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法律视角分析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时间:2022-04-29 11:59:59

基于法律视角分析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摘要】文章试图从法律的视角来阐释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首先概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定义和当前的制度基础;其次,从自由兑换、金融监管和外汇储备三个方面来分析了我国在相关法律制度:h-t~的现状;最后,从法律制度:h-t~提出了减少人民币国际化障碍的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法律现状;法律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40-03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概述

从一个普遍的定义出发,人民币国际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上升;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可以说,在不断谋求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其对中国经济有诸多的益处:其一是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加深其发行量也必然增长,那么作为人民币发行方的央行将获得相当程度的铸币收入;其二是相应的会减少人民币的国际收支的波动;其三是用人民币作为结算和成本的计价单位的外贸企业将大大减少其面临的汇率风险。

从宏观的角度看,一国的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第一是看该国的经济规模,经济规模一般是指一国的国民总产值及对外贸易、投资的规模。经济规模大能够为货币的国际化提供更为扎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避免国际的金融风暴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就拿当前的世界货币美元来说,受到外界的干扰因素就较少。此外,一国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状况也是衡量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标准,一国只有在同各国进行广泛的经济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够发挥本国货币的国际支付、结算和储备的功能。从目前我国实践的数据来看,2011年我国的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的水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平均保持了9%以上的增长速度,同时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在2007年的时候占到世界贸易总额的7,7%。因此,我国的经济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第二是看人民币的稳定程度,衡量货币稳定程度的主要指标为该货币的通胀率和通胀率变动程度,以及该货币名义汇率的长期稳定性。如果一国的货币长期不稳定,将带来信息成本和转化成本的增加,从而影响该货币的功能价值。纵观我国的人民币,一直保持着缓慢的增长过程,同时我国的外汇储备充沛、经济增长迅速,这些条件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是看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就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来讲,人民币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但是资本项目下的外汇交易仍然受到严格的控制。总体上来讲,我国的已经具备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但是要想真正的实现国际化仍然需要经济、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长期努力。

二、人民币国际化中相关法律问题的提出

(一)自由兑换方面的现状

货币的国际化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实现完全的自由兑换,但是就如上述所言,在我国人民币的兑换仅限于经常项目的兑换,对于资本项目则尚未实现自由兑换。这样使得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在金融市场极大发展和国际贸易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受到约束的人民币只能简单的作为计价结算之用,不能进一步的发挥储备的功能。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上推进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同时,资本账户开放意味着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等要素市场完全面对可能的外部冲击,宏观经济政策也将受到全球经济周期的直接影响。要素市场是否有足够的弹性,企业部门是否适应外部的冲击,宏观经济当局是否有平衡外部均衡和内部均衡的能力,将直接决定资本账户开放成本与收益的均衡。因此,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作为还处在发展阶段的我国还是要慎重对待资本项目的开放问题。

(二)金融监管方面的现状

在金融领域我国实行分业监管的模式,分别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来进行监督和管理。因此,这种模式的出现意味着我国的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的分离,银监会和央行各司其职。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上,责任的分离也可能意味着机构之间的冲突,相互信息的阻隔和审议时间的拖延,当需要迅速解决问题果断作出决策时可能会面临久拖不决的情况。在具体的法律制度上,我国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规定了银监会的具体监管对象,其包括吸收公共存款的金融机构、政策性的银行和在我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对比《中国人民银行法》则规定央行的具体职责是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具体分析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可以得出,央行和银监会之间的协调机制仅仅是粗浅的规定为“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因此遗憾的留下法律的空白。不得不说,央行要切实有效地维护金融稳定,必定会涉及到银行、证券和保险等监管部门,因此就需要高水品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协调,建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

(三)外汇储备管理方面现状

首先从外汇储备的功能来看,可以巩固货币汇率和平衡国际收支。具体来讲,保持适当和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低于投资供给的防线之一,同时在经常项目逆差时可以通过资本项目的顺差和外汇储备来弥补。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的经营是由储备管理司负责,主要的经营方式包括资产管理、流动性资产管理、货币保值、海外机构经营和委托经营。就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看,外乎储备的多少直接关系其国际化的进程。可以说,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是外汇储备的变动,而对货币供给产生冲击的是影响外汇储备的贸易余额和资本流动,央行中占有一定比例的外汇储备资产具有高能货币的性质,通过乘数效应可以对货币供应产生成倍的放大作用。具体来讲,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外汇储备与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等内生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同期相关关系。国际收支顺差明显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从而影响了人民币价值对内稳定;如果出口导向性发展战略不能够改变,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将迫使人民币汇率重估以实现外部平衡,从而影响人民币价值的对外稳定。因此,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是造成人民币价值内外不稳定的重要根源,要想为人民币顺利走向国际化奠定稳定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必须转变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上诉的分析可以看出,外汇储备的适度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通过外汇储备的调解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才能够从客观上稳定人民币币值和信心,防范金融危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纵观我国关于外汇储备方面的法律制度的规定则少之又少,势必会引起规制引导方面的短板,同时当前的法律规定我国的人民币不能作为对外贸易的计价结算货币,更进一步的限制了人民币在对外贸易中的运用,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长远发展。因此,相关外汇管理法规出台对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法律的支持和保障是势在必行的。

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法律建议

(一)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完善

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我国内部的经济发展稳定、内部与外部经济平衡发展,这就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巨大的要求,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从而有力的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就如上述所言,我国的资本账户开放兑换问题一直是矛盾点,如果想要短期内实现完全兑换是不太现实的,基于我国较为薄弱的金融体系,如果匆忙实行人民币的完全兑换,大量的货币很可能被兑换成外币流出,这会对我国的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的打击,也会因此失去大量的铸币收入。因此,综合现有的因素首先是在中国境内实行有步骤、渐进式的资本账户下可兑换,同时充分利用香港地区的成熟金融市场的优势化解外资进入内地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充分发挥境内和境外的两个市场,在内地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逐步改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以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兑换,在香港扩大人民币债券的规模,使之达到与欧元和美元证券市场相抗衡的格局。在具体的法律构建上,第一,对新出现的资本项目下交易方式及以前尚未作出规定的方面制定出新的法规或是在原有的法规中增加相应条款,将项目融资、远期信用证、可转换债券、浮息票据等纳入外债管理范围。第二,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开放我国的居民对外投资控制,可规定每个居民每年可汇出金额上限,将对外投资纳入一个合理范围,严格限定对外投资用途,从对外直接投资入手放开口子,同时把控制个人或机构违法挟国有资金外逃作为放开后的重点监控目标。等等。

(二)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从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来看,相关的金融业的法律法规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对外资的金融监管方面可以从外资的市场准入、资本标准、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监控。在央行现有的各种制裁调控手段基础上,遵循巴塞尔协议的规定,要在金融审慎监管原则前提下,构建一个金融监管体系,具体要求是以金融风险监管为核心,同时强调预防性管理存款保险制度和紧急救援行动,从而实现金融监管的效率化、制度化和国际化。同时,要重新确立央行在国际外汇市场的地位,要使其的角色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成为公开市场业务的操纵者。因此,只有在上上述的相关制度的完善前提下才能够建立一个高效、统一的货币市场,进一步的链接国际的轨道。

另一方面传统的局限于国内市场的人民币的监测体系也不能满足人民币境外市场的需要,从而会导致国内的货币政策缺乏完整的判断依据。因此,从法律制度方面构想可以有以下的相关制度建构。第一,积极建构国际相关制度的法规从而尽快的建立与周边国家双边贸易结算的统一机制,促进人民币实现更活跃、有序地跨境流动,同时也有利于监测人民币的跨境流动对我国国际收支头寸的影响。第二,在进行商业银行的改革中,要将人民币的跨境流通纳入其中最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制度。银行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将人民币的跨境流通和兑换从“地摊银行”等机制中纳入商业银行等合规的金融监测体系,而且为人民币的流出和回流提供了便捷安全、可监测的渠道。第三,在海关领域的制度建设中,突出进出口贸易的统计量,这将有利于掌握人民币在相关国家的流量和存量,为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的依据。

(三)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

在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条例》相关法规的同时,加快制定我国的外汇法,这是填补外汇管理法律缺失的需要。在我国因为相关外汇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得监管当局在进行外汇管理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法律依据不足的局面,只有寻求相关国家的法律经验。金融法律体系就如同是一条连接线,将各个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连接起来,从而进行整体上的调控,随着其他相关法律的出台,一部单独的外汇法的出台将变得迫切。在具体的法律规定上,第一需要更进一步的调整和明确在外汇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则和政策,特别是在IMF改革下,根据国际上最新的规定和改革与时俱进的进行创新性法律的制定。第二,在立法中规定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原则,通过立法明确外汇储备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在具体运作过程中的法律性质和相关的程序以及整体上的管理体制,从而为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第三,在外汇管理制度与上位法的局限性的矛盾方面,需要突破成文法的保守性和僵硬性,尽量提高法律位阶的前提下,严格的设置下位法突破上位法的条件,在保持法律权威性的同时能够有效的促使外汇管理制度方面的有效实施。同时,加强外汇管理还需要正确处理好外乎储备严格立法与适度投资的关系,因此,在投资方面要尽量的选择在投资环境较好的发达国家或是较为稳定的发展中国家,同时成立专门的投资机构来履行投资责任,投资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将实现投资的法制化。如上所述,相关外汇法律制度的完善能够为人民币的自由化扫清障碍,为国际化道路提供一个制度的保障,使其在相对完善的制度环境下进行发展。

总的来讲,人民币国际化的势在必行,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必须依靠各方面制度的完善,其中法律制度的完善是关键因素,因此,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需要进一步的重视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完善。

上一篇:水培花卉技术八问答 下一篇:影视文化背景下刘震云小说的思想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