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时间:2022-04-27 09:27:20

畅谈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能调动学生通过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潜能。因而,课堂学习的高效运转离不开提问的支撑。在现实教坛中,很多教师都注意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在指出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必要性的同时,也提出了四种不同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课堂提问 教学艺术 纽带 策略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内涵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师生之间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笔者认为,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能调动学生通过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潜能。因此,课堂提问技巧掌握得好,运用得好,必将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二、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提问常常质量不高甚至有失水准,提问的效果常常不足以体现提问的价值。笔者现将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

在现实的课堂中,一些教师设计问题时缺少“核心问题”的意识,不懂得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探讨最能涵盖文本主要内容、揭示文本教育教学价值的“主问题”上,以求得文本的透彻理解。于是,提出的问题支离破碎,问题与问题之间不连贯,不分主次轻重先后,缺乏系统化,以致于“满堂问”。

(二)问题设置忽视学生思维能力

问题缺乏启发性,思维训练压抑。当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与教师预设的答案有出入时,有的教师不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而是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回答引导到自己的预设之中。这样提问的目的,仅仅为了引导学生得出自己所期盼的答案,即“以教师的思路来导学生的思路”,学生思维活动必然被限制在教师的思维框架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就带着被动性,思维的发展会受到限制。

三、关于语文课堂艺术性提问的必要性

“提问是一种课堂语言的运用形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巧妙激活学生思维,有效创设课堂情景,引人入胜的一种语言技巧。提问多半以问话、对答的形式出现,其间即包含着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语言素养的任务。”因此,如何正确的运用课堂提问非常重要。

(一)引起学生学习注意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同时引发进一步探索的动机。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使课堂教学秩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但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驶进。良好的教学提问既是一种镇静剂,又是一股凝聚力,它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

(二)启发学生思维的需要

一石激起千层浪。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并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深入和发展。一个好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时,教师精心设计出或妙趣横生、或意境深远、或鲜活、或灵动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状态,从而把它们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吸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

语文课堂提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学生在答问过程中,一方面展示了阐述了观点,另一方面又锻炼了说话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策略

我们应重视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积极探索和掌握问题设计的优化策略和具体实施方式,使设计的问题科学化、简单化、整体化,达到简洁、高效的目的,实现课堂问题教学最优化和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一)设计的问题聚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

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最关键的技术是找准问题的最佳切入点。

一是抓关键处、二是抓细微处、三是抓模糊点。为此,教师要深入文本之中,悉心研读揣摩,把握文本精髓,明确教学内容,才能准确把握住问题设计的最佳切入点,设计出精当高效的问题。

(二)设计的问题具有量力性――切合学情

苏霍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现在的中学生虽然不满足于讨论简单问题,但由于其独立性不够成熟,因此思维常出现偏差。这样就容易造成畏首畏尾的心理,简单问题不屑回答,而疑难问题又不轻易回答。为此,问题设计要切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实际能力,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

(三)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启迪思维

例如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上《孔乙己》一课时的提问:“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先生在他所写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呢?他是怎样以成功之笔来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当我们读悲剧时,眼泪一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可是,我们读《孔乙己》,眼泪却流不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样诱导启发便形成学生“急”、“盼”、“渴求”的心理状态,孜孜以求,加速思维。

(四)设计的问题具有趣味性――激发兴趣

如钱梦龙老师在教授《死海不死》时,提问学生:“同学们都知道,不会游泳的人掉进水里会被淹死,但世界上却有这样一个神秘的湖,人跳进湖里不仅不会被淹死,而且能舒舒服服躺在水上看书,大家想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容易引起他们探索的欲望。他们就会兴味盎然地去研读课文,去把握课文要点。这就比直截了当地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些什么内容”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提问的艺术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叶圣陶先生曾说:“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可见教师需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讲究提问的艺术。成功的课堂提问,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诱发思维火花的引线。它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兴味,给学生带来思考上的快乐。“闭门推出窗前月”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失败、“投石冲破水中天”才是我们孜孜追求的佳境。

参考文献:

[1]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白金生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99

上一篇:中职分组教学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实施 下一篇:对“减负”后教学行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