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同认可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比研究

时间:2022-04-28 09:36:17

大学生不同认可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比研究

[摘要]大学生评教认可度是指大学生在评教活动中对各任课教师的认可程度。文章在对某地区三所高校的学生评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自编的《课堂教学行为观察表》,对学生认可度高与低的两组教师,在目标导向、激励与强化、组织构造、课堂秩序、教师的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五个维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认可度高与低两组观察对象在目标导向、组织构造、课堂秩序和教师的领导方式和课堂气氛四个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在激励与强化维度上则不存在差异。

[关键词]认可度 大学生 课堂教学行为 评教

[作者简介]林宜玉(1965-),男,贵州黄平人,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与成人教育。(贵州 凯里 556000)李浩泉(1968-),男,四川广元人,华中师范大学在读博士,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史。(湖北武汉 430079)

[课题项目]本文系凯里学院“十一五”规划课题2009年度一般项目“大学生不同认可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比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0910)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176-03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国内高校普遍采用各种形式的大学生评教。“学生评教就是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活动。”尽管学生评教在教育界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有的学者认为“学生评教是和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同行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等构成高校内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学生评教的科学性本身受到置疑”,但目前学生评教已在诸多国内大学盛行并被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手段则是不争的事实。本研究采用实证的方法,通过对大学生评教不同认可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自然观察,并通过量化分析,试图为学生评教的合理性寻求到令人信服的证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某地区的三所高校。这三所高校近三年(2006~2007、2007~2008与2008~2009三学年的第二学期)参与评教的教师分别为:A校,524名、562名、621名;B校,425名、432名、445名;C校,345名、356名、367名。分别剔除各校新调入或调出(包括外出学习)人员,各校三次评教均参与的教师数量分别为504名、416名及338名。然后利用各校近三年“WEB网上教务办公管理系统”中学生评价教师的评价资料,通过分别计算各校近三年各教师所得评价分数的标准分的平均分(因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以班级为单位,故不宜将其各自的得分直接相加,于是就通过计算标准分的方式使各位教师在不同班级所得的标准分可以相加;又因每位教师所任教的课程门数不一样,故通过计算各自的平均分,从而使各位教师在各校范围内可以排序),然后在各校范围内排序(在排名中发现,可能是由于公共体育课程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任教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师认可度普遍较低,为了保证观察对象的代表性,特剔除这部分教师,故三所学校参与排名的教师人数分别为472名、392名和320名),前30%为认可度高的教师,后30%为认可度低的教师,三所学校分别得到认可度高与低的教师为142名、119名和96名。这样三所学校共计得到认可度高与低的教师为357人。最后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抽取认可度高与低的教师各10%,得到认可度高与低的教师各36名,共72名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教师40名,女教师32名;1~5年教龄的30人,6~10年教龄的24人,10年以上教龄的18人。这些教师任教的课程涵盖人文、社会、自然诸学科,任教年级覆盖大一至大四各年级,在职称、学历、职务等分布方面也不存在差别。

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自制《课堂教学行为观察表》,该观察表根据柳夕浪教授《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一书中对课堂管理行为分类的相关内容编制而成,旨在考察大学生认可度高与低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在目标导向、激励与强化、组织构造、课堂秩序、教师的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五个维度上是否存在差异。它共有16个题目构成,均为选择题,并都采用五级记分法。

3.研究步骤。第一阶段为设计《课堂教学行为观察表》。目的是寻求最能代表一般教师的又易于观察的课堂教学行为,并对各种准备观察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概念界定。第二阶段为实施观察。首先确定观察对象和实施观察的具体要求。首先是统一培训观察员,观察人员主要选取班级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以便于在自然的课堂教学背景下进行观察。通过统一每一位观察员对课堂教学行为中所准备观察行为概念的认识,使每一位观察员所记录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尽量做到同质,并告知必要的观察方法、技巧等。其次是确定具体准备观察的课堂。要求所观察的课堂教育活动类型都必须是新授课,而不是复习课、实验课、练习课等其他类型。同时要求同一位观察员对每一位观察对象观察3次,然后对每位老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记分取平均值。第三阶段是回收观察表,并分析资料。第四阶段为个别访谈。通过对某些观察对象的个别访谈,寻求相关现象的深度理解。

三、研究结果

1.差异系数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评教认可度低与高的差异系数(CV值)均在0.05~0.35之间,表明该样本的离散程度较理想。大学生评教认可度低组的CV值在组织构造与课堂秩序两个维度超出0.05~0.35之间,表明该样本的组织构造与课堂秩序两个方面的离散程度较大。

2.显著性检验。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评教不同认可度高与低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目标导向、组织构造、课堂秩序和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四个维度在统计学意义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激励与强化这个维度则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不显著。在此仅作简要分析,详细分析见下文。

四、分析与讨论

1.目标导向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是“具体教学过程的结果和学生的行为准则,它是学科课程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的结合和具体化”。确立教学目标,分析课堂教学任务,并恰当地陈述教学目标,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测与反馈矫正,实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向与调控,这是课堂组织管理的首要环节。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接受知识的特点,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呈现给学生明晰的目标,使学生知道该掌握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否则,一节课后学生不明白教师教学的旨意何在。表2目标与导向的研究维度之所以出现显著差异,就是大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对于教学目标明晰的教师,大学生认可度就高;反之大学生认可度就低。

2.激励与强化问题。如表2所示,大学生评教认可度高、低两组教师在0.05的显著水平上没有差异。我国有句名言:“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没有显著差异只能说明大学生评教认可度高、低两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在0.05的显著水

平上无多大区别。大学生是有情感、理智和充满需要的。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需要激励与强化。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一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一90%,以至更多。”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探求激励与强化机制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激励不仅可以鼓舞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进行自主学习、课外自学和创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因激励而培养起来的勇于进取、乐于竞争、善于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也是现代大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急需的重要素质。

3.大学课堂的组织构造问题。大学课堂的组织构造对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决定作用。课堂的组织结构决定了课堂的内部张力,课堂是否有一定的凝聚力与活力,是否围绕目标展开的关键在于师生对于课堂的组织构造。当今大学课堂普遍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由于师资力量与教学条件的限制,高校扩招规模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目前高校的班额普遍较大。按照统一标准、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分科教学,具有整齐划一、“批量生产”的特点。在课堂上,一个班额的教学集体,真正专心听讲的就是坐在前面几排的学生。由于班额大,不利于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此压抑个性的缺陷也暴露得越来越明显。有必要对高校班级组织进行改良,重新构造,包括改革单一的集体授课、同步学习方式,将全班同步学习与分组学习、个别学习等基本组织形式交替运用,扬长避短,动态管理。

4.大学的课堂秩序问题。课堂秩序是指“学生在可接受的限度内遵循的,对于特定课堂事件取得成功所必要的行为”,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保持和维护的课堂纪律。只有“遵守规则”,才能“秩序井然”。教学中的“序”,有时间序、空间序,更有社会秩序。有序,才有效率。课堂秩序的管理有个适度的问题,需讲究一定的管理艺术。一节课50分钟,如何导人,如何展开,又是怎样结束的,这里存在着各个环节先后顺序是否合理的问题,还关涉时间分配是否经济。它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生成绩密切相关,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秩序是在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没有适宜的课堂规则,就无良好的课堂秩序,可见,课堂规则不是可有可无的。对于课堂规则的分析不仅要着眼于它的条文内容是否合理,而且要考察它是如何生成、如何执行的。课堂违纪行为是指那些不遵守课堂规则,如上课看小说、睡觉、迟到、早退、逃课等。不能正常与教师、同学交往或参与课堂学习的行为,它在大学课堂上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各种违纪行为的出现将不同程度地干扰教学的进程,引起课堂秩序的混乱。教师要有效地加以制止,以促成学生参与正常的课堂学习。要求班干在上课前首先检查出勤情况并向任课教师汇报,严格课堂教学日志的填写,认真记录没有出勤的学生姓名。学生请假应及时向任课教师说明,教师要认真确认后方能签名。

5.教师的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问题。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是指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常常分为民主型、专断型和放任自流型三种形式。在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下,学生喜欢学习,喜欢与任课老师配合,课堂互动性强;在专断型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会感到挫折、沉闷,并对教师产生一定程度的反感;放任自流型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不稳定,纪律松弛,没有合作,推卸责任,呈现高校课堂无组织、无纪律、无目的的特点。在高校课堂管理过程中,部分教师习惯于决定一切学习计划、目标,并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不时地显示或证实自己的权威性,因此习惯一言堂、满堂灌,造成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教师过于严肃。目前全国高校逃课现象都很严重,与教师的课堂领导方式不能说没有关系。有关研究表明:“大学课堂基础课的逃课率25%以上;专业课的逃课率20%;哲学、历史等公开课的逃课率达到了50%。大学生中有逃课经历是82%,经常逃课的占11%。”高校教师应该养成民主作风,倾向于与学生一起共同设立学习目标,拟订学习计划,师生间经常讨论,共同维持课堂秩序,使课堂气氛活跃。加强师生交往与生生交往,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交往才能使课堂教学既促进大学生成长,又促使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做到教学相长。萧伯纳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只有营造交往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大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让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课堂心理气氛的不同,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的发展、社会化的进程产生不同的影响。

五、研究建议

第一,评价教师应采用标准分,以使评价趋于合理。第二,对学生评教认可度低的教师,有关部门应该关心他们的课堂教学组织行为的发展,使之向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方向发展,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第三,学生认可度低的教师应该主动自查、自省课堂教学组织行为。第四,评教要关注公共体育学科的特殊性。第五,高校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具有复杂性,学界应重视对它的研究,以提高育人质量。

[注释]

①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807.

②李文霞.试论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改进[J].教育与职业,2009(33):155.

③蔡连玉.“学生评教”一种过度阐释的制度[J].江苏高教,2009(1):78.

④⑧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1,192.

⑤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6.

⑥吴艳茹.以课堂秩序为中心的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D/OL].http://dlib.省略/kn&50/detail.aspx?dbname=CMFD2001&filename=2001006342.nh.2001-10-11.

⑦阳桂兰.高校大班课的课堂管理策略[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118.

上一篇:基于教学资源库的主题实践活动评价模型 下一篇:经济社会发展对女性高等教育的需求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