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的三重境界

时间:2022-04-28 03:39:34

赏石,是看石、读石,更是悟石。由于赏石者文化水平、艺术修养、人生阅历等不同,其赏石的境界也会有所不同,分别会达到感官愉悦、情感陶醉、精神自由这三重境界。

感官愉悦

在赏石时,赏石者能与有些奇石产生同构共鸣,进入“石我交感”的状态,同时,赏石者还会在有的奇石身上看到“自我”的倒影,发现“生命”的意义,这样,赏石者的感官愉悦得以产生。不同的奇石会对赏石者的感官产生不同的愉悦。

赏石者感官的愉悦大致有三种情形:其一,是眼前一亮的愉悦。在很多场合,比如奇石展览现场,奇石馆,或石农的庭院,赏石者的一个不经意的回头,就有可能发现一块精美的奇石。此时,就只有这块精美的奇石在与自己对视。如笔者在遇见“甲骨文”这块奇石时,就有这种感觉。该奇石石肤表面的前后、上下、左右都布满了形状各异的石筋,这些石筋所形成的个体各自独立、互不粘连,大小相似;这些个体似乎代表了各种各样的符号、编码,犹如天书,令人叹为观止。

其二,是渐进式的愉悦。赏石者的这种感官愉悦不是“一见钟情”式的,而是有一个过程:某块奇石,初看时没有什么感觉,再看时,稍稍有了审美兴趣,及至细看时便有了审美的冲动,赏石者的眼睛也随之发亮了。如奇石“重上井冈山”,初看时,觉得它只占了一个“瘦”字,颀长挺拔而已,不“皱”,更不“漏”“透”;再看时,觉得它石色匀称,素雅、古朴,有点出土文物的味道;细看时,觉得它整体洋溢着一股不可言传的精神:微微左转的头颅,稍稍隆起的腹部,轻轻摆动的衣角,人物姿势和神态都很自然。

其三,是“猜猜看”的愉悦。“猜猜看”不是乱猜,赏石者要依靠自己的记忆宝库,要有一个说法,要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如奇石“龙凤呈祥”,其外形并非瘦、漏、透、皱,它只是一个椭圆体。在这种情况下,赏石者就要抛开传统的赏石思路去观赏它的外形。该石石肤上众多的黄色石纹所构成的图案就很有意味:在一圈粗细不等的同样是椭圆形的黄色石纹里,左边的黄色石纹是凤的图案;右边的黄色石纹是半圆,很像仰韶文化龙的造型。这时再观察该图案,眼睛就亮了――龙、凤两首相对,两尾相连,亲密无间,好一幅龙凤呈祥图!

除了视觉获得愉悦外,赏石者通过敲击奇石,听觉也会获得美的享受。如敲击灵壁磐石,它们会发出不同的磬音,古称“八音”:或激越如青铜之音,或空灵如天籁,或清脆如潺潺流水。不仅如此,赏石者的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在与奇石进行“零距离”接触时,也会有不同的美的享受。

情感陶醉

情感,是赏石者对奇石在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方面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和态度,“是人对周围现实和对自己的独特的个人态度,是以主体的主观体验及外部表现为形式的复杂的生理、心理现象,它取决于反映对象的特点。”(王旭晓《美学通论》)。不同的奇石,它所带给赏石者的情感体验也是不同的。赏石者赏石时所获得的情感陶醉大致有以下三种表现:一是激情。这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的短暂情感。如“三重天”,该块奇石的整体形式极具变化,出乎人的意料:近乎“方”的形状,但却给人以“瘦”的美感;没有完整的孔、洞、穴,但却给人“漏”“透”的意味;没有多少变化的石纹,但却给人“皱”的联想,这就使得赏石者在看第一眼时,就会产生一种似火激情。二是热情。这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感。如“重上井冈山”,该块奇石已经不仅仅是以它单纯的外形和它的“点、纹、筋、色、声、质、味”等来吸引赏石者。而更是以它整体的伟人形象和蕴涵的意义使人产生一种能影响人思想的深厚情感。三是心境,这是一种平和但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如“龙凤呈祥”,龙、凤本来就是吉祥的象征。它会给观赏者以喜悦的心境。

在赏石的第二重境界,赏石者不仅把奇石的情感个人化,同时又把自己的情感客观化。不仅如此,赏石者还用自己的情感与人生经验去体会奇石的情感,从而达到石我同一的境界。

精神自由

现实的赏石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具体的、动态的。特别是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既是赏石者的“眼力”具体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奇石引导赏石者达到不同赏石境界的过程。在这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赏石过程中,“进得去”比较容易一些,一般赏石者都能从奇石的形式中获得感官的愉悦。然而,赏石者由于个人的先天因素、个性特征、社会文化环境等不同,要从某块奇石的形式中浮出来,达到对它形式意味的直觉把握,是有一定难度的。它不仅需要赏石者有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还需要赏石者有较深的艺术修养和长期的生活积累。“因为意味之于形式,恰似水中之盐,花中之蜜,有味无痕”(王旭晓《美学通论》)。从审美客体来说,石头有商品石、奇石、奇石艺术品三个等级,不同等级的石头带给赏石者的感受也不一样。奇石艺术品能给赏石者“最高灵境的启示”,赏石者也能从中获得赏石的最高境界。

赏石的最高境界,笔者将其细分为同时并列的三类:一类是“大美”的境界、艺术家的境界,这是人类对美的理想、美的本体的追求。如“三重天”,该奇石的抽象形式符合东、西方的审美观:底部立点很小,给人以突兀的感觉;接着,整个石体悬空并向右上方伸展,其顶部为第一重天;其后,该块奇石的最左边又向上耸起,整个石体再向右上方伸展,其顶部为第二重天;最后,在第二重天的中部,又向上耸起一座孤峰,孤峰的顶部为第三重天。还有一类是“大善”的境界,这是人类对自身修养、美好的心灵世界的追求。如“重上井冈山”,观赏该奇石时,赏石者会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正如俄国画家克拉姆斯科依所说:“它是如此平静地照亮了我生命中疲惫不堪、郁郁寡欢的章页。每当她的形象在我面前升起时,我就怀着一颗年轻的心,重又相信人类命运的起点”,这种人格的震动,灵魂的颤栗、心灵的洗涤、精神的升华等等的获得,是赏石者在长期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对奇石形式和蕴涵意义的理解,是“悟”出来的。最后一类是“大道”的境界、哲学家的境界,这是人类对信仰、真理的追求。

总之,赏石的三重境界是呈螺旋状上升的,感官愉悦使一般赏石者获得了一种情感活动的自由与解放;至于精神自由的最高境界,企及者就很少了,正像我国哲学家、美学家宗白华所说,那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又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言,仿佛突然步入了天堂,实现了奇迹,达到了尽善尽美!

责编 王昆

上一篇:岐山县博物馆藏先秦青铜农具 下一篇:《姚元之自砺联赏析》一文补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