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课文之珠,构写作之序

时间:2022-04-30 07:16:24

撷课文之珠,构写作之序

【摘要】鉴于苏教版语文写作教材的优势和不足,我们尝试着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打破框框套套,在兼顾课本作文教学序列的基础上,大胆地按照自己的作文教学内容重新调整顺序,形成新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序列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28-02

说起作文,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老师同样也会头痛。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写作的“学”与“教”没有统一的教材,无“序”可循、无“章”可据、无“法”可依。

一、苏教版教材编排特点分析。

我们先看一看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写作指导的编排上有着怎样的构设:

表1: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指导一览表

通过表格式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作文训练编排有这样两点优势:

第一,写作内容扣住单元专题,使得读与写融为一体。

第二,充分开发写作资源,体现“生活是源”的大语文观。

同时,也明显存在这样一些不足:

第一,写作指导不能形成序列。

第二,同一文体的写作指导跳跃性太大。

第三,教材中对写作教学过程缺乏指导,不利于教师有效的写作过程指导,学生写作策略难以有效改善。

第四,九年级作文指导空泛,不着边际。

二、校本写作教材序列体例。

鉴于苏教版语文写作教材的优势和不足,我们尝试着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打破框框套套,在兼顾课本作文教学序列的基础上,大胆地按照自己的作文教学内容重新调整顺序,形成新的教学体系。

“内容”和“技能”是教材作文部分的主体。它力图让学生进行系统的规范的写作练习。注重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作文教学的本身规律来编排。“课文范例”是读写结合的产物,基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三、校本写作教材编排特色。

1.作文教学致力于贴近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想认识紧密结合。以七年级上册为例,我们安排了以下8个单元内容,如第一单元“写人”,要求介绍自己与家人,感受家庭之乐;第二单元“写事”,要求用几句话写清楚自己或别人做的一件事,品味做事之乐。……我们每一个主题单元的练笔选材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课本,安排的内容都能让学生有话可写,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在此学习写作知识,提升写作能力,感受写作的快乐。

2.作文教学注重与阅读密切联系。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不要把指导阅读和指导作文看成是两回事”,“把课文讲好,使学生学习每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语言是怎样运用的,这就是很好的作文指导”。因此,在教材的“课文范例”部分适当的引导学生揣摩名家名篇的写法,从中学习“应该怎样写”。

3.作文教材训练体系有梯度,呈序列。

一方面是写作能级的梯度化、序列化。校本教材构建一种以学生关注生活为核心,以文体训练为支架,兼顾写作技法的全新的写作序列。校本教材整体以记叙文为主,兼顾其他文体。初一以形象思维训练为中心,针对学生叙事不完整,描写不生动的现状,我们提出总要求:完整、具体、清楚地叙事写人;初二针对学生记叙文写作描写不具体,平铺直叙,语意干瘪的现状。我们提出总要求:具体、清楚、完整地叙事,细节描写,情节有波澜;初三以创新表达为中心,传授一些写作技巧,借此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表现生活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训练目标也注意整体推进、螺旋上升。每次写作训练都整体考虑写作的全过程、文章的所有要素,并且充分结合不同文体的特点来设计,而不是机械地将写作的过程(观察、思考表达)或文章的要素(中心、材料、结构、语言)分割开来、点点成线进行训练,力求经过多次训练,整体推进,螺旋上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完成后一阶段目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重复”前一阶段的某些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巩固提高在前一阶段形成的语文能力,达到螺旋上升。比如,七年级(上)在前面(第一、二单元)安排了记事、记人单元,在后面(第四单元)又安排了较复杂的记事、记人(小说)单元,意在引导学生在复习、巩固在记事、记人方面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螺旋上升,进一步提高在这些方面的能力。

4.训练指导过程系统化。每课基本都由“学习目标”、“写作指导”、“写作示例”、“写作训练”四个部分组成 。“学习目标”明确指出每课的训练目标和要求,力求具体;“写作指导”在知识和操作方法上给予指导,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趣味性;“写作示例”大多是学生的优秀习作,最大限度地体现双向交流的原则,便于借鉴模仿;“写作训练”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迁移训练,采用多种题型全面指导学生自觉自主训练。

四、校本写作教材实施原则。

1.生活本位。要从学生思想、生活的实际出发,使学生有话可说;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兴趣,使他们有话要说;要解除头脑禁锢,使学生说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要打破僵化的表达模式,使学生在表达中充分表现和发展个性。

2.灵活实施。校本教材虽已呈序列,但这是个开放的框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实际,灵活的策划、实施教学。

当然,构建作文写作的序列及教材,无异于完成一项系统的建筑工程。钢筋水泥支撑起一座大厦的框架之后,还得用石块砖头构筑墙体,至于室内装饰,只要能各得其所,应该是可以“各行其是”的。只有真正对写作活动的运作特点、写作能力的结构原理和学生认识的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以及用于建立写作训练体系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的深刻领会。有了这些,才会不断完善原有的体系,甚至能够产生新的更好的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永强.《编新语文教科书,促进语文课程改革》

[2]洪宗礼.《构建面向21世纪中国语文教材创新体系的尝试》

[3]盛斌,季银泉.《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改实验》

[4]丁立芬,胡锡良.《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内容的实践和思考》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互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