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生态城市规划

时间:2022-04-30 02:44:00

试析生态城市规划

摘要:生态城市规划是基于城市生态学和环境经济学提出的新概念,以环境保护为关键,以城市管理为方法,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城市规划为背景,建立政府导向、公众参与和市场推进新机制,建设社会和生态保持和谐的新型城市。本文首先提出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然后从其价值、原则、内容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最后提出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原则;方案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生态城市规划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所谓的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 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应用规划科学、系统科学的手段,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计划,基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以生态学、环境学、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城市社会、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合理地确定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发展方向,布置生态区城市建设体系,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布局的合理设计等,生态城市规划要解决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经济、 资源、环境问题,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生态规划的内涵及价值

2.1内涵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 从而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

生态城市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与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 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因此,城市生态规划不同于传统的环境规划和经济规划, 它是联系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及社会经济规划的桥梁,其科学内涵是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其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城市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提出,可以说是人类为了迎接严峻的环境挑战所作出的一些努力, 其积极意义均在于为了拥有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同时也说明日益加剧的城市环境问题和生态后果已迫使人们必须达成一种共识, 为维护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条件采取协调的行动,促使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2.2价值

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自然整体系统的协调,保证城市发展速度和发展的质量同时达标,既满足城市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同时也满足居民对环境的需求,达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

有利于缓解自然资源及环境问题对城市发展的阻碍;

有利于改造传统产业,使之生态化,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态产业结构;

有利于形成符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运作的发展模式- - -利用本地资源条件为基础;

有利于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建立良好的人居环境,形成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

有利于构建与城乡体系平衡的自然生态体系(以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为依托);

有利于凸显生态经济的强势地位,保持经济发展的高速运行;

有利于解决人地矛盾、污染物排放及生态破坏等重点环境问题,形成良好的生活及创业环境;

有利于培育健康文明的生产消费方式,建立健康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关系,构造综合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生态文明体系。

3生态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3.1生态优先。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尽可能的保留原有的环境,使得原有的生态环境得到合理的保护,将加强与完善基础设施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全面提高其共享性、景观效应和生态效益。

3.2转变传统生活方式。尽可能的节省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在遵循自然自我调节、循环再生、生态制衡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绿地系统、交通系统以及城区建筑建设,以便实现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目的。

3.3改变传统产业结构。在进行城市产业结构规划时,应当以生态城市建设作为引导,将市场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进而实现由过去能源消耗性增长向着依靠科技进步增长的转变,通过大力发展重点项目而促进低能耗产业、服务产业、现代文化产业等的发展。

4生态规划的内容

在进行城市发展建设时,应当以城市规划作为纲领性文件,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这也是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生态城市建设主要包括绿化系统、交通系统、建筑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城市人口容量、技术体制、减排目标等内容。

4.1在减少排放量方面,可以采用物料平衡算法、生命周期法、实测法等方法来确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研究碳排放量可能降低的幅度,进而确定降低碳排放量的目标。

4.2在完善技术体制建设方面,应当根据确定的减少碳排放的量来选择适合的技术,如可再生能源技术、节约能源技术、新能源开发技术等,尽量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加大对生物能源、氢能、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的使用比例,最大化的利用自然生态作用,在调整能源结构的基础上提升能源利用率。对城市湿地、草地、深林系统依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合理规划和开发,并将植树绿化、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到规划设计中。

4.3对于现代城市来说,人口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碳排放量,人口数量的多少与碳排放量成正比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受到集聚效益的影响,大量的人口和工业向城市靠拢,人口基数不断增大,这给城市环境、能源使用、用水、用地等带来负担。在进行人口容量设计时,应尽可能的参考国外的成熟经验,运用合理的经济学模型来分析城市的交通体系、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去等城市总体碳排放量的影响,以求将影响降到最低。

4.4城市生态环境设计应当遵循自然环境与人口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但可以降低工程量、便于泄洪排涝,降低城市建设投资,而且在环境质量以及改善气候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城市内应尽可能的保留原有河流,个别地区可以进行人工河道的开挖,做好河流两岸的绿化设置。

4.5在进行城市建筑布局设计时,应当先熟悉城市所在地的地质、气候、水等条件以及地理特征。所用建筑材料应当是没有放射性、污染小的材料,使用照明节能技术、外墙节能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屋顶节能技术等技术,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系统、光电玻璃幕墙系统等技术,而且尽可能的提升化石能源的利用率。

4.6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交通道路布局、能源供给、交通工具三方面的内容。加大对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的研究和引进,如新型快速充电纯电动车。大型交通工具使用过程中要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因而有必要加强对控管技术、末段处理技术以及发动机技术的研究,以便能够对温室气体进行高效的处理和回收。依据城市当前的能源结构以及交通现状,考虑引进国外对碳税征收的方式,按照一定比例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征收使用税。在城市中大力倡导乘坐公交车,尽可能采取功能重构、环境改造、空间紧凑的布局方式,路程较远时提倡公共交通,路程较短时使用碳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

5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方案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种渐进、有序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为处理和协调好城市建设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1提倡全民参与,提高生态意识。就是使人们知道自己环境中的位置和环境责任,改变坏的消费方式,从而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使人们向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转变,具体有:从追求直接的近期的经济利益转向追求间接地长期的经济效果;从追求单一的经济高效率状态转向追求经济与生态兼顾的高效率状态,这些基本的认识上的转变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要重视起来。

5.2制定生态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强加强城市间合作。应整体、全面、系统地理解社会和文化间的相互关系,形成评价指标体系,用它来衡量城市生态规划态势,并在此评价指标体系下编制各种城市规划条例。城市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城市之间不断地在进行着物质、能量及信息等的交换,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特别要强调城市间的分工协作,以期共同发展。

5.3在规划中融入人性化元素。为方便居民考虑,城市建筑物要限高;减少空中架线;人流、物流中转站应集中放在一个区域;减少移动带来的能源消耗;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

5.4以绿色城市为目标,以节约型城市为方向。充分利用街道,使之成为贯穿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消解城市废弃物等,使之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方面起到主干作用。城市绿化用植物选择要尽量选用本土的物种,此外还要有耐旱及抗病虫等性能的植物。要树立节约观念,并融入城市规划中去;要从法规上完善对于城市规划的监督,如有问题要追究规划施工单位责任;要最大限度地进行能源循环利用,达到清洁生产的目标。

5.5展现城市自己的特色。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5.6鼓励大众接近大自然,看清自己生存城市的现状。使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元素和大自然发生过程,城市生活中的污水处理厂和发电厂等系统被有意识地遮掩,使人们看不清环境的现状,也无从关心生态环境的现状而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约束。

6结语

现代社会应当依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基础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真正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这也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生态城市也必然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助于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明亮,陈德超.生态城市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0.

[2] 刘葭.基于生态城市的城市水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10.

[3] 郭新志.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J].前进论坛,2010.

[4] 蔺晓彬,万旭梅.从国外生态城市看国内生态城市建设[J].现代商业,2010.

[5]王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8.

[6]顾朝林.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J].2008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2008.

[7]陈燕飞.城市生态规划相关概念辨析与理论方法介绍[J].江苏城市规划.2009.

上一篇:关于建筑电气设计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