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胶剂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29 04:35:16

解胶剂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介绍了陶瓷解胶剂在实际生产中的选用及使用原则。经过大量实验,获得了解胶剂在陶瓷生产中应用的基本规律。正确应用解胶剂,对提高陶瓷泥浆或釉浆的性能、减少浆料水份、降低干燥能耗,以及保证陶瓷产品品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陶瓷;解胶剂;应用;节能降耗

1 前言

随着中国陶瓷工业的快速发展,陶瓷原料进一步消耗,尤其是优质陶瓷原料逐渐消耗殆尽,传统上不能应用的陶瓷原料也逐渐被陶瓷厂家认可并重新应用,其原因在于陶瓷化工原料的发展。随着陶瓷生产工艺的发展,陶瓷机械、原料、化工及相关陶瓷技术,也遇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就陶瓷化工部分的解胶剂(也称陶瓷解凝剂、减水剂、电解质)来说,由上世纪90年代的三聚磷酸钠(STPP)、水玻璃Na2O・mSiO2・xH2O(液体)、纯碱(Na2CO3)、腐植酸钠等单一化工原料作解胶剂,发展到目前的复合解胶剂(无机-无机,无机-有机),且形态由单一的固态到液态(如:有机高分子材料),阳离子型到阴离子型。对于不易解胶的陶瓷原料,如:超白低温砂、膨润土、镁质土、矿渣、陶瓷污泥、抛光泥等,只要应用得当,均具有解胶的效果,以确保浆料工艺参数、减少水份、降低干燥能耗,实现绿色清洁生产。

2 解胶机理

关于解胶机理,已有众多的专家对其进行阐述,其中的观点仍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但业界比较认可的解胶机理主要有三种。

(1) 阳离子置换

通过阳离子置换的方式,可以改变胶粒的双电层厚度,使双电层厚度增加,ξ电位上升。如:粘土的阳离子交换过程如下:

Ca-粘土+2Na+―2Na-粘土+Ca2+(沉淀钙盐) (1)

Mg-粘土+2Na+―2Na-粘土+Mg2+(沉淀镁盐) (2)

粘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大小的情况如下:

H+>Al3+>Ba2+>Sr2+>Ca2+>Mg2+>NH4+>K+>Na+>Li+

即左边的离子能置换右边的离子,自右至左交换容量逐渐增大。

粘土吸附阴离子的能力较小,其顺序如下:

OH->CO32->P2O74->PO43->CNS->I->Br->Cl->NO3->F->SO42-

(2) 空间位阻效应

通过空间位阻效应,在离子间起阻尼和间隔作用。

(3) 螯合效应

螯合效应即通过复合物的引入,使阳离子产生键合,形成络合物,降低离子间的引力,补充空间位阻效应。螯合物是配合物的一种,在螯合物的结构中,一定有一个或多个多齿配体提供多对电子与中心体形成配位键。螯合物通常比一般配合物要稳定,其结构中经常具有的五或六元环结构更增强了稳定性。所以螯合物的稳定常数都非常高,在陶瓷泥浆或者釉浆的解胶中,同陶瓷浆料中的阳离子,尤其是多价离子形成更为稳定的螯合物,降低了离子间的引力,从而降低了浆料的粘度,起到解胶的作用。另外,螯合物还可以掩蔽金属离子,提高了浆料的稳定性。

3 陶瓷坯料解胶试验的内容

3.1 试验原料

3.1.1坯料

本试验所采用的坯料为佛山石湾鹰牌陶瓷有限公司的超白面料SHW、普白底料HY,G陶瓷厂抛光料、LM厂瓷质仿古砖坯料等。另外,2#与3#试验为佛山鹰牌陶瓷有限公司的HY底料,其坯料的化学组成相同,但3#引入膨润土10%,替代2#中的部分粘土(水洗泥及黑泥),将配方中的化学成分调整至合适的比例,要求其主要成分偏差小于0.5%。试验用坯料(晒干或者自然晾干)预先粉碎,全部通过8目筛(粒径

3.1.2解胶剂

本文中的解胶剂采用的是佛山市富威顺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解胶剂,L01和L02为液体解胶剂;德国司马化工的DOLAPIX-PC67为有机液体解胶剂;其余的为固体解胶剂。固体解胶剂全部研磨成细粉并混合均匀备用。解胶剂的化学组成如表2所示。

3.2 试验设备及仪器

本试验所采用的设备及仪器为电子天平、NDJ-5型涂-4粘度计、比重杯、秒表。

3.3 试验步骤

(1) 同一组实验,固定用相同的快速球磨机、球磨罐和球石,将球磨罐及球石(料:球≈1:3,球石级配为大:中:小≈2:5:3)预先用干毛巾把水擦干,减少因水份、料球比、球石级配以及球磨转速等因素对试验结果(浆料水份和细度)造成的误差;

(2) 在0.01g精度的电子天平上分别准确称取坯料和水(依据试验条件表3);

(3) 在0.0001g精度的电子天平上精确称取相应质量的解胶剂;

(4) 将坯料、水、解胶剂加入球磨罐中,再进行快速球磨,球磨时间依据所生产陶瓷砖的细度工艺参数而定。

(5) 采用NDJ-5型涂-4粘度计检测浆料的流动性(即采用100g的标准测试杯,杯口直径为4mm,测试其流动性),连续测试三次,并记录每次测试所用的时间(记为:流速1、流速2、流速3)。

(6) 浆料密封静置24h后,用搅拌机以相同转速搅拌2min,用NDJ-5型涂-4粘度计连续检测3次(记为:24h流速11、24h流速12、24h流速13),衡量触变性,通过流动性的差异大小来反映触变性大小。差异越大,触变性越大,反之越小。

4 陶瓷坯料解胶试验及结果分析

本试验条件依据车间生产工艺参数(水份、细度、流速、比重等)来确定试验的料水比、球磨时间等方面的性能指标,详情如表3所示。

4.1 超白SHW面料解胶试验及结果分析

超白SHW面料中所采用的解胶剂为B-20#,添加量为0.30%~0.85%。不同含量的解胶剂对SHW面料解胶效果见表4及图1、图2。

由图1和图2可知,采用B-20#解胶剂对SHW坯料解胶时,随着解胶剂含量的增加,其流动性先增加后降低,当解胶剂的含量为0.55%时,流动性最好,所以此时解胶效果最佳。但沉淀24h后,其流速时间由31s增加到35s,但最佳添加量增加基本同球磨后吻合。所以当解胶剂含量在0.55%时,说明该坯料采用B-20#解胶剂比较合适。当解胶剂的含量低于0.45%,解胶剂用量不足,浆料解胶不好,粘度增大,流动性差;尤其当其含量低于0.4%时,在生产上表现为浆料出球慢,容易产生浆料放不尽,过多的浆料停留在球磨机内。导致这部分浆料在第二次球磨时增加球磨时间,造成部分过度球磨,细度偏细,浆料粘度适当增加。

4.2 HY底料和HY-1底料的解胶试验及结果分析

采用不同的解胶剂对HY底料和HY-1底料进行解胶,两个坯料的化学成分相同,但HY-1底料中引入膨润土10%代替HY-1底料中的部分粘土,即坯料中的矿物组成有差异。由于坯料矿物组成的差异,以及各种解胶剂的解胶规律不同,所以即使在同一水份下,流动性差异也较大,甚至没有完全解胶、无流动性,不易进行试验比较。因此,将水份调整到33.33%、35.48%、37.5%进行试验对比。水份高,说明难解胶。不同类型的解胶剂与浆料的粘度关系如表5所示。不同解胶剂对HY和HY-1坯料的解胶效果如图3所示。C-30与不同液体解胶剂对HY和HY-1坯料的解胶效果如图4所示。

由图3、图4可知,引入膨润土后,坯料难解胶,而且最佳添加量有所增加,用C-30作解胶剂,水份为35.48%时,HY坯料的最佳添加量在0.5%~0.7%,流速为40s~45s;但引入膨润土10%后,解胶剂添加量增加到0.6%~0.9%,流速为45s~50s。另外,在采用C-30解胶剂的基础上引入液体解胶剂PC-67、L01、L02后,解胶效果均有改善,并且解胶范围拓宽,这在实际生产中容易控制,不会因泥砂料的波动,导致浆料粘度大幅波动,喷雾干燥后粉料颗粒变化大,易造成后期缺陷较多。尤其在水份过高(38%以上)的情况下,粉料多假性颗粒,微粉多,压制后砖坯容易出现分层、裂砖等缺陷。

4.3 G厂抛光砖坯料解胶试验及结果分析

解胶剂C-30对G厂抛光砖坯料解胶过程中,水份分别以32.2%(即坯料土样:200g,水95g)、33.3%(即坯料土样:200g,水100g)进行试验。

(1) 水份为33.3%的解胶

本文中解胶剂C-30对G厂抛光砖坯料解胶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解胶剂C-30对G厂抛光砖坯料的解胶效果如图5所示。静置24h后,解胶剂C-30对G厂抛光砖坯料的解胶的触变性如图6所示。

(2) 水份为32.2%的解胶

C-30解胶剂在G厂坯料配方中解胶规律如表7所示。静置24h后,C-30解胶剂在G厂坯料配方中解胶规律如表8所示。其解胶效果如图7、图8所示。

由试验数据和图7、8可知,G厂坯料的解胶,采用C-30解胶剂最佳点在1.2%~1.4%之间,触变性有所右移,即解胶剂的加入量适当增加,触变性会变好,浆料粘度降低。

4.4 LM仿古砖坯料的解胶试验及结果分析

LM瓷质仿古砖坯料的解胶,主要是解胶剂的添加量较大,采用C-30解胶剂比较合适,最佳加入量在0.9%~1.0%时,水份可降低至32.25%,LM厂仿古砖的解胶规律如表9所示。其解胶剂的解胶效果如图9所示。

由实验数据和图9可知,LM厂仿古砖坯料的解胶主要是添加量较大,当解胶剂C-30的添加量在0.8%~0.9%时,其触变性也较大。静置24h后,流速由25s增加到40s以上。因此,结合触变性,其最佳的加入量为1.3%。

5 结论

通过上述大量的实验证明,在陶瓷生产工艺过程中,解胶剂对浆料的解胶好,即粘度低、流动性好。浆料流动性好,喷雾干燥造粒的粉料颗粒形状及颗粒级配也就较好,从而后期压制时粉料布料性能(颗粒形状、级配、密度等)更好,降低了后期工序缺陷的产生机率。另外,解胶剂的选择以及添加量的合适与否,对浆料的性能均有很大的影响,如:水份、细度。如果选择了合适的解胶剂,并调整至最佳添加量,在浆料粘度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可将水份降到最低,从而提高球磨效率及产量,降低能耗。同时,也降低了喷雾干燥能耗,为实现清洁生产、降低成本、节能降耗做出贡献。

影响坯釉料解胶剂的因素及注意事项有如下几个方面:

(1) 配料配方的变化对解胶效果的影响

因坯料配方组成的变化,尤其是矿物组成的差异,对解胶剂的类型、添加量均有不同要求,既使是同一陶瓷企业,由于泥砂料批次间的波动(尤其是均化不足),对解胶剂的添加量都有不同。原料堆场大,原料均化越充分,浆料的解胶越稳定;而堆场小,频繁进料的解胶多数不稳定,通常这些就是浆料流动性波动较大的原因。一般在选解胶剂时,在泥砂料使用前,需做小试和中试试验,取配方所用的泥砂,晒干或者自然晾干,粉碎(过8~10目筛),经过小试确定解胶剂的类型及最佳添加范围,然后再进行中试,再进行大生产。一般华南区域,添加量在0.4%~0.8%,少数在0.3%~0.4%或0.8%以上;华北区域在0.6%~1.0%范围;另外,不同产区对解胶剂类型要求也不同。实际应用时均需试验确定,以达到最好的解胶效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

(2) 陶瓷原料的风化程度对解胶效果的影响

一般风化时间长,越容易解胶,即原矿解胶一般比次生矿难解胶。好的解胶剂在配方中的添加量也相对较少,其成本相对降低。反之,添加量变大,解胶剂成本高。

(3) 水质对解胶效果的影响

一般生产用水或者浆料中含有Ca2+、Al2+、Mg2+、Cl-、SO42-等离子较多的,解胶剂相对较难,且触变性较大,如:在沿海地区、华北地区,采用抛光线污水(因为污水中Ca2+、Mg2+、Cl-、SO42-等离子浓度相对较高)较高的企业,解胶成本一般较高,添加量较大,浆料水份高。另外,污水处理的净水剂对解胶也有影响,而且影响较大,如:聚丙稀铣胺、聚合氯化铝、明矾等,对这类影响解胶的物质,更应慎重使用并选择合适的解胶剂,才能降低解胶成本。

(4) 浆料温度对解胶效果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温度高,浆料粘度低,流动性好;温度低,浆料粘度高,流动性差。所以在冬季浆料一般流动性会比夏季差5~15s,甚至更多。如果已经通过实验选择了合适的解胶剂,且添加量也选择较佳时,流动性还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可适当提高浆料水份,以适应生产工艺参数。

上一篇: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 下一篇:Jiwu Wuqie: Inheritor of the Yi Ethnic M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