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27 04:17:59

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阅读活动是从朗读开始的。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就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加深读者、听者对文章的理解,引起他们的共鸣,激起鲜活丰富的强烈感情。朗读还能帮助学生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唤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要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之中。作为起始年级的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尤为重要。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年级学生“朗读训练四步”,愿与同行共同商榷。

一、模仿读——激“读”趣

一篇优美的文章加上悠扬顿挫的语调,怎会不令人陶醉?不激起学生“我也要读!”的强烈欲望呢?一年级学生擅长模仿,他们真是一群天真可爱的模仿小天才!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会被他们模仿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所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最佳老师。通过直接感受语调、语气的变化和教师的体态语言去领略文章的语言美。在教学汉语拼音第5课《猜一猜》时,我配上节奏明快的儿歌音乐范读后,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仿佛还沉醉其中。忽然一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也要读!”接着,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先恐后的“我也要读!”的喊声,我被学生们强烈的朗读欲望所感染,激动地说:“好!谁能读得和老师一样,就奖给他一朵小红花。”教室里立刻响起了动听的读书声。在汉语拼音部分的儿歌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以模仿读的形式读一读、比一比,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为学生以后的朗读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读——寻“读”径

由于在模仿读的阶段,学生的朗读兴趣已被充分调动起来,我便适时地教给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一些技巧。在教学《一去二三里》一课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指导学生探索逐步达到读准字音、读流利,读出感情的途径。我引导学生圈出生字,多读难读之处,根据自己的感觉画出重音,标出停顿,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反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学生读得津津有味,朗读能力在不断提高,有的学生还读出了感悟。有个学生指着“烟村四五家”一句说:“老师,在第二个字后面停顿一下,我觉得更好。”还有一个学生指着图说:“图上画了这么大的一片,书上怎么说‘八九一枝花’?……”通过探索读,学生读出了感悟,体会到了课文语言的精确、生动,学会了朗读。

三、评价读——提“读”技

小学生往往只会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不足。学生虽然学会了朗读,探索到了一些朗读的技巧,但要朗读得更好,还要学会朗读评价。通过朗读评价,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从而提高朗读能力。因此在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我着眼于培养学生从“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方面全面评价、激励学生。在一生读完《小小竹排画中游》后,一生说:“他没读错一个字,读得很正确 。”一生说:“我觉得他读得很流利,但没读出感情。”我相机问:“你会怎么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谁能读得更有感情?”通过不断的练读、评价读,一会儿学生们就将课文读得有声有色、顿挫有致。特别是起初朗读的那位学生练习得特别专心,也读得特别有感情。这时,我问她感觉如何?她说“舒服极了!我想长大后到江南坐小竹排,欣赏鱼之乡的美景。”如此反复,学生的朗读能力明显提高了。

四、展示读——品“读”乐

在评价读的基础上,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展示读。展示读对于听者是一种享受、熏陶,对于自己是一种品尝、欣慰。在学生配乐表演读《小小竹排画中游》后,一生说:“我很高兴。”一生说:“我觉得这篇课文很美。”一生说:“我心里甜甜的,像吃了红苹果。”

我还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课文的内容、情节、体裁,以表演读、想象读、分角色读、配音读、欣赏优秀学生的朗读录音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这时的读,学生的兴趣更浓,神情更专注,情感更投入,效果更好。

学生通过自己的模仿探索、评价、展示,终于品尝到了朗读的乐趣,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精美,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我会读书”、“我读得很棒”的自信心。

上一篇:如何让地理课堂活起来 下一篇:初中科学思维课堂教学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