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货币职能谈人民币国际化

时间:2022-09-15 01:04:25

基于国际货币职能谈人民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美元的霸权地位受到削弱,欧元、日元面临维持其地位的巨大压力,其他货币目前都难以担当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本文从国际货币的职能出发,指出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多极化来维持平衡发展,并以国际货币的职能为标准来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货币 国际货币职能 货币格局 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货币的定义及其职能

国际货币是指在国际经济交易中被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可自由兑换货币,它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三个职能的延伸。国别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其货币职能必须国际化。国际货币的职能如表1所示。

首先作为国际货币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即个人交易中作为记账单位,用于账面资产的标价,在国际贸易中作为计价货币,用于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标价;在官方机构中执行基准货币或货币锚,供政府在制定货币平价或外汇交换时所使用。其次是流通手段职能,即在个人商品与劳务交换中作为交易货币;被官方机构作为干预货币,用于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和为国际收支逆差进行融资。三是储藏手段职能,在个人交易中作为资产货币,即个人在持有对外资产时使用的货币;在官方机构中作为储备货币,是政府在持有官方对外资产时使用的货币。克鲁格曼曾经从规模效应的观点出发,指出具有多种职能的国际货币为数极少(有时甚至只有唯一的一个)。

表1中的多种职能可以由不同的货币来分担。过去在金本位体制下,黄金和英镑曾经分担了政府职能和民间职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成为全球货币霸主,承担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的职能。20世纪70年代中期采用蛇形浮动制时,欧洲各种货币都可以相互挂钩,美元则作为储备货币和干预货币使用。实行浮动汇率制后,作为保值手段的美元逐渐向马克和日元分散。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结算和储备货币(占全球贸易结算量的70%,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0% 以上),全球货币事实上建立在单一美元本位币的基础之上。欧元和日元则作为“区域性国际货币”起到补充美元的作用,从而形成多级结构。

国际货币格局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

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将当代国际货币体系深层次问题暴露无疑。单一的美元霸权并不能维持世界货币体系的长期稳定,美元的霸权地位受到削弱,欧元、日元也面临维持其地位的巨大压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而以目前国际间理论与实践积累的情况看,在构建“新一代国际货币体系”的若干可选方案中,多元化无疑是最优选择。通过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由多种货币来分担国际货币的职能对于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有着相当深远的意义。世界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的必然性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以历史的、战略的视角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积极地参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当中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充分条件

从国际货币的职能而言,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走上国际舞台,已经具备部分发挥国际货币职能的条件。

(一)发挥人民币国际货币交易媒介的职能

发挥人民币国际货币交易媒介的职能,需要人民币自由兑换。人民币在1996年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方面,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43个资本项目中,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资本交易项目已基本不受限制或有较少限制,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已经实现了部分可兑换。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资本项目正处于一种逐步放松管制的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既定战略。同时我国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保证了足够的货币兑换能力,如表2所示。

从表2所示加之有关报道,到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并于2006年10月份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于2008年底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庞大的外汇储备数额,加之我国经济基本面等因素的考虑,未来我国外汇储备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总体而言,我国外汇储备将继续平稳增长。庞大的外汇储备数额为人民币发挥国际货币交易媒介的职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信用保障。

(二)人民币成为对外贸易边境结算的主要货币

回顾历史,我国的对外贸易大都采用美元进行结算,这样必然增加交易的成本(因为存在交易双方各自本币兑换成第三方货币再进行结算的兑换成本)。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贸易伙伴国在与我国的贸易往来中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意愿不断增强。仅2004年为例,人民币在中越边境贸易往来中的结算量约为81%,中蒙边境贸易中的结算量约为90%,中朝边境贸易往来中的结算量约为45%,中俄边境贸易中的结算量约为15%,人民币成为与这些国家边境结算中的主要货币。

2009年7月,国务院批准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个城市的365家企业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6月,试点地区由5个城市扩大至20个省、市、自治区,境外区域则由我国的香港、澳门以及东盟扩展至全球,试点业务范围进一步明确为跨境货物与服务贸易以及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仅为35.8亿元,而截至2010年12月底,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已由试点初期的365家扩展至67724家;2010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攀升至5063.4亿元,为2009年的141倍,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三)人民币具备成为区域储藏货币的条件

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发挥国际货币职能,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人民币要发挥国际货币储藏手段的职能,不仅要保持其币值稳定,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其国际流通量不足的难题。

从图1中可以看到,美元仍然是当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相当长的时间内任何其他货币都难以取代美元的地位。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国际性储备呢?从国际经验来看,在金本位时代,英国通过资本输出向世界各国输出了巨额的英镑;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通过经常项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美元流动性;20世纪80 年代,日本则通过大规模跨国投资向各国提供日元资金。

近年来,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如图2所示)但其规模占全球的比重仍然很小,2004年为0.74%、2005年为1.3%、2006年为1.53%,这样的狭小规模显然难以支持未来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但是我国拥有强大的国际贸易地位和稳定的人民币币值使得人民币完全具备成为区域储藏货币的条件。

在中国货币的对内价值上,近年来我国一直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2004年我国通货膨胀率为3.9%,2005年1.8%,2006年1.5%,2007年4.8%,2008年5.9%。总体来看,人民币对内仍然保持了稳定。在人民币的对外价值上,自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保持着较强劲的升值势头,但升值幅度较平稳,同时,由表2中可以看到,中国国内充足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币值的坚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人民币被世界广泛接收提供了坚强后盾。

一个国家经济规模越大,并且拥有自由的金融、资本和外汇市场,那么以该国货币计价的交易就越大。所以,从规模的经济性来看,交易成本、信息成本等都会下降,同时流动性将会增大。如此以来该种货币将作为资产货币被多数国家接受。这种货币不仅作为储备手段而且作为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的职能也会提高,从而产生良性循环。就如同克鲁格曼所说的“作为国际货币使用,将提高该货币的有用性,这里存在一种循环的因果关系”将会实现。

(四)市场驱动和政府支持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

过去的2010年被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元年”。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启动之初的5个城市,现已扩大至20个省市区,参与的出口企业从之初的300多家扩大至近7万家,同时境外地域由我国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2011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又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境内机构以人民币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为了缓解“出海”人民币投资无门的尴尬,201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允许境外机构以人民币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人民币回流境内打开“一扇窗口”,增强了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在市场驱动加上政府顺势而为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蓄势待发,稳步推进。

综上所述,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发挥国际货币职能的条件在不断成熟,但是要想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不仅要在增加其国际流通量上继续努力,关键还要其金融服务市场和金融资本市场更加开放。只有国际范围流通量和市场都达到国际化的标准,人民币国际化才能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菊地悠二,陈建,朱绍文.日元国际化进程与展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平,刘沛志,于茂荣等著.亚太地区货币合作与协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沈晗耀.论局部金本位―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9(10)

4.邵鹏斌.美元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J].经济学动态,2009(10)

5.胡晓炼.市场驱动、顺势而为,扎实推进人民币跨境业务开展[J].中国金融,2010(1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省域FDI竞争互补性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运行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