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之思考

时间:2022-08-12 06:38:47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之思考

【摘要】新课标下,教师应该尽量使自己的教学生活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个层面。教学生活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还可以将一些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知识点是如何在生活中得到体现的。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现象,鼓励学生用教材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

【关键词】生活化 生活情境 生活数学 生活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80-01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而这也给我们教学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在日常教学中,尽量联系实际。然而,之前的教学,更多的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与习题训练,教材与生活实际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这种教学模式,只能将学生培养成应试机器,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课标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一年级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教师可以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 10 以内数的认识》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非常熟悉、喜欢的“拔河、老鹰捉小鸡、小小运动会”等等,让他们边玩边数数“拔河比赛,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运动会上,6 号运动员排在第几?第 1 名是几号运动员?等等……”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喜爱的“玩”中学会了 1-10 各数的认识。又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二、感受生活数学

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我们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工具。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学生学习了 10 以内的数的认识后,可以联系生活,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如让学生说说“我们所在的年级一共有几个班级?你在第几个班?”“我们的教室有几扇窗?几盏灯?教室门前有几棵树?”“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有几枝铅笔……”等等。再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后,问:“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形体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吗?”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能举出书本、抽屉、鱼缸、冰箱等数不胜数的例子。通过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数学教学的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三、探究生活问题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如教学“加、减混合”时,教师可以把书上的例题改成了游戏形式,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接着,讲游戏的规则 ( 先有 7 人在车上,接着下车 2 人,再上车 3 人 )。然后,边放音乐边讲述:汽车从于洁小学开车了,( 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出开车的声音 ) 灵山到了,停车 ( 下车 2 人,又上车 3 人 ),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后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现在车上有 8 人;有的学生说,原来车上有 7 人,到了灵山下车 2 人,又上车 3 人,现在车上有 8 人;有的学生说,从于洁小学出发时车上有 7 人,到了灵山下车 2 人,车上有 5 人,又上车 3 人,现在车上有 8 人。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最好?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 8 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 7 人里面去掉 2 人 ( 要用减法算 ),又多 3 人 ( 要用加法算 )。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突破了教学的难点,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走生活化道路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上一篇:新课标下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浅谈 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策略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