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

时间:2022-08-09 02:48:45

试析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当前城市生态规划理念、原则,对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规划建设 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城市生态规划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城市建设的发展是日新月异,但很多政府的决策部门,在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有些顾此失彼,只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往往是在牺牲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规划城市建设,因此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号召下,保护生态环境是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

1城市生态规划需遵循的设计原则

1.1社会生态原则。能够对规划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要素有很多,包括行政机关的要求、区域规划要求、环境保护要求等,规划要充分考虑并服从这些因素要求,从整体出发,适应这些具体要求,创造社会生态效益。

1.2经济生态原则。经济活动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生态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

1.3自然生态原则。城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必须遵循自然演进的基本规律,维护自然环境基本再生能力、自净能力和稳定性、持续性,人类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

1.4复合生态原则。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设计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者兼顾,综合考虑,使整体效益最高。

2.5综合生态原则。要突出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行动纲要。树立经营环境,经营城市,科学发展的创新理念,合理调整城市发展空间结构,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

2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2.1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对不同的废弃物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和烟尘排放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

2.2高效能的运转系统。包括畅通的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系统,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相应配套有保障的物质供应系统和城郊生态支持圈,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等。

2.3高水平的管理系统。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保证水、土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适度的人口规模,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2.4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不仅应有较高的绿地覆盖率指标,而且还应布局合理,点、线、面有机结合,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完善的复层绿地系统。

2.5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应具有较高的人口素质、优良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

3 当前城市生态规划和设计存在的问题

3.1过分的追求城市化、现代化,导致旧城颠覆性的毁灭。我国从90年代以来,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建设性的破坏已是随处可见,各个政府部门急于创造政绩,不顾城市的地域特征,也不顾城市的人居环境,一味地追求建功立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如拆除古迹、挖掉古树、占用耕地等。不仅毁坏了许多文物古迹,而且极富地域特征,又适合人居的自然环境已经荡然无存了。

3.2忽视生态的平衡。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带来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人类不得不另辟蹊径,于是兼顾人口、社会环境和资源的持续发展、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发展的城市生态建设模式应运而生。按照国际上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地面应尽量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采用自然排水系统,以利于雨水的渗透,理想指标是80 %的地具有透水功能。

3.3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公众监督。在我国,许多时候的城市规划决策,往往是只有领导者才是“决策者”,规划决策权集中在行政领导及几个规划专家手上,是少数人闭门造车式的决策。规划师和公众只是决策的执行人和贯彻人。

3.4部门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道路设计时只注重道路的拓宽,不考虑道路其它综合配套设施及环境设计。例如,现在城市在拓宽道路时,把原有道路旁的树木通通砍掉,拓宽后不进行重新栽种,原有的雨水排污填死等情况。遍布公路下面的管线交叉纵横,存在多头管理,各部门报规划不能协调一致,建设资金独立。常常出现修路在前,水、电、热、排污、通讯紧跟其后,分别开控路面,造成城市天天破路挖沟的尴尬局面。各种管线所用材质不环保,不经济,经常出现跑冒滴漏,不得己对道路面进行破坏。

4 城市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4.1建立健全规划法规体系。要节制规划许可自由裁量权,使它符合法律、法规、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设计规范,遵守法定程序,使规划编制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规划技术性规范更加充实和严密,逐步推行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法制化、城市规划技术标准法制化。

4.2切实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加强和改进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确定绿化用地指标,科学按排绿化建设用地布局。要强化监督和管理,确保城市绿地不被侵占。在城市绿化建设规划中,既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又要处理好发展与自然的理性关系,同时还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在具体落实中,应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优先抓好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城市建设法制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实行“边建设、边保护”,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和兴利并举,使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挥长期效益;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4.3编制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综合规划。根据对一定规划期限内城市人口增长趋势的预测,综合考虑城乡区域内粮食、蔬菜等各类农作物的消费需求水平以及粮食自给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等因素,确定需长期严格控制和保护的城市基本农田的用地面积和范围,即基本农业生产用地。在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外,围绕城区周边的林地、水域、丘陵等具自然地形、地貌特征的各类用地,控制为城市周边近郊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隔离区域,在生态较脆弱区域还可建立独立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减少和防止区域农业生态资源和景观的破坏,维系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平衡,确保城乡正常的共生关系。

6.4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制定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提出宏观规划控制原则。通过规划对城市整体历史格局进行保护,特别是对历史遗存最丰富、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存在尖锐矛盾的城市旧城区,应防止为局部商业利益驱动而进行大面积破坏的行为。对能够反映城市发展、演变过程的历史地段、历史街区、传统民居地段等重点保护地区及其周边环境,要提出严格具体的规划保护措施。对文物和历史建筑、街区的保护,应以继承其文明史和民俗史为目的,不仅局限于整修如故的原则,还应包含保护和恢复历史上对它进行的一切有保留价值的添加与改变;对历史街区应重点保护其空间格局,保留一定比例的老建筑,同时沿袭其外观原貌和环境设施,如街区内的小品、道路、绿化形式等。

参考文献:

[1]金平.中国城市规划的弊病[J].重庆建筑——建筑批判,2006,(1).

[2]陈志平.规划改变城市形态[N].北京现代商报,2003,

[3] 王洪力.林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保护生态环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

[4]吴淑姝.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理性思考[j].北方环境,2011,(7):14-14.

上一篇:概述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下一篇:高速公路墩梁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