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舞蹈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4-27 09:20:17

谈舞蹈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066-02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孩子们非常喜欢一首歌曲的时候,他们会拍手,会挥舞手臂,会摇头晃脑地随音乐伴奏边唱边做动作。好似只有动起来,才能让他们的歌声更生动,更能释放他们的情绪。所以我认为,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融入舞蹈教学是很有必要性的。

一、舞蹈有利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

在欣赏很多少儿舞蹈作品后,我们会发现少儿舞蹈的特点就是通过模仿事物形态展现“童真”和“童趣”。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和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而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一种含蓄而深沉的力量,孩子们需要依靠心灵的感悟去表现动作内涵。在此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激发他们的思维,也能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我曾经在一次音乐课堂中,请学生们用舞蹈动作将我们刚学会的歌曲《乡下的阳光》中展现的乡村生活表现出来,结果我发现,他们的动作不仅形象,而且趣味性很强,加以生动的表情,竟然让我有种回到童年生活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学生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使学生的感知、联想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促进了他们的智力发展。

二、舞蹈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的培养

据调查,一般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如果能让他们养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学习成绩一定会得到提高。而舞蹈的练习,正好可以帮助他们养成上课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因为,老师在示范舞蹈动作时,学生必须记住它的动作韵律、流动路线和音乐节奏,将这些信息输入大脑并很快用身体表现出来。若没有高度的指向和集中是不可能完成的。

如我在教唱《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曲时,我让学生随我学习一段孔雀舞,里面包括孔雀舞的手型、步法、体态和眼神,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记忆,然后模仿练习,一旦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那么就无法将全部的动作记忆完整,他的孔雀舞也会缺乏灵气和美感。所以,要想学好舞蹈,就必须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由此及彼,学生由于接受舞蹈教育而进行着一种良性循环,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变得思维活跃,动作敏捷,注意力集中,学习成绩也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三、舞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人格

舞蹈是一种动态形象,也是人类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学生在欣赏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不仅感知着动作之美,也能品味到蕴含在舞蹈中的情感内涵,学生们可以尽情享受舞蹈艺术的乐趣,使冲动趋于平和,消沉变为振奋,伤感得到抚慰,身心获得和谐发展。同时,在集体舞蹈的排练过程中,其组织性、纪律性都会得到加强,因为集体舞需要大家的团结协助、配合默契,让一些独生子女的那种自私、霸道、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在舞蹈中得以磨炼和转变。让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能克服胆小、害羞的心理,变得自信,开朗,大方。此外,在训练的过程中,还能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培养他们能吃苦的精神。

四、舞蹈能增强体质,纠正不良体态

小学期间,孩子们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性格培养,可能更关心的就是身体机能的增强,一个健康的身体是走向成功之路的必备条件。科学而健康的舞蹈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更能促进学生的骨骼发育,增强身体的消化机能,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并且在舞蹈练习过程中,还能纠正一些如驼背、抠胸、端肩的不良习惯,端正学生的体态,塑造良好的体形。

综合上述,把舞蹈教学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具有极其广泛的教育功能和十分明显的效果。它是以舞蹈艺术审美为核心的综合教育活动,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上一篇:健康立意是文章的灵魂 下一篇:在课堂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