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选用英语例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4-29 03:53:58

如何科学选用英语例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中对单词、短语的讲解,语法专题课中对语法现象的说明,试题讲评中对错题的解析,还是编写单元学案、习题时,我们都离不开使用例句。例句是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桥梁,是让所讲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的工具。没有例句的使用,就不可能使老师所讲的内容被学生所理解,更不能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因此,例句是连接老师和学生不可缺少的纽带。我们可以想象,一堂课如果都是老师讲的那些空洞而又乏味的理论,而没有一个例句的话,这堂课的教学效率就可想而知。同理,如果所选例句不得体、不精炼、不达意、不能切中要害时,课堂教学效果同样不会好。由此可见,一堂课的质量与例句有着密切地联系,我们中学教师在备课时应重视对例句的选用。然而也有些教师认为,现行的英语教材有与之相配套的教师用书或其它教参用书,特别是新教材甚至连课时教案都给写好了,只要照本宣科就行了,何必再劳心费神呢?这就大错特错了。对于参考书上的例句,我们不能全盘拿来,而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受众对象)有所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用例句,在选用例句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呢?就此本人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例句的选用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例句是所讲语言知识的载体,例句本身不能有语言知识的错误。因此,正确而又科学地选用例句是非常重要的。选用例句首要原则就是其科学性,这就要求我们在选用例句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尽可能选用教参、字典或具有权威性书籍上的例句,不可自编例句。这是严谨治学的最基本的要求,自编例句随意性强,缺乏科学性。

2. 一定要选用有定论的例句,不可把专家或学术界有争论的,有分歧的东西拿来当例句。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首先应该是正确的,是定性的东西,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内容。因为我们所教的学生是学知识的,而不是搞研究的,因此不可把专家都有争议的东西带到课堂教学上来。

3. 所选例句要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可把脱离现实生活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东西作为例句的内容。这样一来会使所讲的内容越加不明白,从而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我们知道例句本身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所讲内容,消化所讲知识。如果例句本身都令人费解的话,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例如我们在讲到call on这一短语用作“号召”时,请对比下面两个例句:

1) Our Party called on us to fight with SARS. 党号召我们同SARS作斗争。

2) Chairman Mao called on us to learn from Daqing in industry and from Dazhai in agriculture.

号召我们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例句1)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对此比较熟悉,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一民族灾难性时刻,这有利于学生对call on这一短语的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是何意思,因为他们没有经历那个年代。这一例句的教学效果就比例句1)要差得多。

4. 所选用例句要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启迪性。所谓典型性指的是例句要经典,要切中问题的要害。例如我们在讲到receive和accept; lonely和alone这两组词区别时,我们讲了好多它们的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也举了好多例句,但下列这两个例句是必须要用到的。

1)I received invitation from him, but I didn't accept it.

我收到了他的邀请,但我没接受。

2)Although the old man stayed at home alone, he didn't feel lonely at all.

尽管这位老人独自一人呆在家里,但他一点都不感到寂寞。

之所以上述两个例句经典,就在于它一语道破天机。即一个例句完全而又清楚地说明了两者之间的本质性的区别。让学生清楚而易懂,效果很好。

所谓例句的示范性就是指所选用一个例句尽量来含盖所应讲的内容。例如在讲到表示“建议”的suggest时。

your going to attend the meeting

(后接动名词的复合结构)

that you should go to attend the meeting.:

(从句中用虚拟语气)

He suggested that you (should) not go to attend the meeting

(虚拟语气中should的省略)

that it was your fault. (他意思是那是你的错。)

me to attend the meeting. (他推荐我去开会)

a visit to Beijing (他建议到北京参观。)

It was suggested that you (should) go to attend the meeting. (主语从句)

His suggestion was that you (should )go to attend the meeting.(表语从句)

He made a suggestion that you (should) go to attend the meeting.(同位语从句)

所谓例句的启迪性指的是通过所举例子能让学生想起其它类似用法的情况。在讲到“A如何,B也如何”这一内容时,请看下面的例子:

so do I.

He works in that factor , so he does.

so he does and so does she

He promised to help me, and he did so.

上一篇: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成绩 下一篇:浅议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语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