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农户信贷供给行为研究

时间:2022-04-29 10:26:45

农村信用社农户信贷供给行为研究

[摘 要]农户贷款难是我国农村存在的现实问题,农村信用社对农民信贷行为经常表现为供给行为甚至“惜贷”。本文从农民信贷难的现实出发,总结了信用社信贷供给行为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归纳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农户信贷 供给行为

农业生产过程并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其中夹杂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影响,导致农业资金的流出大于流入。为了维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就需要国家对农业实施必要的保护,其中就包括实施保护性的农业信贷政策。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对农业生产的投资,直接决定着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供给,也决定了自己的收入多少。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时甚至入不敷出,使得农户对农业的投资很少。农户信贷是农业信贷的主要形式,但现实中,农户信贷需求与农村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存在较大差距和矛盾。而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信贷市场中专职服务“三农”的唯一的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呈逐年下降态势,其对农户的贷款行为表现为“信贷配给”甚至是“惜贷”。农业信贷供需上的矛盾成为了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民发展的最大障碍。

一、信用社对农户信贷供给行为产生的原因

1.政策和市场因素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总体上与国家的的相关政策相符。但是由于地方性的差异,有的地方相关配套政策没有跟上,而当地政府短期内追逐效果的目的性较强,使得当地的农业发展主导方向不明确,过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强调市场主导而忽视了本地的资源。更有甚者,一些地方行政干预农业生产的现象严重,盲目的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这样做不仅影响了当地农业支柱产业的形成,更制约了农业的深层次开发。如鄂东某县前几年为发展蚕桑,要求农民大面积种植蚕桑,当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后。蚕桑卖不出去,又挖掉蚕桑,后来市场稍有好转,又重新种植蚕桑,不行后又挖桑,形成“种桑、挖桑、再种桑、再挖桑”的怪事,结果不仅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也使信用社贷款受到损失,挫伤了农民生产和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农业毕竟是一种投资大、周期长、收益小的行业,农户信贷本身就没有什么利润,从信用社的经营角度看,对这种低利润的农业生产本来就不愿意给与贷款,从而促使供给行为的出现。这时在加上某些地方政府,不适当的农业结构调整和行政干预,更加剧了信用社对农户信贷的不确定性,从而加剧了“惜贷”现象的发生。

2.资金因素

资金因素也是造成信用社对农户信贷供给行为的重要原因。在多年各种矛盾的积累和大气候的影响下,作为农户信贷发放的主体---农村信用社,在以往的信贷中,死账坏账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严重,信用社本身的资金出现严重的问题,这直接对供给行为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信用社的资金紧张主要表现在:一是不良贷款的比例过于庞大,使得信用社丧失了原有的对农户信贷的能力;二是有些信用社存在着严重的亏损问题;三是由于信用社自身的一些缺点如异地汇款几度汇款,但是到账速度慢,用户很难获得高效满意的服务,从而使得客源的减少,信用社业务不断受到外来的冲击,筹集资金的能力越来越低。

3.农村信用环境因素

在现在的中国农村,尤其是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偏远山村。村民对信贷的理解偏差较大,缺少法制观念,对信贷还本付息的了解不够。基于这种现状信用社信贷的风险不言而喻,而且现在社会上司法机关的效率不高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信用社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也在情理之中。在这种状况下,迫于无奈信用社也只好采取消极的态度,听之任之,放任这种不良贷款行为,造成信用社的亏损。另外,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的强行干预,强加于信用社头上一些贷款任务,而这些贷款大多也是有去无回。基于上面这两种情况,信用社不得不对农户信贷持谨慎态度,供给行为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4.农户因素

不管是对于农户还是对于信用社,信贷的难点都可以归结到偿还能力上。就目前农村的状况而言,农户联保、低压担保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很多农户正是由于信贷保证条件的不齐全而得不到信贷帮助。就农户的抵押物品来说,由于农村地处偏远,抵押物无法进行公证和过户,实际上抵押物在法律意义上没有任何价值,加之农民本身收入较低,对大额的信贷业务来说,信用社风险过大。所以一般情况下,非本行的存单作为抵押,信用社不会发放大额的信贷业务。而单纯靠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很少有大额存单作为抵押,所以就导致了信贷业务的停滞和信用社的供给行为。

5.贷款机构因素

一是由于最近信用社不断对内控机制进行改革,对贷款实行了责任追究制度,对发放死账坏账的信贷人员进行严厉的惩罚,致使很多信贷人员都抱着“能不放贷就不放贷”的心理。而且信贷发放与“工效挂钩”的人事制度的实施,更加剧了信贷人员的心理压力,受个人利益的驱动,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二是信用社繁琐的贷款手续,使很多的贷款农户望而却步。如基层信用社只能办理5000元以下的贷款,5000以上的贷款就要交由县联社处理。三是信用社在农户的等级评定中,在信用社入股或者拥有股金的农户才能评定为一、二等,而只有一、二等的农户才有资格享受信贷业务,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信用社信贷业务的局限性。四是有些信贷人员工作态度不积极,靠关系、人情贷款的情况严重存在,而那些真正需要贷款却没有“门路”的农户确是难获贷款。

二、解决农村信用社农户信贷攻击行为的建议

1.继续推广小额信贷组织

广大的农村农户所能参加的经济活动局限性较大,往往是以农业、小手工业、小商业等规模小、利润薄、风险大的微型经济活动,但是这种小型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却十分明显。所以这就要求为其提供资金来源的信用社,必须要做到合作性和制度性相结合,一方面信用社要得到国家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信用社要以帮助农户筹集资金为目的。信用社要对信贷农户的生活情况非常了解,并要监督农户资金的使用和归还资金的能力。而大力发展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正是满足这种条件的可行性方法。

2. 完善农村金融竞争机制

从现在的农村金融机构来看,虽然有农业银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但是真正对农户有信贷行为的只有信用社一家,这就使得农村的信贷市场缺乏竞争对手,而信用社的金融品种少,农户信贷行为需求确是多种多样。要想改变这种垄断性的局面,就必须打破原有的合作性质的限制,大力发展商业性金融机构,通过有序的竞争,利用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国家可以利用商业银行追逐利润的特点,通过对利率、税收、优势项目等手段,让商业银行认为投资三农是有利可图的,通过政府,把各种金融机构吸引到农村投资上来。此外,为了打破信用社的垄断地位,还可以在严格市场准入制和加强金融监督的前提下,鼓励民间金融机构的参与,这也是丰富农村信贷市场环境的一种可行性办法。一方面通过建立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民间借贷融资机构合法化,并通过法律监管和内部监管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加强打击力度,防止非法借贷行为的发生,杜绝高利贷,保护正常的金融环境。

3.加强农户信贷能力建设

信用社农户信贷攻击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户信贷能力。为了加强农户的信贷能力,首先,由于大多数的农户文化水平低、对金融信贷的了解不足,不知道如何通过外部资金的利用来发展自身的方法,所以信用社应该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和典型示范等手段,增强农户的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其次,在担保品不足的情况下,农户的信用情况直接影响着信贷行为能否实现,所以应该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确立农户的信用等级,建立完整的农户资信档案,以便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用状况完全了解,从而对符合条件的农户予以发放贷款,使农户真正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农村金融服务。再者,加强担保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农户联保制度。最后,通过土地使用权、农户房屋、车辆等固有资产来作为抵押品,提高农户信贷行为的成功可能性。

总之,造成信用社农户信贷供给行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从农村的特点出发,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农户贷款的可行性,才能使农户自身和整个农业生产领域的到长久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清华,信誉、财富与农村信贷配给――欠发达地区不同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行为研究,财经研究,2009,35(8)

[2]王晓军,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产品供求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7)

[3]李沂,中国农户借贷行为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24(5)

上一篇: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途径 下一篇:中美股市的联动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