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

时间:2022-04-30 12:56:00

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

【摘 要】 本文针对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改革对策,一是坚持大班上课,小班指导;二是构建“弹、唱、听、鉴、导”五位一体的学习模式;三是摒弃“高难度、高技术”的观念,激发学生演奏欲望;四是实现教材改革,构建多元化课程结构。

【关键词】

高校;钢琴集体课;改革;必要性;对策

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钢琴教学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钢琴教学在高校中是一门音乐专业课程,其将艺术性和技术性相互的结合起来,钢琴也是学习其他音乐技能的基础,完善音乐知识的基础也是钢琴[1]。但是在高校中很难实现集体教学,所以改革教学的路途较为漫长。本文针对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教改建议。

一、钢琴集体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钢琴教学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其有进一步改革的必要。

1、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形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受其教育形式与课时的限制,教师不能逐一听完学生的回课,这使教师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更不用说进行细致的点评。而教师的指导与局限于指出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对于改正的方法只能点到为止,很难对每位学生做到对症下药,量体裁衣的辅导。

2、钢琴集体课教学在内容上必须强调进度与授课内容的一致性,这与学生个体的能力,性格,气质的差异性产生矛盾。对于个别学生而言,在程度较低的环境中去学习会使他们止步不前,久而久之就使他们丧失了学习兴趣,与此相反,极少数的学生因为跟不上集体的学习进度而掉队,也丧失了学习兴趣,长此以往还可能造成心理上的自卑和厌学情绪。

3、钢琴集体课是以数码钢琴为教学工具,与传统钢琴相比,其键盘力度较轻,声音相对缺乏层次,学生容易失去对音色,力度的控制和情感的追求,手指触键不积极,之满足于把音符弹出,演奏得平平淡淡,变成一种消极、机械的手指运动。

4、目前的钢琴集体课教材多是高师院校为教学对象的,并没有为普通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编写的教材。因此,教材问题至今仍是制约普通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效果的瓶颈。

二、钢琴集体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1、大班上课、小班指导,个人独立训练和个别辅导相互结合教学

这一教学模式是美国教育专家劳伊德·特朗普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这种教学模式运用灵活的时间替代固定的上课时间,“灵活课程表”是另一种别称。具体步骤:(1)大班上课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班级结合在一起,应选择出类拔萃的教师为学生进行授课,主要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2)小班指导是将所有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约20名左右,由教师或者在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领导和组织,小班指导的内容是将大班讲授的内容进行细化和研究;(3)个人独立研究要求学生必须独立的完成作业,有的作业是教师为学生安排指定的,有的作业是学生自由选择的,促进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针对高校钢琴集体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借鉴美国教育专家提出的“大班上课小组指导,个人独立训练与个别辅导”的教学模式,对高校钢琴集体课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一是由业务能力、组织能力强、知识面较广的资深教师成立专门的钢琴教学小组,集体讨论,精心的准备教材,加强钢琴集体课理论和技巧的训练,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上好大班课。二是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组指导,所有小组进行单独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要对钢琴弹奏基础较差的学生或者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充分的掌握钢琴弹奏的基础及技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紧跟小组的步伐;对于理解能力好或者弹奏基础较好的学生,在他们完成作业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定量的补充练习,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三是根据学生的钢琴演奏基础和学习能力分成两个小班,对其进行分别指导,大班课的教授内容要和实际情况相结合,这种针对性教学,利于让学生及时消化并巩固所学到的内容,在课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熟练或连续的独自练习,布置简单的课外作业。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教学主体是学生,按照“大班上课、小班指导,个人独立训练和个别辅导”此种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和教师的作用,还可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适应学生个性发展,不仅有利于学生技能培养、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有利于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营造民主学习气氛,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构建“弹、唱、听、鉴、导”五位一体的学习模式

“弹”是指在进行大班售而空的过程中弹奏钢琴的基本手法,让学生充分的掌握弹奏的技能和技巧。“唱”是指学生在钢琴弹奏的过程中边谈边唱,将这个思维贯穿在整个弹奏中,作用有三:一为通过唱可以掌握曲调的旋律,了解钢琴作品的走向和线条,逐渐掌握所弹曲目的风格特性;二为通过唱指法,让手指的弹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让手指和大脑进行双重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通过唱和声,对其纵向和横向集合,并体会印象效果的冷暖、软硬等等,提高弹奏的节奏,为反复弹奏打下基础。“听”是指在大班、小班上,聚精会神的听老师所讲解的知识点及技巧,其他学生在示范的时候,找出优点和不足,同时接受老师和学生对自身的评价,提高钢琴和声及音色的辨别能力,在单独练习的过程中将其录下,找出演奏中的不足。“鉴”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步骤、又计划的指导学生欣赏著名的音乐作品,不断提高学生感受美、聆听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导”是指学生单独训练中,应具备自主探究能力,指导自己的弹奏节奏,不断提高钢琴弹奏的技巧和技能,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完成“弹、唱、听、鉴、导”的基础指导后,不仅可以提高钢琴演奏的能力,还可提高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五个环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关键,弹鉴结合可有效的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赏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弹听结合,学生不止听名家、老师的演奏,还听自己所弹奏的曲目,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弹唱结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反复的进行锻炼,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理解能力,为其自主学习奠定基础[2]。

3、摒弃“高难度、高技术”的观念,激发学生演奏欲望

因为高校学生大部分已经成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较强的理解能力、钻研能力的优势,结合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同时摒弃“高难度、高技术”的观念。钢琴教学的内容不只是针对弹奏技巧的传授,还有培养并增强学生对钢琴的兴趣。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进行着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音乐感觉。还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主动的探求未知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预留“自我空间”,鼓励学生通过自觉的查阅相关音乐资料了解钢琴发展及著名乐曲等发展史,增强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激发起演奏欲望。

4、实现教材改革,构建多元化课程结构

美国著名的作曲家威廉·舒曼在20世纪初时担任茱莉亚音乐学院院长[3],他对配器、曲式、对位、和声四项课程进行了全新的大胆的改革,形成现代新型多元课程-“音乐文献与材料”,过去的“四大件”被取代。改革后的课程授课时间较长,约有4年之久,教学课程设置的主干是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音乐有规律的衔接起来,通过分析当代歌曲不同的旋律、风格,并将音乐中所运用的曲式、配器、对位、和声进行对比,形成完整的综合性音乐概念,充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分析、感知等多方向的音乐能力,深受各大高校的推广和认可。现针对我国现有的音乐教学理论及体系,威廉·舒曼的改革对我国钢琴集体课教学无疑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改革中必须遵循的要求是改革后的内容必须与教材之间相互呼应,不能抛弃教材的教学内容,避免出现过于传统的小技能授课以及缩小可能容量。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改革后的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综合音乐能力强的人才,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钢琴集体课中教学的主线是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钢琴音乐,将钢琴音乐文献和“四大件”进行联系,将技能和理论进行充分的融合,讲、听、练相互结合,培养综合性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钢琴教学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钢琴教学在高校中是一门音乐专业课程,其将艺术性和技术性相互的结合起来,钢琴也是学习其他音乐技能的基础,完善音乐知识的基础也是钢琴。只有针对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完善,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吕琳.关于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与改革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7)214-215.

[2] 冯晓琦.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探讨[J].跨世纪(学术版),2008.16(8)614-615.

[3] 李艳萍.关于综合性院校钢琴集体课的几点思考[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11)1054-1055.

[4] 宣立华.论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7(26)479-780.

[5] 赵鑫.浅论高师钢琴集体课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2)544-545.

[6] 满红.高校运用钢琴集体课进行和声学教学的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8)971-972.

【作者简介】

张 欣,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学科教学.

上一篇:铁路集装箱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从压迫走向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