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吐温作品中地方特色主义写作风格

时间:2022-04-28 12:01:31

浅析马克·吐温作品中地方特色主义写作风格

摘要:马克·吐温是19世纪下半叶美国文坛上的一名巨匠,被人们尊称为“民族文学之父”。马克·吐温的文学作品直观现实,语言诙谐讽刺,体现着浓厚的地方特色主义。本文主要是在简要介绍“地方特色主要”写作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对马克·吐温代表作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分析,来探究马克·吐温是如何在文学作品中来表现地方特色主义创作理念的。

关键词:马克·吐温;地方特色主义;人物;语言;思想

一、地方特色主义写作风格简介

在19世纪的美国文坛中,尤其是在美国南部的作家中流行起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即地方特色主义。这一写作风格强调以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元素为写作手法,作品要尽量体现特定的地方习惯、语言及背景。哈姆林·加兰在《崩溃的偶像》对“地方特色主义”提出过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运用地方特色主义写作风格就是要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人类思想、行为及风貌。只有美国的本土作家才能在作品中架构起具有美国本土文化特征的元素,除他们之外,其它地方的任何人都难以做到。起初以地方特色主义写作风格创作的作品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直到19世纪末,这种类型的作品才为人们所喜爱。马克·吐温,作为那个时期美国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运用了地方特色主义的写作风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以下简称《哈》)。这部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方言写成的小说,充分展现了密西西流域具有浓厚民俗特色的现实生活。《哈》在1884年出版之后,引起了美国文学界的轰动,而且也被普遍誉为最具代表的地方特色主义文学经典。

二、马克·吐温作品中所展现的地方特色主义

马克·吐温运用地方特色主义创作理念,着重体现在他们的创作理念、形象塑造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下面笔者以《哈》为例,来简要介绍马克·吐温是如何在其作品中展现地方特色主义的。

(一)具有地方特色主义的创作理念

19世纪中后期,幽默文学在美国文坛备受推崇,虽然这个时期诞生了大量的幽默作家,但是能引起强烈反响的作品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部分幽默文学都缺乏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所以往往都在博得一笑之后而成为过眼云烟。马克·吐温不同于一般幽默作家的地方在于,他的幽默中饱含了浓厚的美国西部气息,是一种拓荒者式的幽默,他的幽默流露着对美国现实社会的深层思考。因此人们在读马克·吐温作品的时候既能感受到那种密西西比式的幽默,又能在捧腹大笑之后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现实性思想。这种思想就是马克·吐温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丑态的一种讽刺。在《哈》中,马克·吐温借用故事性的叙述表达了他对当时美国南部蓄奴制度的深恶痛绝。作品里他将美国奴隶制思想描述为一种"畸形的意识",而且认为这种畸形的意识与“不论种族、肤色、人人平等的理想”是格格不入的。

《哈》中的主人公哈克就是深受“畸形意识”和“健全心灵”矛盾影响的一个人。哈克在成长中深受社会意识的感染,他一方面按照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来判断是非善恶,另一方面他又否定自己的道德标准,而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行事。因此哈克是一个充满了内心斗争的人物,小说也主要是以这种矛盾为主线。小说中的另外一位人物吉姆是一个非常正面积极的人。他崇尚独立和自由,但是却心甘情愿地留在哈克身旁照顾他。吉姆是所思所为并不是矛盾的,因为他与哈克之间已经完全冲破了主奴关系的束缚,建立起来一直共同患难的朋友情谊。吉姆虽然具有奴隶身份,但是在马克·吐温笔下他却是一个充满了英雄精神的人物,这完全是对当时美国奴隶制度的一个极大讽刺和批判。因此说马克·吐温的作品并不是简单的幽默故事,而是深深触及美国现实社会的一杆长矛,他直面人们内心中比较敏感的社会性问题,我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愿望,可以说完美地体现了地方特色主义写作风格的深度。

(二)具有地方特色主义的人物塑造

马克·吐温对于作品人物的塑造也明显体现了他的地方特色主义理念。在《哈》中,哈克和吉姆两个主人公的塑造本身就是美国文学中的一个突破。哈克是一个白人小孩,他从小没有接受到正常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而变成了一个不受约束和束缚的角色。吉姆是一个黑奴,他有着一般黑人的坚强勇敢和忠诚无私,对于自由有着无限的向往。之所以说人物的选定本身是一个突破,是因为向吉姆和哈克这样的人物形象在美国当时的主流小说中是非常罕见的。马克·吐温笔下的两位主人公形象其实是当时美国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地区人们的缩影。

《哈》中所描述的故事是发生在美国内战前夕,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个山谷里充满了美国式的暴力和残酷,在那个小镇上,流行着等级制度、蓄奴制度等不容置疑的普遍价值观,人们将社会的丑陋和不平等当做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黑人长期遭受到奴役和迫害也被认为是非常合理的现象。在这样的社会中,有着不同价值观的人就会被社会所排斥。哈克和吉姆就是不苟同那种社会价值观的一类人物,哈克的行事尊则与社会完全相悖,而吉姆虽然是一个奴隶,但是他不甘于毕恭屈膝,任人摆布。可以说,这两个小主人公的形象与当时美国主流小说中那种光辉、高大的人物形象是完全不同的,是非常独特的。另外《哈》中其它人物的塑造哈克的父亲、骗子公爵、皇子、谢伯恩、伯格斯等等所有的角色都是当时美国社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类人物,这些人物形象都是为体现地方特色主义而专门塑造的。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人物形象成为该部小说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三)具有地方特色主义的语言风格

马克·吐温作品的地方特色主义还体现在他对小说语言的把握上。《哈》中运用的是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这也是小说得以风行的一个亮点。马克·吐温借用19世纪中期的美国南部一个未经教化的孩子的口吻来讲述故事,这在美国文学界也是一个创新。因为在此之前,美国小说作品所运用的语言几乎全部都是社会化、规范化的语言。在《哈》中,马克·吐温通篇运用了当时密西西比河两岸人们的日常用语以多个地方的一黑人方言。马克·吐温对于这些语言的运用并非是随意的,而是经过了认真的选择和推敲。这些语言本身比规范语言优美、鲜活。运用这样的语言来进行描写,使得故事更具现实感、对于表达风土人情和刻画人物性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些语言读起来有一些拼写错误还有一些语法问题,但是这正是作品中地方特色主义的体现。简单、诙谐的地方语言在马克·吐温的笔下变成了针砭时弊的尖锐武器。在《哈|》这部小说流行之后,美国文学界中也开始流行起这种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薛丽萍 张永美;浅谈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美国式幽默[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 第08期

2、梁斌;论马克·吐温对美国现实的批判[D];山东大学;2008-04-01

3、王剑;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看马克·吐温小说的艺术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05-01

作者简介:邹萌(1980.7-)女, 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上一篇:Learn to Learn English 下一篇:The Importance of Background Culture Know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