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生应成独立执业者

时间:2022-04-29 09:58:40

社区医生应成独立执业者

自古以来医生都是独立执业者,只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合作化高潮的到来,中国把这些独立执业的医生变成了在医院里分工负责某一个小器官管理的工匠。西医学的引进不仅带来了抗生素和手术刀,还带来了机器化大生产的医疗设备。一时间,人们宁肯相信设备,相信药物,就是不再相信医生了。医生只是开药的工具,没有设备和药物的医生一钱不值,即所谓“西医看门、中医看人”。

其实,西方也经历了一个由社区诊所向大医院发展的扭曲历程,只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它们才猛醒。因为国家大量投资兴建的大型医院,并没有创造出奇迹,而是使社会死亡率处于某种“停滞”状态。

在媒体和议员的质询下,流行病学家回答了这个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临床医学时代基本结束了。因为随着和平时代到来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就像工业时代让位于信息时代一样,临床医学时代开始让位于“后医学时代”。

这个新的时代的特点是:卫生革命面对的不再是营养不良、寄生虫病和感染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癌症等慢性疾病成了人们普遍遇到的问题。对待这些疾病,医生们发现,没有有效药物可以治愈疾病,只有有限的药物通过持续服用能够控制疾病的发展;行为改变是预防疾病发生的主要手段。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医学院校开设社区医学课程,美国于1969年成立全科/家庭医学会。欧、美、澳都相继不再新建大型医院和医疗中心,并严格控制医院床位的发展,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从而开始走社区卫生服务的道路。

慢性病的发展告诉人们一个浅显的道理,人体是复杂的,历经数十万年进化的人体,其生活方式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在短短的20年中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人们不再支出体力,静坐成了人们劳动的基本方式,食品之丰富,只能以热量过剩来形容。而个人的精神压力、竞争带来的愤怒和孤独所产生的问题又是自己难以释怀的。慢性病的低龄化更是凸显了我们这个穷国在20年时间里突然变富后带采的对于健康的负效应。

流行病学告诉我们,大医院的建设其实只是为1.5%的患者服务,大多数人的疾病是不需要到大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的。相当多的疾病,是自愈性和照顾型的。何况我们人体内还具有天然的抵抗力,也需要不断地练兵以适应外界变化的形势。但现代的自我保健绝不是自己看几本书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专门的保健医生给予关心和照顾。结论就是:我们需要那种对我们自己及家庭给予长期关注和帮助的医生――家庭医生。

上一篇:国内家庭医生渐趋升温 下一篇:林老板为自已请了一位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