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防水质量控制

时间:2022-04-30 02:35:08

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防水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建筑防水这一行业来说,传统的防水措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建筑工程质量防水检测技术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改革。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水;质量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 on housing demand are higher and higher also. For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of this industry, the traditional waterproof measures already cannot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people, therefore, construction quality testing waterproof technology must develop with the times to reform.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waterproof;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质量防水存在问题

1、无科学管理制度,不按防水基本程序运作。按防水施工程序要求,专业队必须先领会设计意图,并事先沟通审查图纸,确定防水做法。了解现场条件,掌握防水与其他工序,针对工程对象不同提出全面的防水施工方案。经建设方、设计方、总包等几方确认后再开工。而有的防水施工企业不研究,无方案不具备开工条件。只顾抢工期,就盲目作业,必然造成建筑漏水。

2、建筑防水材料质量不高或材料选择存在问题。据统计,由于建筑材料质量的问题,影响建筑防水的就占到了22%。下阶段,不仅要从施工工艺对建筑防水进行细致研究,更要从源头上保证建筑防水材料的质量,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不给建筑防水带来新的问题。

3、防水专业队伍混乱,且违规操作国家规范规定。防水工程必须由防水专业队或防水工施工,严禁非防水专业队伍或非防水工进行施工。但目前市场上仍有既无防水资质的队伍,又无上岗培训合格书的防水工,靠不正当的手段或挂靠某资质企业承揽工程任务,导致刚竣工不久的建筑即发生渗漏。

二、建筑防水工程材料漏水原因及处理措施

1、屋面渗漏的现象和处理措施。目前我国屋面渗漏的现象是多种多样,据一份调查显示:采用涂膜防水的渗漏率是最高的,其占涂膜防水工程总数的44.3%。二是刚性防水和卷材防水,关于渗漏率分别为38.7%和31.4%。在房屋渗漏水原因考察中发现,其材料方面的原因占20%到22%,设计方面的原因占18%到26%,施工方面原因占45%到48%,管理维护原因占6%到15%。

采取的处理方法是:一是柔性防水处理,是以防水卷材和胶结材料分层粘贴而构成的防水层。而关于这方面所用卷材有油毡卷材、高分子合成卷材、合成橡胶卷材等等方面的材料。二是涂料防水处理,是采用可塑性和粘结力较强的高分子防水涂料来使用,并且直接涂刷在屋面基层上以至于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薄膜层来达到防水防漏的目的。如塑料、橡胶和改性沥青三大类防水材料。

2、地下室漏水的现象和处理措施。据调查总结发现,地下室漏水的部位中有大约70%发生在底板部分,或者是底板最深的坑上面,或者是发生在底板或坑的交角处,即在室内看为阴交角处,或发生在地下室外墙壁的中下部,也或者发生在地下室顶板。这些问题导致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是地下室所处的地质不同,功能不同,设计与施工不同而造成不同的现象问题。

采取的处理方法是:一是采取填塞堵漏法,一般采用速凝砂浆,在潮湿工作面上面做好施工,对于漏水途径不甚明确的部位,应该根据经验和判断进行施工,否则是无效的。二是采取化学灌浆法,在这种方法中主要采用憎水性聚氨酯灌浆料,因为缝隙的问题处理很重要,而憎水性聚氨酯灌浆料中含异氰酸根的聚氨酯预聚体,当与水接触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不溶于水的高分子凝胶。在产生化学反应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发生体积膨胀,就会使浆料向更细的裂缝处渗透进取,达到堵漏的作用效果。三是采用防水砂浆抹面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水压不大的表面洇渗治理以及堵漏施工后的补充防水,所使用的材料是无机防水砂浆和聚合物防水砂浆。

3、厕浴间楼地面漏水的现象和处理措施。厕浴间楼地面漏水的现象存在这两种现象,一是管口渗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穿越楼板和墙的管口部位渗漏),二是楼地面与墙面交接部位的渗漏。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结构层混凝土在密实方面不实,在地面泛水坡度不够高,让室内地面积水,导致水沿混凝土蜂窝、裂缝或墙底空隙渗出。

采取的处理方法是:一是在楼地面管道的根部积水渗漏,其处理方法是在沿管根部剔凿出宽度和深度均不小于l0毫米的沟槽,槽内嵌填密封的材料,而且在管道和地面交接部位涂刷无色或浅色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来达到防水效果。二是管道与楼地面间漏水时,其裂缝小于1毫米时,应绕管道和管道根部地面涂刷两遍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在涂刷管道高度及地面水平宽度都有一定的原则,应该不小于100毫米,而且要求涂膜厚度不应小于1毫米。

三、提高建筑工程防水质量控制

根据屋面防水工作实践,屋面防水应从设计、材料、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监控,从而提高屋面防水效果。

(一)转变防水观念、精心设计,加强监管,从源头防漏

1.增强防水意识,提高防水监管力度。设计人员应提高对防水重要性的认识,纠正低标准低造价防水设计;工程监管部门要制止防水工程的低价发包,杜绝由此带来恶性的压价竞争和牺牲工程质量的怪圈;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来更加完善和推行质量保证期制度,从而更有利于解决防水市场混乱、工程质量下滑、管理失控等一系列问题。

2.提高设计人员的防水设计水平。设计人员应具备防水设计资质,并彻实执行防水技术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条文的各项规定;设计人员应坚持不懈地学习,掌握不断出现的新型防水材料的性能、适用范围、使用条件、施工工艺等。

3.规范设计程序。设计人员有权根据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择防水材料,并在图纸上标明该材料的名称、厂家、标准号、施工注意事项等。建设方和施工方不得擅自改变,如对设计方案有异议,通过论证可以变更。

(二)严格控制防水材料的质量

在建筑防水工程中尽量使用新型防水材料,在推广和应用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和杜绝伪劣产品流入、混进施工现场,必须建立防水材料使用认证管理和施工现场材料复验制度。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防水材料各种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有40多项。不论是使用认证还是现场材料复验,均应首先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产品检验,把好防水第一关。有些只有地方或厂级标准的防水材料,其保持期也不得低于10年。

(三)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规范操作,从严控制施工质量 1.施工条件的准备。施工条件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设计的实施、施工的进度、质量都依赖于条件准备是否充分。因此应作好技术准备,如选用专业施工队伍、图纸会审及交底、确定检验项目等,物资准备,尽量不要进行防水层施工;编制施工方案等方面的工作。

2.屋面防水层各相关层次的施工要求。结构层。应具有较大刚度、整体性好、变形小,最好采用整体现浇板、防水混凝土板,若结构层采用预制装配式板,板缝应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嵌密实,细石混凝土还宜掺加微膨胀剂,当板缝宽度大于30mm或上窄下宽时,板缝内必须配置构造筋。采用涂膜防水层时,板缝上部凹槽应嵌填密封材料。防水层。防水层的功能就是防水,它是整个防水工程的核心和关键,它是防水工程各方面努力结果的集中体现,它也是直接影响防水工程成败的关键,它主要是用防水材料来实施的。

(四)定期进行维修

屋面防水层因遭受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风雨的侵蚀、冲涮,阳光的照射等而加速其老化。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保养制度,以养为主,及时有效维修,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省返修费用。 1.定期清扫,保证各种防水设施处于有效状态。一般非上人屋面每季度对落叶、枯枝、青苔、杂草等清扫1次,遇有积水、大量积雪时,及时清除。上人屋面要经常清扫,疏通下水道。重要排水设施及防水关键部位应随时加以保护。 2.定期检查、记录,建立合理的大修、中修、小修制度。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屋面各种设施的工作状况,按规定项目进行全面详查,并填写检查记录。根据屋面综合工作状况,请专业维修保养队伍按制定的维修方案,进行全面的小修、中修或大修。从而保证其整体协调性,延长其整体使用寿命,并可在长时期内获得更高的效益。 3.加强屋面使用的管理。屋面在使用中,要防止出现不合理荷载与破坏性操作。上人屋面要注意防污染、腐蚀,杜绝私搭乱建,在使用期应有专人管理。如屋面需要增设设施,如天线、广告牌、花台等时应由专业人员采用合理的构造方法,与必要的保护措施进行施工,以免对屋面产生破坏。

上一篇:城市道路设计方面的问题探究 下一篇:对公路桥梁施工管理与风险分析的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