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填充墙墙体开裂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时间:2022-05-01 12:06:07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这一商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填充墙体裂缝的问题较多,虽然许多裂缝很小,但是由于影响了墙面装饰的美观,而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如何做好填充墙这一看似简单的工作,是施工单位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填充墙、墙体开裂、防治

中图分类号: TV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填充墙体开裂原因

填充墙属于非承重墙,仅承受自身的重量,但考虑到墙体施工、使用期间的稳定性和抗震构造要求,设计时对组成墙体的块体及其粘结剂有一定的强度等级要求,故而填充墙体承受荷载的能力(简称承载力)一般是不成问题的。换言之,填充墙体的裂缝发生一般与砌体的承载力无关。理论和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墙体材料(特别是块体)的收缩是产生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收缩包括凝缩和干缩两部分,凝缩的原因是水泥胶凝体的固化,干缩的原因则是由于水分的蒸发。此外,墙体材料的温度变形(冷缩)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原因之一。

墙体的收缩主要是块体的收缩,而块体的收缩又分块体在上墙前的收缩和在上墙后的收缩两部分。块体在上墙后特别是在墙体粉刷后的收缩才是引起墙体收缩裂缝的原因。那么,块体在上墙后的收缩又与哪些因素有关?

首先,块体的收缩总量与其组成材料有关。如块体骨料的弹性模量大(硬度大)、级配好(骨料间空隙小),所用胶凝材料(水泥等)质量合格、数量适中,且成型后养护条件好(较高的温、湿度),则该块体的强度较高且收缩较小,反之则收缩较大。混凝土空心砌块和混凝土多孔砖,其干燥收缩率约为0.35 mm/m~0.65 mm/m;而砂加气混凝土特别是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因其骨料较细、级配较差,收缩值比混凝土空心砌块和混凝土多孔砖要大些(约为0.5 mm/m~0.8 mm/m )。

块体上墙后的收缩量等于块体的收缩总量减去块体上墙前的收缩量。当块体材料选定后,如果块体在上墙时的龄期短、含水量高,其上墙前的收缩量则较小,这将导致块体在上墙后的收缩量较大,而使墙体开裂。

除块体收缩原因外,砂浆收缩也是造成墙体开裂的原因之一,墙体材料的温度变形(特别是冷缩变形)也是导致墙体开裂的原因之一。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约为1x10-5。如温度变化较大,当填充墙体材料的温度收缩变形大于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变形时,将会在两者的交界处产生温度收缩裂缝。

2填充墙体开裂的预防措施

2.1设计措施

设计时应注重材料的选择和构造措施两个方面。

2.1.1材料的选用

首先,应优先选用收缩值较小的块体和粘结剂。块体的尺寸不宜太大(特别是长度),如果块体的长度大则竖缝少,由块体收缩产生的竖向裂缝则宽。由于房屋的围护结构温度变化大,故外墙宜选用与结构材料性能接近的材料,以消除或减少温度收缩裂缝。当房屋结构为混凝土剪力墙时,其外部填充墙宜选择与混凝土墙材料性能较接近的混凝土多孔砖(注意:不是混凝土空心砌块)。从减轻结构上的荷载考虑,内墙可考虑加气混凝土小型砌块等轻质块体。

2.1.2构造措施

(1)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填充墙体,当墙长大于5m时,应增设构造柱;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构造柱截面最小宽度不得小于200 mm,厚度同墙厚,纵向钢筋不小于4Φ12,顶部和底部应锚入混凝土结构中,箍筋可采用Φ6@2000。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搓,每个马牙搓的高度不宜超过300 mm,并应沿墙高不超过500mm设置2Φ6拉结筋,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对于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砌块,不应小于500 mm;对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应小于700 mm。构造柱应于砌筑完成后浇筑混凝土。

当一砖墙的高度大于4m或半砖墙的高度大于3m时,在墙高的中部应增设高度为120 mm,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当洞口宽度大于2m时,两边应设置构造柱。

(2)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120 mm,纵筋不少于4Φ10,箍筋6Φ@200;其它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厚度不小于6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向配筋不宜少于3Φ8。

(3)顶层门窗洞口过梁宜结合圈梁通长布置,若采用单独过梁时,过梁伸入两端墙内每边不少于600mm,且应在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2~3道不小于2Φ6@300通长焊接钢筋网片。

(4)顶层及女儿墙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粉刷砂浆中掺入抚裂纤维或采用预拌混凝土砂巍;屋面女儿墙不应采用轻质墙体材料砌筑。

(5)当框架顶层填充墙用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时,墙面粉刷应采取满铺镀锌钢丝网等措施。

(6)当建筑物长度大于规范规定长度时,应设置温度伸缩缝;建筑物结构应采用符合节能规范和标准要求的保温措施,且优先采用外墙外保温措施。

2.2施工措施

2.2.1对设计图纸的确认:施工前,施工和监理人员应认真研究图纸上的墙体防裂措施,如有疑问,应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

2.2.2块体的控制:进场的块体的龄期不宜小于45d,不应小干28 d;其强度等级须经监理旁站取样送检确认;为防雨淋,进场的块体应尽快运往各楼层,否则应有防淋措施;上墙的块体的含水率应控制在15%以内。

2.2.3砂浆的控制:砌块宜采用专用粘结剂砌筑;当采用普通砂浆时,应采用洁净的中、粗砂,严禁使用细砂、山砂和混合粉;当砂偏细时,为保证砂浆强度,可适当增加水泥用量,但也不可过多,以防砂浆收缩量变大。

2.2.4填充墙的砌筑:砌筑前管理人员应对工人进行交底,并先砌样板墙再全面砌筑。当采用砂浆砌筑时,为保证砌筑后的砂浆水化反应顺利进行,应根据气温情况和块体种类,在砌筑前适时、适量对块体的砌筑面的表层进行湿润,以保证砌筑时砖的砌筑面的吸水能力适度。砌筑后必须按规定进行养护,并应采取防晒、防雨措施。当块体表面平整时,砂浆的厚度以较小为宜;砌筑速度不宜太快,每天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8m以下。空心砖砌体应采用“三一法”砌筑;砌块工程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应超过500 mm,且应保证顶头缝砂浆饱满密实。为利于灰缝的密实和保湿,宜对灰缝进行勾缝。

2.2.5柱边和梁底的处理:填充墙与混凝土墙柱之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拉结钢筋;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时,应留有200mm左右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成并间隔15d后,可用实心混凝土斜砖补砌;斜砖与水平线的夹角为60°左右,并尽可能挤紧;对双侧竖缝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嵌填密实。填充墙与混凝土墙柱之间,属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必须铺设热镀锌钢丝网或耐碱玻纤网(统称加强网),网与各基体间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当块体为加气混凝土砌块时,应注意梁与斜砖、斜砖与加气混凝土之间均应设置加强网。

2.2.6墙上开槽和留洞的控制: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宽度大于300mm的预留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并且伸入每边墙。

3、结语:

目前填充墙体存在多种墙体开裂现象,为了杜绝和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除了要对施工进行有效管理外,还要在设计和施工等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有效预防和解决。本文通过对填充墙墙体开裂的原,因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各种墙体开裂现象,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上一篇:浅谈提升水泥混凝土抗渗性的对策 下一篇:公路桥梁横向布载支座反力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