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时间:2022-04-29 11:58:18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梅妙聪,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

“支架”(scaffolding)原意是建筑行业中搭“脚手架”用的支柱和木板,这里用来比喻对学生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简言之,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习任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逐渐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支架式教学提倡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借助他人如老师或学生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支架结构是指教师在语篇意识的指导下,在教学中通过铺设关键词、关键句的方式,由易到难,层层铺垫;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逻辑严密。如果把语言教学比作一棵大树,那么主要的语言点就为主干,带动旧知等相关知识的滚动,逐渐形成丰满的树状型支架。

一、搭脚手架——激活学生知识储备,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点

“最邻近发展区”,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儿童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根据支架式教学的定义,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以下,我以夏恩力老师执教的“A better tomorrow”一课为例,说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教学片段1】

步骤一:通过字母游戏引入本课主人公Shooby and Dooby,接着复习了形容词long/short/tall等等。

教师边听边在黑板上写下以下形容词:long,big, short, tall, small, heavy…

步骤二:夏老师在黑板上画两把尺子,呈现出longer,shorter以及本课的句型结构:A is…er than…B.(见图1),通过两根尺子的比较,帮助学生搭起了最底部的语言支架。

Ruler 1 is longer than Ruler 2.

Ruler 2 is shorter than Ruler 1.

步骤三: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圆球和一个小圆球,呈现出bigger,smaller,再在两个圆球外画两个圆球(见图2和图3)。通过继续添加球,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语言支架,让支架在不断的输入与输出中更加巩固。

Ball 1 is bigger than Ball 2.

Ball 2 is smaller than Ball 1.

在这种含有信息沟的交流活动中,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从不熟悉的、未知的信息到熟悉的、已知的、激起学生好奇心的信息,形成了一个自然的过渡。在层层设计推进的过程中,自然地实现了从形容词的原级到比较级的过渡,为学生正确理解比较级搭建了平台。

在搭建支架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教师语言的示范性,保证输入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示范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能充分反映出教师本人的气质和人格,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要始终把课堂当做学生呈现情景、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开展活动和进行语言交际的舞台,通过这一舞台传递信息,营造氛围,在各教学环节中将知识演绎到位,声情并茂地给学生直观而深刻的印象。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语言模仿能力,而且教师的语言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渠道。所以小学英语教师要从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做起,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做好示范,注意语言运用过程中的语调、停顿、连读等。如在本案中,教师对于形容词的比较级“big—bigger,long—longer,heavy—heavier”通过口型不断示范,保证输入的量。教师在教授新单词时,一定要让“嘴巴”做到张弛有度,读准音;让“眼睛”掌握好方向,看好词形;让“耳朵”竖起来,定其音准;让“小手”动起来,拨起忆痕。

2.增加语言重复率,凸显重点

输入内容有难易程度之分,在给学习者提供语言输入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应有意识地把握语言输入内容的难易程度。重复输入重点、难点,重复时可以用不同形式的复习方法以避免单调刻板。在夏老师的课中,我们不难发现,她通过简单的简笔画的添加,不断地“重复”和“凸显”重点句型。通过图片的添加来改变情景,不断地让新的语言材料得以重复和凸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言知识的内化和习得。

3.尊重个体差异,保证语言输入

从心理学角度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输入是输出的基础,语言输入的难易度要以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整体理解水平为基准,在输入时根据个体差异适当地增加一些输入,帮助学生更好地输出。在夏老师的课中,为了尊重个体差异,她让学生在组内合作,并允许少部分学生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允许有能力的学生能跳起来摘到果子。

二、进入情景——创设教学真实语境,挖掘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

刘兆义老师特别强调: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任何学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景、社会背景下进行的。自然语言产生于情景之中,活动受情景制约,说话总是由一定的情景所诱发。语言交际活动只有在一定的具体情景中才能实现,没有情景就没有语言交际活动。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识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学习者就是在不断的“同化”与“顺应”中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学片段2]

夏老师通过简笔画的不断添加,重复了语言的使用频率,并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学生的语言支架不断地被稳定之后,夏老师设置了两只小猪跷跷板的情景图(见图4),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英语。

S1: Pig 1 is bigger than Pig 2.

Pig 2 is smaller than Pig 1.

Pig 1 is heavier than Pig 2.

Pig 2 is lighter than Pig 1.

Pig 1's mouth is bigger than Pig 2's, etc.

情景教学激活了小学英语课堂,点燃了学生的智慧,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因此,我们教师要从“童心”的角度去创设有效的情景,引领学生轻松地走进英语知识的殿堂。

三、独立探索——设置自主探究任务,点燃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因此在探索开始前,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分析问题。如夏老师正是通过情景的创设,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即发现了形容词比较级的规律。

[教学片段3]

让学生读课件上的单词以及形容词的比较级,让他们在读中感悟比较级的规律。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提示学生,帮助学生沿着语言框架逐步攀升。接着,慢慢放手让学生独自去探索。本课中,夏老师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语言支架比较稳定之后,让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索。在学生对形容词的比较级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之后,夏老师设置了一个阅读活动,让学生自己带着任务去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Who is Shooby? Who is Dooby? Who is heavier/bigger/fatter?学生通过阅读,内化了已经学习的知识。

四、协作学习——提倡小组合作模式,共享语篇知识的拓展点

支架式教学模式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参与讨论和交流,共享智慧。通过协商与讨论,学生的语言使用量提高了,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而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协作学习的基础上达到了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与运用,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本课中,夏老师让学生讨论:Who do you like better,Shooby or Dooby?学生被分成小组,通过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后,重新经历了知识的学习过程,教师此时只是充当着指导者的角色。在协作学习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协调发展。在学习中,他们经历着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组内合作——组际展示的过程。

[教学片段4]

步骤一: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并完成以下提问

Q1:Who is Shooby?

Q2:Who is Dooby?

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教师提供帮助,让他们尽可能用语言结构来回答问题。

步骤二: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表演

教师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帮助其建立语篇实体,将新旧知识巧妙结合,使英语学习成为不断滚雪球的过程,不断形成语篇。

五、效果评价——给予激励性评价,找准语言能力的提升点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包括个人的自我评价和集体对个人学习的评价。这种评价依然是与问题探索过程融为一体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在学生表演完之后,夏老师也不忘及时评价学生:Who likes Shooby? Who likes Dooby?然后,当场打开实物投影仪,画下最佳表演者现在的卡通人物形象,又描绘出最佳表演者未来20年后的形象,把孩子们的现在与将来作对比。以学生身边所熟悉的素材,为学生成功搭建了一个乐于表达的平台,最后真正实现了用所学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根据课型、学生特点,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达到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上一篇:浅谈对老弱病残犯自杀事故的预防 下一篇:关于铆接疲劳裂纹产生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