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品缺陷责任

时间:2022-04-30 02:25:10

论产品缺陷责任

【摘 要】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是经济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产品缺陷责任意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在经济中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相应的产品缺陷责任制度。公平划定责任主体与受害者之间的责任,建立全社会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系统,有利于保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生产者、销售者在经营中防范风险,弥补经营风险,推动社会和谐及文明进步。

【关键词】产品缺陷;损害赔偿;诉讼时效;赔偿范围

伴随着现代科技进步,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构造越来越复杂,由于设计、生产失误而形成的“缺陷产品”给消费者人身、财产造成的损失也日见增多。特别是近期出现的一系列产品缺陷引发的纠纷事件,引起了社会民众对缺陷产品的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强化民众对产品缺陷责任的相关问题的认知,促进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共同防范风险。

一、产品缺陷与产品瑕疵的异同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产品缺陷与产品瑕疵,也就是说产品缺陷与产品瑕疵的含义是什么?对此,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采用产品质量责任的概念,涉及到两种责任即:产品侵权责任和瑕疵担保责任,从而引出两个相关的术语:缺陷与瑕疵。[1]

如果产品不能提供一般消费者有权期待得到的安全,该产品就是有缺陷的产品。认定时应考虑的因素有:产品的状况;对产品的合理的预期的使用;产品流通的时间。

对于瑕疵,相关法律并未做出确切的定义,但在相关法律中都不同程度的提到过“瑕疵”。对此我们可以认为产品瑕疵是指产品不具备良好的使用特征特性,不符合其明示采用的产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或者产品存在缺陷之外的其它质量问题。

为了更加深入的明确产品缺陷与产品瑕疵的概念,在此对二者做个比较:产品缺陷与产品瑕疵这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就是都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当然产品缺陷与产品瑕疵的区别也是存在的:(1)含义不同:产品缺陷主要指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等特性方面存在的可能危及人体健康、财产安全方面的不合理危险。而产品瑕疵的含义则是指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等特征特性方面的质量问题,内容比较丰富。(2)适用责任的形式不同:产品存在缺陷是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要件之一,产品存在瑕疵则是合同责任的要件之一。(3)承担责任的条件不同:产品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是以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事实为前提,而瑕疵担保责任不以实际损害事实为依据,只要存在瑕疵就要承担责任。

二、损害赔偿及诉讼时效

“损害赔偿”的概念,对于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关于损害赔偿的范围,或许就不那么明确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44条规定了产品缺陷造成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赔偿范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关于损害赔偿的完全赔偿原则的精神,有利于对受害人实行更全面,更充分的保护,最大程度地恢复到遭受损害前的状态[2]。但对缺陷产品本身的损害不给予赔偿,因为产品缺陷致使他人遭受伤害,财产损失性质上属于侵权责任。产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移,因此要求赔偿的只能是产品自身之外的损失。对于受害人遭受精神损害的赔偿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未作明确规定,但在现实司法实践中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对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除承担一般民事责任外还可以要求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抚慰金。

诉讼时效是平衡生产者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稳定正常社会关系的重要法律手段,是指权利人一定期间不行使权利而失去诉讼保护的制度。但对于时效,不同的立法也都有所不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了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三、赔偿范围

(一)人身伤害赔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44条规定了产品缺陷造成人身损害的赔偿范围。“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侵害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误工减少的收入、就医交通费、营养费,致使受害人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抚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所抚养的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

(二)财产损害赔偿

对于财产损害的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44条第2款规定“因产品缺陷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恢复原状或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赔偿其损失。”对“受害人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赔偿可认为是对间接损失的赔偿,这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关于损害赔偿的完全赔偿原则的精神。”有利于对受害人实行更全面,更充分的保护,最大程度地恢复到遭受损害前的状态。但对缺陷产品本身的损害不给予赔偿,因为产品缺陷致使他人遭受伤害,财产损失性质上属于侵权责任。产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移,因此要求赔偿的只能是产品自身之外的损失。

(三)精神损害赔偿及惩罚性损害赔偿

对于受害人遭受精神损害的赔偿问题,《产品质量法》未作明确规定,但在现实司法实践中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对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除承担一般民事责任外还可以要求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抚慰金。

惩罚性损害赔偿是作为惩罚被告的一种方式而给予原告超过其实际损失的损害赔偿金。在我国产品责任中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是相当必要的。在产品侵权中,单纯的补偿性赔偿金未必能收到威慑将来侵权行为的效果,制造商也许发现将补偿性赔偿金计入成本比纠正缺陷更有利可图。特别是在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设立惩罚性赔偿制度,规定高额损害赔偿金,才能对制、售者产生威慑作用,使违法行为有所收敛。

四、相关建议

(1)对于加工、制作、销售的产品存在缺陷致使他人遭受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是否包括在销售场所致使他人遭受损害?通常情形是有缺陷品通过销售环节产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移到了消费(下转第61页)(上接第58页)者,但法律对此未加以明确规定,所以还需要健全完善这方面的规定。

(2)关于精神损害的赔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对缺陷产品致损的精神赔偿未加以规定,尽管在实践中已经在个别案件中增加了精神赔偿,但还应当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予以强化,从而更全面弥补受害人遭受的损失。

(3)关于惩罚性赔偿在产品缺陷致害的赔偿问题。我国在产品缺陷致害的赔偿仅限于补偿受害人遭受的损失,未实行惩罚性赔偿,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相应责任人的赔偿责任,仅暂时弥补了损失,对受害人后期救助不利,难抚受害人身体、精神遭受的创伤。

(4)建立全社会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系统

首先,产品质量振兴,全民有份,要强化民众对产品缺陷责任的相关问题的认知,促进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共同防范风险。其次,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建立健全相应的产品缺陷责任制度,认真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依法保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再次,建立企业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以此弥补缺陷产品造成的不良影响。另外,还必须强化严格执法、有法必依的原则,深入落实经济法各项规定,服务于民。

参考文献:

[1]张万忠,范进忠,刘云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指南[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4:108-115.

[2]张学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学理精解[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69-176.

[3]姜淑明.产品质量事故法律对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38-148.

上一篇:浅谈冲压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下一篇:网球运动供能特征与专项身体素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