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措施

时间:2022-04-28 05:39:02

浅析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措施

摘 要: 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效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要。所以,为了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对此做出探究,从而进行合理科学的课堂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上,不少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不认真听讲,对亲身动手实践缺乏兴趣。因此,作者对如何进行合理课堂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式教育,同时增强教师上课效果做出一些探究,与此同时,提出一些自认为有效的课堂措施。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课堂活动 有效性措施

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探究和合作,需要教师采取合理的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有效性。这两年我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终于略有所得。

我发现在课堂上进行活动,让学生主动动起来,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有效性。再者,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教学不可避免地包含许多观察、实验、思考、研究和讨论,这些都说明生物学习有较强的活动性。合理的课堂活动既能展示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生物科目的兴趣。

除此之外,考虑到初中生喜欢探索、好奇心强的心理,在课堂上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但是在实际授课中,很多教师由于某些原因,如受教学进度所限,许多教师没能在课堂上进行相关活动或把课堂活动留到课外,让学生自主进行,更有甚者连教科书上的活动都简略概括了事。所以,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动探索,是初中生物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生物活动教学指将一些具有教育性、实践性、创造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添加到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性和整体素质的一种全新教学形式。

生物课堂活动教学种类大概有以下几种:游戏类、制作类、调查类、实验类。在这两年中我通过自身尝试,发现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从而利用好这几种课堂活动方式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前准备好课堂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动手

由于初中学生求知欲强,热爱探索。因此,教师应重视在课前引发学生对生物科目的兴趣。

如讲教科书上的某个实验时,老师不能将准备工作全部包办,应在课前让学生亲自试验,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经过亲身实践和课堂上教师适当引导后,学生对学到的知识会印象更为深刻。相反,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对实验进行单纯口述,学生自然觉得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以学生为主体策划课前活动

为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所以,教师计划活动时应把学生当做主体,对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学生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做出正确预估,从而科学地安排活动程序,使学生获得探究欲和参与感。

如设计“生态瓶”这个活动时,很多老师只给学生布置这个任务,完全让学生自主操作,很多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从而大大削弱实验效果。教师应该对此实验进行一些相关说明,如向学生说明一下活动的材料、注意事项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改善自己的动手、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不轻视教书上的活动

很多老师对教材中的原有实验不加以重视,基于一些老师或学校方面的原因,根本没有让学生亲自实践,对教材中的实验往往敷衍了事或在课堂上一句话带过。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教材中的实验之所以存在,自然有其合理性。应该说,现在使用的教材中的相关实验还是不错的。不但能使课本知识形象化,让学生亲自动手和实践,从而领悟生物学的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倘若教师能够合理利用好现有教材中原有的实验,则对提高课堂有效性和自身教学质量将大有裨益。

四、授课时多联系学生现实生活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接受课堂教学、理解学习知识的基础,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将生活中的相关经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书本知识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才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聊。

生物学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因此,生物科目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详细、细致地思考,设计出既联系他们实际生活又体现已有知识的课堂活动,使他们既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乐趣。同时教会他们从周围熟悉事物中发现生物规律,学习生物知识,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视野。

总之,知识于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很多地方我们都能进行生物教学。如果四处留心,一定发现许多教育环境、资源与途径,从而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效率。

由此,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丰富多彩且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动手实践以获得直接经验,使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动手操作中独立思考,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改善,极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提高和保证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的措施。

在生物课堂中进行合理、科学的活动,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又能够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和独立思考能力,防止学生在课堂上懒散、不动手脑的现象的发生,因此,我们要对这种方式加以提倡、实践。学生能在快乐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初中生物老师最大的愿望。

参考文献:

[1]文国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守菊.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的新追求[J].中学生物教学,2006(4).

上一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思考 下一篇: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加强化学实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