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融合

时间:2022-04-28 05:59:25

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融合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物理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面临挑战。物理作为传承知识、揭示科学规律的重要学科,应当与当今先进科学技术密切结合起来。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可以增强学生自主性,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以下是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结合起来的几点体会。

一、电脑模拟,发挥物理演示实验功能。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是中学物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和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如由于实验器材和教师实验水平的局限,有一些实验(如光的衍射实验、静电实验等)难以成功;有一些实验(如布朗运动)的可见度低;一些实验时间短,难以观察或者无法测量;还有一些实验的数据处理相当繁杂,难以找以简明的物理规律。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辅助手段,可以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增强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如“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微小变形”是难以用具体语言描述清楚的,也难以让学生信服,通过演示实验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效果总不太理想,而利用多媒体的三维动画功能能轻松解决此类问题。在讲解过程,教师可以预先制作一个Flas,给学生展示:在装满水的玻璃瓶上,塞上带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当用外力挤压玻璃瓶时,细玻璃管中水面上升,既直观又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令人满意的课堂效果。

再如,“卡文迪许的扭秤实验”实验原理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而通过Flas进行模拟能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看了之后既能很好地接受这个知识,又能体会到科学家们的过人之处。由抽象难理解,转变为生动形象易接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的自主性。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教学取得实效,就必须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在现代化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设定的教学情境,以任务为导向进行自主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使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场所是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倡导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投身到社会生活当中,通过合作学习,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吸取新鲜信息,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方式之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电磁波的问题,通过上网查询,从信息的海洋中汲取所需的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甄别信息,先小组内交换成果,统一意见,再在大组内交换意见,共同编写制作课题成果,然后进行不同的交流会或辩论会。学生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效果显著。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在网络时代,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为教师提供了优秀课件、参考资料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实时更新中。下载网络课件及优秀的参考资料,教师经过进一步加工、组织,可以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秀课件来。同时,教师也可丰富知识,增加阅历,使教学内容不单单来源于教科书、教参,既提升自我的教学素质,又增加教学的容量和深度,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在以往进行物理史教学时,教师照本宣科,唱独角戏,学生只是听众,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只是来源于课本的有限知识,很难拓展。利用网络环境教学,可以把著名物理学家如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等人的生平事迹、照片、动画、影片,以及重要贡献和成就做成幻灯片,同时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自己收集、整理相关资源。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拓宽知识面,而动画、直观的图形又能快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很轻易就能功克这一难点,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得到的。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改善物理课堂教学。

传统的物理教学重视学生对基本物理知识的记忆,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和事件能力的培养,而且有些知识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领会。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软件,参与或自建建立物理模型。这既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使用计算机将教师的板书、板画、抄写例题的时间节省下来,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和思考。同时通过网络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和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能扩大课堂的容量,为提高学生素质打下基础。

总之,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上一篇:初中实验室气体制备规律总结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