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发展要素分析

时间:2022-04-29 04:58:55

北京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发展要素分析

2009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北京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把旅游产业确定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旅游将被定位于北京新的战略性产业来发展,并拟定在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中让旅游成长为北京第一大产业。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城市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一个必然。

一、北京建设世界旅游城市的优势分析

1.发展优势突出

我国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且不可替代。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国,亚洲最大的客源国。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国,全球公认的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我国大型入境口岸之一和旅游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在旅游业发展中一直处于前沿位置。北京旅游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2010年,本市旅游总人数1.84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3%,旅游总收入2768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全市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490.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8.8%。比金融危机前历史最好的2007年同期增长了12.5%,创历史新高。旅游外汇收入50.44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北京已经成为了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作为新型支柱型产业,北京市的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了2768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游在北京、玩在北京、吃在北京,北京正在向世界旅游之城迈进。

从发展大环境看,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5.8%,旅游产业发展所依托的经济基础较雄厚。从自身发展来看,北京旅游产业在全国率先起步,经过长期发展,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旅游收入都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同时由于首都北京的特殊地位,在发展上有国家政策支持的强大优势。

2.资源优势丰富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9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有200多处。故宫、长城、颐和园、天坛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名胜古迹。布局严谨,雄伟壮美。彰显亚洲文化底蕴。四合院、古镇、古村、古道,历史悠久,星罗棋布,皇家建筑与传统民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了独具东方古都魅力的强大旅游吸引力。

北京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积,拥有象京剧、昆曲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在各种文化兼容并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北京话、胡同、北京菜、京剧为代表的“京韵文化”,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3.区位优势明显

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集聚了众多的中央党政军机关、各国驻华使馆和各类国际组织。是全国性文化活动、国际会议和国际重大赛事的主要举办地,为北京开拓休闲度假、会议奖励、商务会展等高端旅游市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北京又是国际交往中心,作为国内最大的国际旅客客运中转站,拥有日益现代化、国际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以及良好的市场区位优势、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旺盛的旅游消费能力。随着城市内部轨道交通的全面建设,北京的出行将更加方便和快捷。

二、北京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劣势分析

1.旅游业国际化程度低

目前,巴黎、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一流旅游城市每年接待的国际游客均在500万人以上,有的已经达到1500万人次,而北京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只有490.1万人次,从接待水平上来看,北京的国际旅游接待规模偏小,世界旅游知名度还没有完全彰显。此外,在交通的便捷性,国际融合,文化融合,国际品牌汇聚,国际语言服务能力等方面,北京还不能达到一个领先的国际大都市的水平。在旅游业的国际化程度上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在未来旅游业发展中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有文章可做。

2.旅游创汇能力不强

2009年北京旅游产业国际旅游收入为40多亿美元,而纽约为280亿美元,伦敦为160亿美元,差距十分明显,北京的旅游业在创汇能力还主要依赖传统的观光型旅游消费产品来实现。还不具有国际化的旅游购物与旅游娱乐产品。这说明北京旅游产业的国际旅游创汇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旅游产品市场化程度低

北京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北京在提升旅游产品的接待能力、国际知名度和游客吸引力等方面,都需要下更大的工夫。另外,北京的市场营销能力也有待提高。没有有效的旅游营销活动,就不能促成有效的购买。市场推广策划能力的程度是北京未来需要重点提升的方面。

4.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提供服务的质量不高。比如,东京的城市规模和总体人口数量与北京相近,但是由于具有多层次、全方位覆盖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接待规模要远远超过北京。法国巴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沿途的加油站、公共洗手间、餐饮、住宿点布局合理,给客人的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缺乏完善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制约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共服务设施的提供,旅游交通设施的便利性等问题,都是北京需要在建设中需要加以重视的。

5.旅游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虽然北京旅游从业人员总量每年都在增加,但与伦敦、纽约、巴黎等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相比,从事旅游产业的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严重不足,影响了北京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在旅游服务中很难提供优质的标准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缺乏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成为了制约北京旅游业向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流利英语语言服务能力的一线旅游服务人员还非常缺乏,不能体现出国际化大都市的水平。

三、北京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发展路径

1.明确城市定位,确立鲜明旅游形象

在分析调研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城市的定位与旅游形象。旅游本身究其本质而言,就是去体会和获取各种不同经历的一种活动。如果在北京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在定位上十分明晰,不能体现自己的特色,丢失了自己最珍贵的财富,或者只是一味的去模仿其他的城市。就会让北京丢失自己的特色和魅力。北京,不是巴黎,不是纽约,也不是东京。世界也不需要两个雷同的城市,因此在旅游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更好的去挖掘自身的资源特色。准确定位。确定北京鲜明的旅游形象。

2.完善旅游交通环境,构建便捷交通体系

在交通环境建设上应该主要着手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这需要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来完成。

(1)完善城市空中航线交通体系建设,提高北京作为首先入境口岸的比例

随着北京T3航站楼的建设,2008年北京的机场吞吐量列全

球第9位。但北京作为入境游客的入境口岸的比例却不高。2008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吞吐的入境游客只占到巴黎戴高乐机场的6.8%(据ACI统计年报的相关数据推算得出)。无论在机场接待规模、服务设施和营运条件等诸多方面都不能完全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北京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进程中,首先应该借鉴国际上前进的交通管理模式,加强对于机场资源、城市道路资源、轨道交通资源的综合管理和使用,在城市南部修建第二大型民用机场,努力增加国际航线,加大国际航班密度,提高北京国际游客的吞吐能力。

(2)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提高城市内部交通的便捷性与可达性

世界四大城市市内交通的另一个现代化标志是地铁运输非常发达,地铁网纵横交错,如蛛网密布。地铁运输量占全市客运量的60%~80%左右。而2004年北京的地铁运输量占全市客运量仅为11.8%,2009年上升到36.5%。但地下交通之间、地下交通与地面交通之间换乘不便,地铁设施较陈旧。随着机场地铁和其他新线的开通以及对现有设施的更新北京的地铁交通将有一个质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面交通的拥堵压力。

在这个方面可以我们可借鉴一下东京的经验,东京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地铁网络。铁路系统每一米宽的道路具有八倍于公共汽车的运输能力。整个东京都市圈范围内,现有280多公里地铁线,铁路近3000公里。轨道交通构成了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体系,特别是在连接市区与郊区及远郊区的放射线方向上,更是占据主导地位。轨道交通系统每天运送旅客3000多万人次,担当了东京全部客运量的86%。在早高峰时的市中心区,有91%的人乘坐轨道交通工具,而小汽车仅为6%。

北京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只能是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特别是在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方便换乘与衔接上应该更人性化。

(3)构建便捷的旅游交通引导解说系统

此外,应该在城市中建设观光巴士系统。同时还要注重旅游语言解说系统的建设。作为国际旅游之都,北京还缺少世界同类城市中都有的城市观光巴士(City Tour/Sightseeing Tour)。四大城市均开辟有多线路(一般都经停在景点附近)、多车型(双层敞蓬式或封闭式)、多语种导游(人员导游和电子导游)的观光巴士。这几乎已成为一个旅游城市标志性的流动景观和都市旅游重要交通工具。在这些方面北京都需要好好的借鉴。

3.服务北京,提升北京城市的整体服务质量

与一些发达的旅游中心城市相比较,当今北京商业、服务业的硬件环境已经较先进,很多高档奢华的五星级,超五星级的商务酒店让很多入境游客都感觉极尽奢华。但是在服务方面无论是在服务业的管理水平、服务的理念,还是在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上都难达到国际水平。可以说北京在人文软环境方便发展滞后,与旅游业和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发展需求不相协调,因此,需要在北京商旅互动的发展过程中,加强软环境建设。最新提出来的城市功能定位中,特别提到了提升北京整体服务水平的“服务北京”理念。就是旨在提升北京的国际化服务水平。真正提升其第三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在提升北京软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公共设施的便利服务水平、城市信息化水平和国际语言服务水平是需要大力提升的几个方面。

4.加快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升级

加快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在发展传统旅游产品的同时,大力加快都市旅游产品的开发,除了传统的观光产品外、应加大力度开发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科技旅游产品,重点发展商务、会展、奖励旅游产品,营造世界会展中心;大力培育商贸都市休闲产业。

近年来,北京世界旅游城市,目标是发展成与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并列的国际旅游之都。这就要求在旅游产业方面,要相应的提升国际化,打造高品质,符合时尚潮流的创新型的旅游产品,而不是仅仅依靠现有的世界文化遗产来吸引观光型的初级旅游者,营销初级的观光型的旅游产品。应该把产品的定位提升到高品质,高层次的休闲、度假、娱乐、购物、文化为主题的新型旅游产品上来。

5.大力开发都市旅游文娱项目

商业与娱乐业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国际商贸中心在发展商业的同时,大力兴办娱乐业,以吸引消费者。大力开发娱乐项目,可以有效地吸引游客,增加其有效逗留时间。如大力开发都市文娱节目,如歌舞、京剧、曲艺等,促进商品和服务消费,北京现有的主要演义文娱项目有:梨园剧场(京剧)、长安戏院(京剧)、朝阳剧场(杂技)、北京之夜(综艺)、欢乐谷(金面王朝),但在级别和影响力上还不能和现有的旅游业发展需求相匹配。

6.应用各种营销手段,加大营销力度

(1)制定体现北京旅游城市定位的促销口号

游客经常光顾的世界热点旅游目的地,如“时尚之都”巴黎、“亚洲国际都会”香港、“花园城市”新加坡,无一不是以其鲜明的地方特征,赢得了竞争,成为游客向往的著名品牌。这些品牌本身就代表着某种独特体验。相比之下,作为我国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北京的城市形象定位却显得模糊不清。为了进一步加深旅游者对北京的认知,旅游形象的塑造应该尽快提上日程。利用北京极具代表性的文化体验,制定体现北京独特特色的城市定位与促销口号。

(2)对不同类型的旅游主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

不同类型的主体对旅游的需求不同,新加坡会展局曾经推出过一项称为“环球会聚新加坡”的3年国际市场促销活动,旨在塑造新加坡作为交换新构想、新产品和新经验的地方,加强新加坡作为商人和专业人士的区域及国际会议枢纽地位。而英国曾调查分析过不同行业对会议旅游和奖励旅游服务的需求水平。研究不同的类型的旅游的主题,针对不同类型人群的不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和策略才能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作出最有效的旅游需求的拉动。

综上,北京在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进程中,要在明确城市定位的基础上,利用其深厚的京韵文化优势,进行深度产品开发,构建一流的公共软硬件服务系统,搭建配套购物产业链,进行有效果的旅游营销与推广。真正全面提升北京作为旅游城市的世界影响力。

上一篇:对柳林县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及融资状况的调查 下一篇:对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