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网络化初探

时间:2022-04-29 04:48:47

美术教学网络化初探

摘 要: 在美术教学中要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网络这个载体,进行“网络辅助教学”。首先,美术教学网络化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其次,网络资源的利用有利于师生迅速感知美术动态,不断提高艺术能力水平;最后,充分使用网络资源,有利于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关键词: 美术教学 网络 教学应用

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不断发展,我们正经历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的历史时期。信息时代,“网络”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操作平台。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美术教学中要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网络这个载体,进行“网络辅助教学”。针对这一历史背景,我结合教育实践谈谈体会。

一、美术教学网络化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应该确立新的教育观念:“传知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启智。”传统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传播知识的渠道不仅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传授。面对每天以排山倒海之势压过来的新信息,教师的知识不断遭到侵蚀,师生不经意间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加上学生接受能力强,教师反而处于劣势。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有的教师防之如洪水猛兽。其实大可不必,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使之成为一个没有界限的课堂、取之不尽的资源库,为教学服务。以往,教师告诉学生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怎样做;今天,教师要启发学生,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怎样想,可以从什么途径获得知识。这就是从传授知识向启发智慧的转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工作是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获取所需知识。

例如,苏教版《艺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进艺术博物馆》中的第一课是:洋洋八千兵马俑。这一课的要求是临摹陶俑头像,如果单单临摹头像就会变得很枯燥。如果从我国历史背景、文化背景、考古成绩等方面介绍兵马俑,导入美术教学,效果更好。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索与兵马俑相关的资料。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兵马俑形象的塑造、身份的展现和衣饰、车马等的刻画,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认识到作为写实性雕塑的秦兵马俑与我们民族的生死观念、丧葬习俗、有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临摹头像,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这一网络化教学过程,会激发学生以后利用有限的资源探索无限的知识。

这就是素质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美术网络化教学指学生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探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逐步掌握美术学习的策略,不断提高艺术修养。

二、利用网络资源有利于师生迅速感知美术动态,不断提高艺术能力水平。

电脑网络化为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网络搜索功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更新颖、更前沿、更全面的美术资料,为开发新的课程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供更快捷、更有利的途径。利用网络的超时空性,可以开设“网上虚拟展厅”,不同学校、不同省市,甚至不同国家的学生可以把作品发送到网络展厅里一起展览,学生的作品还可以和大师的作品在这里一起进行展览。利用网络的即时传输功能,师生可以视频、附件瞬时传输等,开展非实时、非语音的交流。网上,除了可以与同等水平的对象交流外,还可以与专家对话,向专家请教,真正实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想美术学习境界。计算机网络还针对不同对象开设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如图案课,可以上“大千传统图案网”;剪纸教学,可以上“中国剪纸艺术”或“中国民间艺术”等网站查查。特别在美术欣赏教学课上,网络就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

在美术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炉火纯青地自如描绘对象,却不知这一切创作仅是表面现象,本质是画家的大脑思维正在积极调动这一切,这一点恰恰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很容易使学生误解。我们应强调“心慕手追”,“心慕手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包括各种画法、技法的积累形成,也包括对前人美术作品创作技巧的吸收借鉴,从而形成独特的美术风格。艺术姓“我”,科学姓“我们”。

依据新的国家课程标准,美术教学倡导愉快教学、自主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网络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催化剂”,例如:在《艺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秀色江南》这一课中,要求学生运用版画的基本形式创作一幅作品,这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些盲从。虽然在书本提供的资料和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制作出一幅版画,但仅仅是制作,离创作还有一段距离。因为日新月异,灌输对学生已经没有吸引力,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使用Google或Baidu搜索功能看看名家版画,甚至还可以看看各种版画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三、美术教学中充分使用网络资源,有利于学生健康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环境下,在美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是“人―人”的关系,教师、学生与网络是“人―人―物”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引导、指导学生的美术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反馈学到的知识,展示学习美术知识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网络中,人们可以把抽象思维能力和切身情感体验结合,促进科学和人文的直接结合,促进文化的加速发展。在虚拟世界,它给我们带来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使我们沉迷于游戏和有害信息里,这是有些家长“谈网色变”的原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网络技术为初中美术教学提供了资源库,为初中生围绕美术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是初中生实现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坚强后盾,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方便。信息时代,美术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研究更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学模式。

当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时,就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传统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有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影响美术教学效果。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大展身手,使教学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网络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

上一篇:新课标下如何提高科学课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中学美术课教学有效性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