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术后D-二聚体的检测

时间:2022-04-27 08:05:21

肺癌患者术后D-二聚体的检测

[摘要] 目的 监测肺癌患者术前术后D-二聚体变化,用以分析未发生肺栓塞(PE)及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 方法 选择住院肺癌患者140例,非肿瘤患者38例进行D-二聚体检测。选取其中100例后期确诊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术前与术后2~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较高,连续监测D-二聚体水平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D-二聚体;肺癌;深静脉血栓;肺栓塞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b)-0110-02

D-二聚体是肺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VTE)筛查的首选指标。用临床症状来诊断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是不准确和不敏感的。检测DD 浓度可在无症状的高危患者中对DVT 进行早期筛选,有利于血栓的预防。对临床疑诊为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患者,当血浆DD 浓度低于临界值(230 ng/mL)时,其阴性预测值为100%,可以作为排出VTE 诊断的筛选试验。大量研究已充分证实了D-二聚体试验在排除诊断DVT 和PE中的应用价值,已将DD 试验作为首选指标之一。

D-二聚体胶乳试剂是一种大小均一的聚苯乙烯乳胶颗粒悬浊液,这些乳胶颗粒上包被有对纤维蛋白可溶性衍生物中的D-二聚体结构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当含有D-二聚体的血浆与D-二聚体试剂盒中的乳胶试剂和反应缓冲液反应时,包被的乳胶颗粒会发生凝集。凝集的程度与样本中D-二聚体浓度成正比,仪器通过检测405 nm 波长处,由凝集引起的透射光的减少进行测定(透射免疫比浊法),用纤维蛋白溶解酶(Plasmin)处理凝血因子ⅩⅢa交联的血纤维蛋白(XDP)后,形成的溶解物中含有D-二聚体。纤溶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当去除抑制剂的抑制后,便开始消化不溶的交联血纤维蛋白,并产生许多种可溶的衍生物。衍生物的分子量取决于消化程度。这些可溶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含有一处新抗原(D-二聚体结构域),该结构域在原来的纤维蛋白原、其降解产物,或者可溶的纤维蛋白单体上并不存在。此外肿瘤细胞释放大量的组织因子导纤溶系统亢进引起D-二聚体增加,肿瘤细胞激活因子反馈地引起D-二聚体增加。对D-二聚体的测定已经成为一种诊断血栓病和监测血栓溶解治疗的流行方法[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2月本院住院肺癌患者140例,非肿瘤患者38例。选取其中100例后期确诊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分组为术前,术后2~3 d,术后1周)。

1.2方法

全部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后用真空管加3.8%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9,4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浆[2]。用美国生产的贝克曼ACL9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试剂由机器生产厂家提供。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结果以均值±标准差来表示,对于肺癌组与正常组样本均数采用独立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差分析,对于术前,术后2~3 d,术后1周患者D-二聚体采取配对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比较

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比较

2.2 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

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术前、术后2~3 d 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术后1周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3。

表2 术前、术后2~3 d D-二聚体比较

表3 术前、手术后1周D-二聚体比较

3讨论

血栓形成时,在凝血酶激活下,纤维蛋白原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这些单体经过聚合,通过被激活的因子ⅩⅢa 的作用交联成网,形成稳定的聚合体,并网罗血细胞形成红血栓。与此同时,体内的纤溶系统被激活,纤溶酶激活了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组成的纤维蛋白聚合体,生成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降解的多种降解产物碎片(FDP)。其中,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只有血栓中的纤维蛋白降解才能形成DD,而纤维蛋白原不能形成DD,它是体内血栓降解的特异产物。D-二聚体的生成及水平的提高,反映了凝血及纤溶系统的激活,D-二聚体的存在并不是确诊血栓症的指标,阳性预期值D-二聚体的缺失却可以排除血栓症。当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时,肿瘤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凝血系统,使纤维蛋白原升高,由于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也是随之升高。肿瘤细胞激活因子也可反馈地引起D-二聚体升高。一个阳性的D-二聚体患者不能被诊断为DVT(深静脉血栓) 或PE(肺栓塞),但一个阴性的D-二聚体却可以排除静脉血栓的诊断[3]。

肺癌的分化程度与D-二聚体的升高有关, D-二聚体的升高对肺癌的诊断、分期及预后有一定的帮助。D-二聚体的升高对肺癌患者以下3种疾病有诊断意义,(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动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脑栓塞);(3)静脉血栓形成(VTE):深静脉栓塞(DVT),肺栓塞(PE)。静脉血栓栓塞(VTE)是常见疾病,是仅次于缺血综合征和中风的第三大心血管病[4]。肺栓塞(PE)多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少数为盆腔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达肺循环后,堵塞相应直径的血管,同时激发神经-体液机制,造成相应梗塞区水肿、出血、坏死[5]。

上一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病毒感染... 下一篇:运输成本的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