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交流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时间:2022-04-29 03:58:25

创设交流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摘 要:交流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进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交流型课堂;自主探究;平等对话

新课改进行了多年,但农村思品课教学“老师从头讲到尾,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还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养成积极探究的习惯,死背课本的习惯得不到改正。学生在缺少思想品德兴趣的学习下,难以提高思品课堂的有效

性。当前课改理念扎实推进取得进展,初中思想品德的教材作了重大调整,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当前教师在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

本文就思品课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新模式,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看法。

在现实教学中,师生、生生多样的课堂交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交流型的课堂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交流中获取知识,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进行实践创新。

一、平等相处是前提

在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创

造性和学生的独立人格,这是课堂交流的前提,也是教师对待学生最起码的态度。有效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放下师尊者的架子,虚心地向学生学习,享受与学生平等对话所带来的自由轻松,使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一种平等、和谐、宽松、融洽的课堂新环境。

二、对话课堂筑平台

这是对传统课堂理论的一种超越。教师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知识的内涵、理论的真谛,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服务者,在对话中教师和学生构筑起共同探讨的平台。

在交流式教学中,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讨论,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讨论,将传统的师生单向教学模式变为双向、多向交流模式。教师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到创造发现的快乐。例如,在讲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时,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人民面对官员贪污那么痛恨……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么多的“偏、难问题”,老师不应反感、斥责甚至恼怒,而应该与学生一起探索、讨论、交流、共同提高,最后达成共识。对话时问题有模糊、争论,才能让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说,这样学生才能对问题理解得更透彻。

三、共同体验来创新

思品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在选择学生参与形式上更为灵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话题精心设计,悉心指导,就一定会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摩擦出创新的火花,体验知识的乐趣。在讲“生活处处有合作”时,我引入《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是为什么?那么这三个和尚怎样才能有水喝?大家帮他们想想办法?学生纷纷发言谈想法,在争论中领悟生活中如何合作的问题。课后同事说这堂课是成功的,因为它把学生带到情境中,主动实践、体验、探究,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师生能动的交流氛围让新的思想在交流中产生。

四、一起活动强能力

我国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削弱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能力发展,课堂效率往往事倍功半。要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关键是要彻底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实现学生知识到能力的跨越。思想品德教学特有的德育功能就是要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代电教手段,把社会生活搬到课堂里来。如在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亮剑》中体会“民族精神”,通过自家的小店看“国民经济组成部分”,教师把社会现象作为话题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去观察和反思,在内外交流过程中,课堂变大了,学生变活了,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就会不断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交流型的课堂教学,充分地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 陕西省洛南县谢湾中学)

上一篇: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下一篇:突破化学难点,提高课堂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