,这本身就包含着创造性。如,学生在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时,不一定要按照书本所指导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也可以定出其他方案。例如,可以从某一个梯形下手,沿着这个梯形的中位线切开,然后把其中的某一部分180°旋转,这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其他种种方法,只要能达到目的,选取的手段就可以是多样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种种方案放在网上与别人分享,或者查阅别的同学是否有更好的研究方案。

3.收集材料信息

网络的实现,学生搜集信息的空间和时间产生巨大的革命,

虽然图书馆、书店,为学生提供了搜集信息资料的场所,但由于翻阅书本需大量的时间和体力,同时受到地域和开放时间的限制,

小学阶段还没有掌握索引查阅资料的方法。而网络的实现,使小学生们可以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学会根据关键字逐层查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学生可以通过发E-mail向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社会调查,向专家科学家请教。

4.分析实验数据或资料

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各种数据,教师应引导学生知道,数据的本身并没有意义,重要的是数据所给予的启示。数据统计对小学生而言是困难的,但又要从小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分析研究的可能性的科学研究方法。电脑为此提供了实施的可能性,在电子表格中的图表向导可自动生成多种图表,我们只要输入实验数据,就可以得到各种折线图、饼图等数据分析图,教师只要教会学生看图就可以得出实验结果。

5.形成阶段性成果,填写研究报告

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稍弱,一开始可能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研究形成报告,教师可引导学生把他们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想的、所做的、所看的如实写下来,再有目的地进行取舍,几次活动后,他们就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小论文或报告。学生在探究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时,往往会做一个这样的实验:用圆锥形的容器做勺子,盛满水倒入圆柱形的容器中,看看有什么发现。小学生在叙述实验过程的时候往往有点儿记流水账,教师这时要着重提醒学生应以“等底等高”与“三倍”为重点阐述,并配合计算机的演示渲染突出这两个特点,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6.汇报各种报告

汇报结果是学生展示自己成果和学习他人成果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语言表达能力,向别人推荐自己的能力,当众演说能力,这些能力也是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同时可以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结论

1.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不是适应所有的数学内容

有些内容适用,如几何问题、应用题的教学等比较适用;有些内容不适用,如加减乘除运算。

3.小学低年级的数学不宜选用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因为学生经验缺乏,容易导致探究的效率低下

参考文献:

[1]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外国教育资料,1999(1).

[2]胡礼和.网络课程的结构和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2001(5).

[3]陆宏,刘强译.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教学环境.外国教育资料,1999(3).

上一篇: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训练语感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弹性设计与实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