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运行分析

时间:2022-04-29 03:54:36

上半年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运行分析

2015年上半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利润恢复增长,企业开工率增加;大豆进口增加,油菜籽和油脂进口减少,原料和产品价格下跌;油菜籽补贴政策突变,购销两难,大豆补贴政策实施滞后影响豆农种植决策;小型榨坊发展迅速,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建议采取有力政策补救油菜产业,继续加强大豆补贴政策的实施,促进产业和加工业发展,同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

一、总体运行情况

(一) 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利润增长

2015年1~6月,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的经营状况好于2014年同期,全国规模以上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215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55.7亿元,同比下降1.7%;利润总额143.2亿元,同比增长24.3%。主要原因:一是原料成本明显下降,主营业务成本同比降低2.0%;二是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高,其中,财务费用同比降低15.9%。2150家企业中,292家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亏损总额为28.6亿元,同比下降34.7%。

(二) 大豆压榨总体开工率增加,但产区开工率偏低

由于进口大豆价格下跌明显,压榨利润得到恢复和改善。目前,全国大豆压榨开机率在50%以上,较2014年同期的48.5%有所增加。但调研了解,东北产区大豆价格为3700~4300元/吨,比销区高1000元/吨,导致产区大豆压榨企业难以入市,整体开工率一成左右。预期补贴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将对提振大豆产业信心发挥重要作用。

(三) 小榨坊发展迅速

前几年地沟油的炒作使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加上市场对“非转基因”、“冷榨”、“浓香”等概念的大力宣传,消费者越来越亲睐小榨坊产品,小榨油市场份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调研了解,东北冷榨大豆油、云贵川渝浓香菜籽油、两广地区浓香花生油及各地小磨香油等小榨坊发展迅速。

(四) 大豆进口量继续增加,油菜籽和油脂进口量减少

1~6月,我国进口大豆3516万吨,同比增长2.8%,进口油菜籽234.33万吨,同比减少13.13%,由于头号供应国加拿大本年度油菜籽产量降低且库存降低至18年来最低,我国从加拿大的进口量同比减少了17.92%。进口食用植物油274万吨,同比减少23.9%,其中进口棕榈油247.37万吨,同比减少13.6%。

(五) 油料油脂和饼粕价格下跌

上半年,油菜籽价格大幅下跌,年初监测油菜籽参考均价为5090元/吨,6月30日均价为4240元/吨,比2014年的5100元/吨大幅下降。2015年大豆市场政策特征较强,主产区大豆现货价格从年初的4365元/吨跌至4月中旬的最低,3920元/吨,6月底回升至4030元/吨;2014/2015年度全球大豆供应过剩,我国进口大豆价格从1月的3195~3340元/吨跌至5月的最低,2800~3050元/吨,6月底回升至3050~3250元/吨,国产大豆比进口大豆价格高约1000元/吨。大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价格在5700~5900元/吨、7700~7800元/吨和5100~5300元/吨之间小幅震荡,由于养殖业需求疲软,豆粕价格由3月最高的3000元/吨跌至目前的2500~2600元/吨左右,菜粕价格由年初的2210元/吨跌至6月的1740元/吨。油脂和饼粕价格均比2014年同期明显下降。花生、芝麻、胡麻、油葵等油料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小,自给率较高,产品价格稳定。

(六) 主产区确定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标准,陆续发放到农户手中

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确定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标准分别为60.5元/亩、54元/亩、49.5元/亩和36.56元/亩。2014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4719万亩,总产129.8亿斤,国家拨付22.576亿元补贴资金,此外当地市、县还拿出3亿元资金用于补贴。截至7月15日,黑龙江省80个市县(含农垦总局)中73个市县的补贴资金已发放完毕,个别市县因资金缺口较大,尚在核实发放中。按大豆市场价格测算,农民种植大豆亏损,每亩补贴60.5元后,有30元左右的纯收益,鼓励种植的效益初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油菜籽收购补贴政策突变,主产区购销不旺,收购进度同比减少66%。2015年,中央取消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油菜籽收储政策“急转弯”导致购销两难的局面。据测算,主产区农户油菜种植损失每亩在200元以上,同时,受国际市场影响,进口油菜籽和菜籽油价格持续走低,企业也没有收购和加工国产菜籽的意愿。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7月25日,9个主产区收购新产油菜籽90万吨,比2014年同期减少176万吨。目前的市场状况预期对主产区油菜秋播积极性打压严重。

二是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滞后,影响豆农种植决策。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省区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标准、面积、金额等核实和公布晚于2015年大豆春播期,目前仍有部分资金还没有发放到农户手中,导致2014/2015年度大豆收获后,大部分豆农不清楚如何补贴,补贴多少,影响了豆农销售和加工企业收购。截至4月10日,黑龙江省收购新豆216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45万吨,减幅53.15%,农户手中大豆滞留存量偏高。调研了解,东北地区农户在是否继续种植经营大豆方面存疑,2015年大豆种植面积预计减少15%。

三是小榨坊发展迅速,但无标准规范,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小榨坊产品几乎不参与市场竞争,原料半径和产品销售范围较小,价格高于且不受大宗商品影响,搀兑精炼油的现象较为普遍。此外,花生油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突出,小榨坊的生产环境恶劣、操作不规范等也带来诸多安全隐患,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加强监管,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

四是南方花生生产机械化程度低,收获季节缺乏有效的减损干燥贮藏等初加工技术。南方花生大多种植在坡地和边缘地带,缺乏适宜的播种、收获机械和小型剥壳机,生产和初加工成本过高,不能有效带动花生生产发展;南方花生收获季节潮湿多雨,收获后不能及时干燥导致花生霉变和产后损失大,这也是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以及花生油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重要因素。

三、相关政策建议

第一,油菜产业将面临断崖式萎缩,应采取得力措施补救。主产区调研了解,预期全国油菜种植面积可能在1~2年内迅速减少1700万亩以上,油菜产业重蹈大豆产业覆辙的可能性已经摆在面前,我国食用油自给率将进一步降低,国家食物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建议采取招标的形式遴选信誉好的加工企业,以企业收购量为依据实施油菜籽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既消除临储政策带来的市场扭曲状况,又能积极鼓励农户种植积极性,强化企业的收购和加工意愿,提振油菜产业健康发展。

第二,大豆补贴政策效果初显,应继续保持。随着补贴资金的发放,农户受益毋庸置言,企业和农户普遍赞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调研的13家大豆加工企业中7家满意,4家基本满意;8家认为现有政策比临储政策好,6家拟扩大生产规模。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初显,后续应继续推进,同时应加强政策宣传,及早出台补贴标准,使农户和企业均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推动大豆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第三,促进和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调研了解,东北地区国产大豆冷榨项目、长江流域浓香菜籽油项目发展迅速,充分利用了国产油料非转基因概念,冷榨饼粕还可用于食用蛋白、酱油、面条等食品开发,利用价值显著提升。建议将油料产地加工装备列入国家农机补贴项目,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与升级,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

第四,培育和建设食用植物油产品品牌,拉动产业发展。我国生产的油菜籽、花生、芝麻、胡麻、油葵及油脂、饼粕均为非转基因产品,且有着悠久的消费历史和习惯,消费区域和人群相对较为固定。应着力支持一批生产规模较大、起点高、效益好的油料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和打造全国知名品牌,使之具备与国际性品牌竞争的能力,以龙头企业带动油料产业发展,提升油料产业整体实力和效益,保障我国食物安全。

第五,积极推动南方花生生产机械化,加强产地干燥贮藏技术的推广,提高花生品质。针对南方花生生产特点和收获季节气候,应加强机械化种植、收获以降低劳动成本,加强花生产地初加工装备如小型剥壳机的研制和推广以及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促进现有产地干燥和贮藏技术的推广,减少花生黄曲霉污染和产后损失,提高花生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上一篇:第六代AMD APU 下一篇:精度高速度快厂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