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27 08:02:54

试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以其“声情并茂”的优势成为教师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从教经历,指出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处理好多媒体与教学目标、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等问题,发挥其最大功效。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多媒体技术作用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说讲式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引入生动、活泼,能够更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迫在眉睫。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能够通过强大的交互功能将历史文字、图片及历史过程等配以视频、音响和动画效果,从而“真实”地再现历史。这种形象、逼真的直观效果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观,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积极性。本文主要讨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将其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能激发一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个性发展,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有无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又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历史学科内容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教学内容极其抽象且复杂,再加上知识年代久远,因此,许多中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对学习历史失去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自主性呢?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知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通过视觉获得知识能够记忆5%,而如果同时使用两种信息传达工具则能接受知识的65%。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图文声像并茂,以及信息载量大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再现历史,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思维力度,提高记忆效果。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们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及考古知识,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运用历史影像导入新课,在新课导入阶段放映由计算机拷贝剪辑的《鸦片战争》、《林则徐》片断,使学生视、听觉进入鸦片战争爆发前后的历史时空中,“亲身体验”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的社会背景,以及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从情感体验中引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恶,从理性上认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以及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这种“情境式”的教学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极大地减小了时间与空间距离的不利影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课堂中的引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增强了真实感,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然而,多媒体教学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过多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难免重点不突出,信息过多过滥还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并且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或视频文件,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这些负面作用将会严重地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多媒体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根据教学特点选择多媒体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选择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必须覆盖教学重点,这是多媒体教学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吸引学生眼球、“标新立异”便将多媒体简单、生硬地嵌入课堂教学,而必须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选择能够覆盖教学重点的多媒体教学的手段与内容。对于不符合的教学目标,不能覆盖教学重点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内容,教师应该坚决舍弃,避免喧宾夺主、流于形式。

(二)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学方式死板,往往采用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压式的教学模式。这种常规教学的时间很长,使得我们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思维往往受约束,从而影响课件制作的质量。因此,在引入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必须尽力打破这种常规模式。例如,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灵活的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自身的各种特点。在设计历史教学课件时,教师需要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导航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幻灯片教学、录音教学、电视和录相教学等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将这些多媒体教学与学生的课堂讨论、发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并不是说完全抛弃传统教学,常规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果在历史教学中纯粹以多媒体代替黑板、板书、教师的教态,历史教学就将变得呆板和僵化。因此,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取代传统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应该实现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是目前历史教学的主要形式,它起着承前启后、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精辟入里的分析、和蔼可亲的教态与多媒体内容一起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没有教师的引导、分析、梳理,多媒体教学内容就会失去方向,只能流于形式。实践证明,那种“用鼠标代替教鞭”,“用屏幕代替黑板”的提法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目标与重点,选择合适的媒体,让现代手段与传统完美整合,灵活运用,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四)多媒体教学要重视教学情景的营造

兴趣是能力的先导,制作多媒体课件必须注意到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引起学生情感体验来实现。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影音资料,可以设计简单的动画,使之更贴近现实,让学生置身其中来达到这一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需要将抽象的历史知识通过图、文、声、像等多媒体快捷、高效地传递给学生,因此,必须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教师必须选择形式多样、手段灵活、充满情趣和美感的多媒体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对历史教学,它能够打破时空的界线,为学生创造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景,进而“真实”再现历史。它有效地激发了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效率。中学的多媒体教学应该立足于教学需要,在打破传统教育束缚的同时,做到与传统教育手段的有机结合,并努力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只有这样,多媒体教学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应用前景才会无限广阔。

参考文献:

[1]张娟妙.教师如何做好多媒体教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2]朱筱新.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物理概念教学模式探讨 下一篇:关于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