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中蕴含的数学之美

时间:2022-04-28 02:37:46

三角函数中蕴含的数学之美

摘 要:数学中充满着美的因素。如何去解读数学中的美?感受它、喜爱它。以三角函数为例,引领学生去感受数学之美。

关键词:美;学习兴趣;抽象美

美是能够引起人们愉悦或使人感到和谐、快慰或让人产生爱(或类似爱)的情感、欣赏享受感、心旷神怡感或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属性。通常我们所说的美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形式存在。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是数学中奇妙的、有规律的、让人愉悦的美的东西。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

数学中充满着美的因素。数学家徐利治说:“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所谓数学美。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关系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

数学美有别与其他形式的美。它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美妙的声音,没有动感的画面。它却是一种独特的美。它的美可表现在数学对象的外表:精美的图形、优美的公式、巧妙的解法。但总的来说:数学中的美还是深深地蕴含在它的基本结构之中,这种内在的理性美学生往往难以感受、认识和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解读数学的美,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热爱和追求,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笔者以三角函数为例,分别从以下几方面发掘数学中蕴含的美的因素。

一、对称美

数学作为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其中充斥着对称之美。有几何图形的对称,还有定理、公式的对称。而最易让学生感受,并产生强烈的视觉美感的莫过于几何图形、函数图象的对称之美。

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y=sinx的图象和性质”时,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计算列出x,y的对应值表。

2.让学生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画出函数图象。

3.利用图象观察和认识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4.教师演示利用计算机或图形计算器画出的图象,动态的展示y=sinx图象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

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画图,主动观察、探讨图象的性质。再由老师动态直观的演示这些对称性。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几何直观性。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认识“对称美”。

二、简单美

爱因期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只有借助数学,才能达到简单性的美学准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然界里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给孩子们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发掘数学的美,并逐渐引领学生进入美的天堂。

参考文献:

[1]刘萍.数学美的哲学思考.数学教育学报,1999(2).

[2]吴开朗.数学美学.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 江西贵溪第四中学)

上一篇:小学生古诗词诵读欣赏之我见 下一篇:小学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