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与省属高校教育国际化对策的研究

时间:2022-04-28 12:17:10

中外合作办学与省属高校教育国际化对策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进入提速阶段,中外合作办学规模逐年增大、层次逐年提升、模式日渐丰富,已成为中国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自身经验,从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全球意识,建立国际化教育理念;加快师资力量国际化建设;开设国际化优秀课程,开展双语或全外语教学;建立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库系统等多个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与省属高校教育国际化对策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省属高校 教育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15

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中国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自身经验,对中外合作办学与省属高校教育国际化对策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1 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全球意识,建立国际化教育理念

要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促进省属高校教育国际化,从高校的领导到基层的中外籍教师和辅导员都必须要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全球意识,建立国际化教育理念。首先,省属高校的领导要在立足于国情、省情、市情和校情的前提下,认真地对本校进行整体评价,审视本校所具有的综合价值和潜力,并针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以努力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与国际接轨,有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工作技能、合作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高水平、高素质、跨国家、跨文化、跨专业复合型国际化优秀人才为目标,对本校的发展进行综合规划。其次,要彻底抛弃传统、守旧的思想观念,不要担心中外合作办学和省属高校教育国际化是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会侵害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而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外合作办学和省属高校教育国际化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这一切都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要坚信我国的高等教育能够抵御各种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袭,而我们只有主动出击,迎难而上,用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去适应、去认识、去利用它们,而不能因噎废食、固步自封,否则不仅不利于中外合作办学和省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而且还会让自己脱离社会,脱离现实。同时,要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教育和管理体制改革,引进、消化、吸收各种先进的外国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经验中的精髓部分,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使之与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相结合,形成最适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外合作办学与省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理念。

2 加快师资力量国际化建设

师资力量国际化建设是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加快省属高校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支撑,中外合作办学与省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师资力量包含中国教师和外籍教师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虽然会因为中外合作办学协议、高校的规模和办学模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还是中国教师数量占据优势,国外教师数量较少。因此,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与省属高校教育的师资力量国际化建设就得从这两个角度入手,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战略。“走出去”,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让中国教师迈出国门,到国外去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另一方面,要从留学归国人员中选拔合适的中国教师,让这些拥有国外学习、生活和工作经验的留学归国人员运用国外的先进教学和管理观念与中国儒家教育观念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提升中外合作办学与省属高校教育整体的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引进来”,就是加大外籍教师的招聘力度,有计划、有目标、有选择地按照适当的标准从国外引进优秀、高质量的外籍教师,提升外籍教师所占的比重,不断充实省属高校教育国际化师资力量。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中国教师和外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定期组织教授相同课程的中外籍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让中外籍教师各自准备一份教案,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进行研讨,在研讨会中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还可以让中外籍教师互相听课,通过课堂教学了解中外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区别,发现对方的优点和不足,在互相帮助中实现共同进步,提升中外籍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

3 开设国际化优秀课程,开展双语或全外语教学

国际化优秀课程是促进中外合作办学与省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要素之一,因此,高校要把国际化教材的选择和课程的设置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意味着要选择优秀的国际化教材,并要在课程设置中强化外语教学,扩充国际综合知识的容量和比例,增加实践操作环节的课程比重,并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分阶段地选择引进几门外国国际化的优质课程。这些课程包含三个大类:第一类为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所涉及到的核心外文原版课程的移植、最新研究成果或研究进展知识;第二类为各种和国际金融、贸易、商务、法律法规等相关的知识;第三类为学生所学习的语种对应的国家的历史、经济、宗教、政治、文化、风俗等相关知识。高校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对这些国际化优秀课程进行增减、压缩、合并、扩充等整合操作,使之适应中国学生的特点。这些课程不仅有利于省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而且还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同时,高校还应给每个专业引进并开设几门原汁原味的、和国际接轨的、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双语或全外语国际课程。这类课程不仅提升学生和专业课教师外语听、说、读、写的综合水平和能力,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十分有益。在双语或全外语国际课程中,最难处理的就是语言的衔接障碍问题。实践证明,最好组织一个以外籍教师为主,中国教师为辅的教研团队,通过中外籍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循序渐进地突破双语或全外语教学中语言的衔接障碍。

4 建立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库系统

现代网络的开放、方便和快捷给中外合作办学与省属高校教育国际化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建设起一套与国际接轨的信息化、国际化、规范化的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包含在线咨询、网络报名、网络选课、成绩查询和统计、学生学籍管理、补考重修和留级管理、电子作业管理、网络教学课程管理、在线练习和模拟考试题库等多个子系统,中外籍教师和学生借助网络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电脑、手机、ipad等现代电子产品随时随地地登陆该数据库系统。例如,校外人员可以通过“在线咨询”子系统了解该高校的招生政策和综合情况。有报考意向的学生可以登陆“网络报名”子系统报名参加招生考试。在校学生则可以选择登陆“网络教学课程管理”子系统对学习过的课程进行查缺补漏,弥补课堂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疏漏;看后续课程的教案和教学视频,为下一步学习进行预习和准备;对感兴趣的课题或课程进行拓展阅读或深度学习,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在学习中提升自己储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校学生也可以选择登陆“在线练习和模拟考试题库”子系统,根据自己的水平有针对性地做一些习题或模拟试卷,在练习中巩固和复习学到的知识。通过该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库系统,还可以实现中外籍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全方位交流互动。在课堂上,中外籍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该系统进行分组学习和讨论,根据该系统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和讨论状况进行监控,并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解答和帮助;在课外,中外籍教师可以通过该系统监控每一个学生的课外学习过程和学习进度,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建议。

总之,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加快省属高校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根本目的就是取长补短,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增强我国教育界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全球化适应能力,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育出高水平、高素质、跨国家、跨文化、跨专业复合型国际化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士祥,朱兵艳,凌莉等.高校师资国际化现状与策略研究――以海南外语类高职院校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2]张鸿雁.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

[3]王晓军,周莉莉.浙江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对策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3,(6).

[4]王根顺,张艳增.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

作者简介:汪洪梅(1977-),女,汉族,吉林吉林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及二语习得,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吉林吉林 132022

上一篇:项目教学在农业课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实战模拟的多维考核方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