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

时间:2022-04-30 12:46:55

如何提高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

中华武术又称“国术”,历史悠久,闻名中外,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上发展壮大起来的,受中国古代道家、儒家、释家等诸子百家等思想的影响,中华武术主要是以身体技击动作为主,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态,以精、气、神协同,注重内修外练,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中国武术迅猛的发展,武术课在各个高校,甚至在中小学都基本上得到了普及。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武术表演更是掀起了一片武术热潮。但在平常的武术课教学当中仍有不少学生对武术兴趣不是很浓,现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来进行探讨。

我们应先找到学生为什么对武术不感兴趣的原因,找出问题再解决问题。武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深奥的知识,可以多给学生们讲解一下武术的内涵,多讲解一些关于武术的常识,让学生们先了解武术。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武术教学的突出的特点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运动实践来提高对武术价值的认识,引导学习动机的形成。武术动作具有技击含意,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属性,并以多种生动直观的示范和教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锻炼。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对我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发现喜欢武术项目的学生占66.5%,占的比例还是挺大的,不过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大多数未经过系统的体育训练,协调性和柔韧性相对比较差,因此学习武术的动作非常吃力,学生普遍认为武术不好学,即使学会了忘得也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教一些简单的手型、手法、步型,简单的动作组合,使学生一学就会。

武术给学生们的印象就像是电影或武侠小说一样,能飞檐走壁,各个都非常的神通广大,练会了就可以“无敌”且可以打抱不平伸张正义。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心理特点适当的给学生们安排一些简单的对抗练习,从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

武术的动作可以说是比较帅气的动作,动作刚劲有力且优美,使人赏心悦目。在平常的教学当中,我们应积极地备课,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使自己的动作流畅而优美。在做示范动作时给学生展现出良好的形象。高质量高水准的动作使学生一看就有一种想学的冲动。

激情的音乐可以使人兴奋,我们也可以将武术动作配合成音乐来完成。在练习武术时根据不同类型拳种的特点和根据动作的攻防特点和发力方法播放武术伴奏音乐带,让学生熟悉武术练习节奏,感受动作表现出来的强弱快慢与时间间隔的关系,达到愉悦身心、全身放松的目的,能更深刻地切身体会武术的综合魅力。比如少年连环拳、初级长拳的特点是威猛刚勇,因此选用一些节奏感特别强烈的音乐和一些常见的影视配乐来诱导和启发他们练习,配合动作的发力特点,使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其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节奏使武术的风格特征显而易见,再结合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武术的内涵和神韵,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武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科学创新教法是指改变传统武术教学的僵化形式,在内容上做科学的选择,针对学生的身体特征,适度调整强度,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体验快乐,学到知识。对传统教法诸如:完整法与分解法、集体练习、分组练习、比赛性练习等,可根据不同学生有所剔减、适当变化,增加些展示性、激发性、鼓励性的练习平台,通过互动和鼓励来使学生进步,教师欣悦。其次,应当大胆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结合新教学手段、新教学理念、新教学课标,创新武术教学模式,科学地针对学生的身心成长特征,创造性地将音乐融进课堂,制定特殊的“情境式教学”,建立“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武术教学融合到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中。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既能充分体现出武术动作画面的生动形象,又可以把动作演示、解说、音乐融为一体。这种教学法可使学生对武术的教学内容、方法、步骤看得清、记得牢、理解得快,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武术教学中更应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崇尚武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武术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敏、果断等品质。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教师要起到表率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教学时要仪表端正、教态自然,要求学生做到的地方,教师应首先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的思想性和品德教育的因素,如教材中的游戏和竞赛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精神和拼搏、沉着、坚毅的优良品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开朗、乐观、朝气蓬勃的良好性格。

上一篇:基于素质教育的高中体育教学实施策略 下一篇:浅谈中小学中长跑业余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