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我市海洋与渔业经济思考

时间:2022-04-30 06:56:06

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我市海洋与渔业经济思考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安全,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有力推进了我市海洋与渔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__年全年海洋经济总产值达28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1.04万吨。渔业总产值16.7亿元。工副业产值8.28亿元,其中水产品加工产量7.4万吨,同比增长5.71%,产值7.62亿元,同比增长8.1%,出口创汇6300万美元,同比增长3.85%,渔村人均年纯收入达1.6万元。总结近年来我市海洋与渔业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产加工业异军突起 “十五”期间,总建筑面积65万m2,占地400亩的水产加工园区已基本建成,全市拥有水产加工企业40余家,冷库30座,年加工产量7.6万余吨,销售额(产值)7.5亿元,创汇额突破6,000万美元,占温州全市总量的40%强。水产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其中部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百龙工程”企业4家,温州市级龙头企业8家,瑞安市级龙头企业15家;年加工产值逾亿元3家,5,000万以上9家;8家企业获自营出口权,并通过了欧盟、美国等卫生检查与国际食品注册。全市水产加工产品四大类(冻品、干制品、腌制品、休闲食品)200多个品种,已正式注册产品商标20余个,其中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华盛“大三元”牌虾皮,全省水产品仅2家)、省级著名商标3个、省名牌产品4个、市级名牌农产品5个。连续6年保持加工企业数量、冷藏能力、加工产值、出口创汇等4项温州市第一。华盛“渔加1号”大型海上水产干制品加工船在国内乃至亚太地区均属首创。20__年底,我市被命名为“中国水产品特色加工之乡”。

(二)水产养殖业提档升级 我市现有水产养殖面积约4.1万亩。其中集海水养殖面积2.36万亩,淡水养殖面积1.74万亩。全市已建立无公害养殖基地5个,总面积0.5万亩。其中省级以上2个,面积0.2万亩,新增养殖品种10多种,通过对旧虾塘的全面改造,现代养殖园区已初露端倪,对虾高位池循环水精养鱼虾新模式已初见成效,水产养殖业发展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养殖证制度,使水产养殖业走上有序发展的轨道。目前全市渔业经济合作社发展到11家,联系养民260多户。

(三) 休闲渔业方兴未艾 “十五”期间,根据区位和资源优势,我市以港、河、岛、溪为据点,以海岸带为重点,近海、岛屿并重,先后建立或完善了铜盘山、林垟、桐溪、阁巷、上望等休闲渔业基地,许多新颖休闲项目深受游客欢迎。全市从事休闲渔业企业20余家,从业人员500余人,年收入2,000多万元。

(四)科技兴海初见成效 “十五”期间,全市开展科技兴海项目10多项,先后完成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软课题4项。海洋微冻保鲜与船用节能器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海洋捕捞业的经济效益。美拉德反应和微囊生物工程食品工艺的引进开发及深海抗风浪网箱等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成功,大大提高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含量。海洋捕捞方面,先后引进卫星导航、电子海图、彩色鱼探器等技术设备;海水养殖方面,引进了国外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开展了鲍鱼工厂化养殖;水产加工方面,建立了万吨级冷库,实行全自动智能化调控,并引进国外先进加工流水线和新技术。我市水产可工企业近几年纷纷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水产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省水产科研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进行科技联姻,组建企业研发中心。华盛、华忠等企业聘请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水产加工专家,瞄准国际市场,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创汇能力。目前全市已有5家(华盛、华忠、眯眼、香海、顶味)水产加工企业被省科技厅命名为科技型企业,分别承担了省、市科技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10多个,有的还获得创新奖、进步奖。华盛水产加工厂投资3200万元率先兴建了温州市首座万吨冷库,冷库实行自动化电脑程控操作,冷藏的温湿度进入计算机程序。瑞安水产加工园区被命名为浙江省“科技兴海”海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

(五)渔业执法管理体系日臻完善 “十五”期间,全市渔业执法机构不断健全与完善,20__年组建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和渔业办证中心,实现海监、渔政、港督、船检等合署办公和综合执法。在执行伏季休渔新制度、保护海洋与渔业资源、依法查处水域污染事件、保护渔民合法权益与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荣获全国“伏休”管理先进集体、全国船管文明执法单位、东海区渔政管理先进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0多项。

瑞安渔业经济在由生产型向管理型,经验型向科技型,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的道路上,正朝着产业规模化,生产可持续化的方向迈进。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当前,我市海洋与渔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渔业水域污染日趋严重。我市海洋经济在连续保持20多年高速发展的同时,海洋生态环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景观破坏、海岸侵蚀、港湾淤积、近岸低洼地区盐渍化、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围垦造成的海岸平直化等等,这些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的可持续利用,近年来,北几、北龙海域每年发生大面积赤潮,渔业水域污染事故不断增加。违法用海、海洋倾废现象普遍存在,海洋监察联合执法难度较大。

(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较低 我市渔业产业结构调整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经营规模较小,产业化链条较短,社会化组织程度不高,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外向型渔业相对薄弱,防范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市第一产业即渔业占的比重仍然偏大,海洋社会劳动者主要集中在这个领域,海洋工业相对薄弱。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海洋开发逐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海洋与渔业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海洋第一产业(海洋养殖和捕捞业)所占比例将大幅度下降,海洋第二产业(海洋油气业、海盐业和滨海砂矿业)所占比例在有一定幅度提高之后将保持相对稳定,而海洋第三产业(海洋

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所占比例将会大幅度上升。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三)综合管理体制,协调发展机制尚未形成。海洋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是内部关系错综复杂而又密切相关的地球生态系统。因此,海上开发活动必然涉及众多部门,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随着新世纪世界各国对海洋的日益重视,强化对海洋的综合协调管理,已经成为国际大趋势。我市要努力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力求实现海洋管理机制由行业分散型向综合协调型转变。

(四)渔业发展受到瓶颈制约。受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和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的双重影响,我市传统渔场丧失了30%,大批渔船退回近海渔场作业,船多鱼少的矛盾比较突出。受国际形势、市场供求关系及产业化程度不高等影响,水产品相对价格持续低位,渔业生产成本则持续上扬,渔民增收难度加大。加上围垦工程的启动,将减少海水养殖面积近万亩。渔业经济效益逐渐下降,渔业经济发展步伐逐渐放缓。

(五)渔港建设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现有港口功能在物流和信息化服务、大规模工业港区开发以及港城互动发展等方面,与先进地区港口的发展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渔港是沿海地区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沿海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拥有渔船数量多,自然避风条件极差,避风锚地分散在飞云江沿岸及江中10多个点上,管理难度很大。

三、建议与对策

海洋与渔业经济是资源型经济、高技术经济、开放型经济、综合性经济。发展海洋经济,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于在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把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促进我市海洋与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海洋与渔业经济的规模、效益全面达到《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瑞安市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入《瑞安市“十一五”渔业发展规划》目标。

发展思路:围绕建设“海上瑞安”,加快沿海产业带、造船工业基地和铜盘岛特别保护区等相关工作。重点发展“四大渔业”(特色渔业、休闲渔业、生态渔业、创汇渔业),大力培育“五大体系”(安全质量、市场营销、后方配套、渔业执法、苗种繁育),突出抓好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确保我市海洋与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总体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确保渔业资源合理利用,技术含量明显提高,综合管理依法规范。至20__年,全市捕捞、养殖产值比由目前的81:19调整为76:24,渔业一、二、三产业结构由目前的54:42:4调整为41:54:5,水产品商品率95%以上,保证水产品食品安全;全市渔业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机械化操作、产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格局,渔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渔港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的完善。

总体布局按照我市“十一五”渔业发展总体目标要求,全市渔业产业布局将围绕“稳定一产、主攻二产与三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完善配套、适度超前”的思路,根据区位和资源优势,形成“一区、两岛、三基地、四中心”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区”指东山埠渔港经济区;“二岛”指以北麂、北龙两大列岛为据点建立的外向型海洋捕捞基地;“三基地”包括:一是东部围塘滩涂特色养殖基地(包括阁港、上望、莘塍、董田、汀田、塘下等围塘滩涂养殖区);二是西部山塘水库稻田养殖生产基地(包括林溪、湖岭、陶山、高楼等乡镇的中小型水库和山区稻田养殖基地);三是海岛与平原休闲渔业基地(包括“双北”列岛与铜盘山岛及内陆林垟、桐溪、马屿平原水网垂钓休闲基地)。“四大中心”包括:一是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中心;二是海上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三是水产养殖苗种繁育中心;四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和水产品安全检测中心等。

当前,最主要的是要下大气力推进五个方面的转变。

(一)海洋环境保护要由污染防治型向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型转变。海洋环境问题可分为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两大类。这两大类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海洋环境保护,既要重视污染防治,又要重视生态建设。当前,一是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发展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提倡清洁生产。二是要不断完善保护海洋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和执法管理,重点监控陆源污染物排海,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三是要抓紧制定并实飞云江口、铜盘岛等重点海域的综合整治方案。完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重视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建设。四是要逐步建立海洋环境宏观调控机制,实施生态环境分类管理制度。对各类典型珍稀的海洋生态区域实行严格保护与生态涵养相结合的环境政策,对脆弱敏感的海洋生态区域实行限制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环境政策,对已受损破坏的海洋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建设与综合整治相结合的环境政策,对全海域的生态环境实行综合管理与协调开发相结合的环境政策。力争到2020年,使我市海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遏制,重点河口、海湾环境质量得以根本好转,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陆源污染物入海量、赤潮等环境灾害明显减少。

(二)海洋产值的增长要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目前,我市一些新兴海洋产业正逐步进入社会经济活动的主战场。未来海洋产业的发展应本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扩大规模,快速发展”的原则,稳定发展海洋第一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实现海洋产业群的不断增殖扩大。“十一五”期间,要不断促进海洋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重点发展海洋油气、水产、交通、旅游;积极发展海洋药物、海水利用、海洋监测服务;努力发展海底采矿、海洋能利用,提高海洋高新技术的科技含量。海洋产值的增长将逐步实现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加大地方配套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将每年的50万元水产加工专项扶持资金提高到200万元,强化水产加工企业技改、打造龙头、争创品牌、引进人才等措施,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逐步提高我市水产加工业的综合实力

(三)海洋管理机制要由行业

分散型向综合协调型转变。政府应在现有的海经办的基础上建立海洋管理委员会,整合各涉海部门的力量,形成相对集中管理和联合执法的机制。首先,各涉海的行业和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海洋”观念和全国海洋经济“一盘棋”的思想,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部署任务;第二,严格按照《瑞安市海洋功能区划》和《瑞安市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使用海域,统筹开发利用,科学布局产业,从根本上扭转海洋开发活动中的“无序、无度、无偿”现象;第三,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相互支持,有机配合,建立良好的海洋开发利用秩序,改变掠夺式的资源开发行为,管好海,用好海;第四,建立涉海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和信息平台,及时通报开发活动,定期交流管理经验,综合协调,各司其职,形成共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第五,加强对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的指导,通过政策、规章等手段,规范、引导、协调地方各类海洋开发活动步入科学、有序的轨道。

(四)渔业经济要由过度捕捞向多种方式养殖转变。海洋捕捞是高投入、高风险产业,一艘钢质渔轮需要投入60-100万元(新建需115万元左右)。同时过度的捕捞对渔业资源破坏很大,为此,国家专门出出台了禁渔期政策和“双控”政策。目的是通过政策调控引导渔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产养殖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渔(养)民的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积极引进新品种,创新养殖方式,水产养殖业逐步实现由粗放型养殖向集约型养殖的转变。全市现有养殖面积约5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7000亩,淡水养殖面积23000亩,养殖年产量1.1万吨。虽然,我市水产养殖业发展很快,产品销路也很好,但总体来看,大部分养殖还处于低水平生产,养殖设施落后,池塘标准低,养殖效益不明显,与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与乐清、永嘉等一些兄弟县市的养殖发展水平差距甚大。根据《瑞安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与《瑞安市“十一五”渔业发展规划》要求,今后几年水产养殖业的目标任务是:提高养殖业的档次和水平,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积极进行围塘标准化改造,大力发展农村低产田围塘养殖和山区稻田沟坑养殖,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目前,我市农口财政安排资金中,水产业安排的比例严重偏低,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根据省、市有关地方落实配套资金要求,以及瑞委[20__]4号文件关于“三位一体”建设的政策,每年需要养殖专项资金大约270万元,但这些年财政预算安排都不足。希望市政府能追加预算资金,推进我市渔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五)海洋开发方式要由资源消耗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我市海洋资源开发经历了从没有充分开发到某些资源开发过度,从单一资源开发向综合开发的漫长阶段。长期粗放式的“无度、无序、无偿”用海,严重制约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十一五”期间,在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要认真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不断强化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开发和服务领域的技术水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海洋开发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要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海洋可再生资源,要改善其利用效率,既要尽可能多地对其进行利用,又要保持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和持续再生产能力;对海洋不可再生资源,要有计划地适度开发,并着力提高循环利用的水平。要优化配置海洋资源。在特定海区,科学划定优先开发资源、限制开发资源和禁止开发资源,使各类资源得到充分、合理、持久的利用;要考虑特定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资源的需求,从而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目标,形成有利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渔港建设要在“十一五”期间,根据《瑞安市标准渔港建设规划》,建设以东山埠一级渔港为龙头,北麂一级渔港、北龙二级渔港为骨干,铜盘、周苌、塘头、潘岱、碧山等小型渔港和避风岙口为补充的渔港体系。

我市海洋事业已步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市必将逐步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生态环境健康、海洋综合实力强大的现代化海洋强市!

上一篇:超越主体论文艺学—新整体论文艺学论纲 下一篇:商法的困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