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思考

时间:2022-10-05 06:47:03

关于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思考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何为政治教学回归生活呢?它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密切政治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生活天地为活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又在生活中发展个性和能力。一言以蔽之,用生活理解知识,更让知识为生活服务,这是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要求和目标,同时也对学生知识的落实和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学生知识的来源,经验的获得,观念的确立将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生活。社会上各种群体截然不同的利益观、价值观,人际关系的是与非、大众传播内容的善恶、美丑,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产生种种影响。如果思想政治课脱离现实世界和学生生活,忽视现代社会对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呼唤,那思想政治课就会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课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课,政治课就会变成读条条,背条条,久而久之,学生不会自觉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根据现代生活教育理论,教师只有直面各种社会信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生活天地为活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在生活中发展个性和能力。

二、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的教学实践

创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质量测评等方面立足社会生活,使政治课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让学生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一)立足生活,制定教学目标

现代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教育应服务于生活,通过教育学生学会生活,体验生活的快乐。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立足生活,制定出具体的、层次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实际,例如,我在教学初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一内容时,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了这一框以后知道作为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并知道自己被侵权了怎么办?该通过何种有效途径来维权?从而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习内容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由于教学目标的转变,即由教授学科知识转变为以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这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准备了前提。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缺乏吸引力,就是因为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更与学生的长远发展相去甚远。在教学中,不是教师把理论或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感受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分挖掘生活素材,设计导致学生自己产生某种体验、理解的思想“碰撞”,让这些“碰撞”产生它的必然效应。例如,我在教学初三《学会合作》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自己谈自己亲自经历过的成功的合作或者失败的合作,并且归纳成功合作的方法和技巧,失败合作的教训,然后再讲课本中的善于合作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为自己以后的有效合作打下知识基础。

(三)学习方式的生活化、多元化

这是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理念实践的途径,陈腐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这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必须向社会大系统开放,向新生活开放,把课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必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增加生活实践的活动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例如在教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走进社会,让他们观察儒林镇有哪些环境问题?分析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社会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源泉,只有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激发生机和活力,取得实效。

三、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理念的意义

传统教育中的课程设置都是指向单一的认知领域,缺乏对学生生活的关注,从而把学生禁锢在教材上面,课堂缺乏生气和活力。而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强调“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是跑的过程本身”,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建构政治教学的生活意义,突现其深刻的内在意蕴。

第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释放与张扬。新课程改革以政治教学生活化为基本价值取向,使政治教学真正向生活回归。它立足让学生从十分熟悉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去感知、反思、探究相关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大胆展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能力,从而使政治教学关注个体的现实生活,关注受教育者的个性培养,以此顺应学生的本性及其自然发展的需要,打破被动、压抑的教学氛围,真正让个体自由选择。

第二,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积极建构政治教学的生活意义,让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生活世界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与生活是不可分离的,政治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知识、文化和经验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生活理解知识,更让知识为生活服务。只有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政治教学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去,而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创造性的理解才能充分理解课程的内容和价值,才能把自己的生活和课程联系起来,使人类历史的生活智慧转化为个人的生活智慧,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经验,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行为,从而促使教育真正向生活回归,建构政治教学的生活意义。

第三,增强社会责任感。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必然改变某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狭隘意识,驱使他们“探出脑袋、伸长脖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剖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于是学生的思想会逐渐深刻,人生态度会更为积极,社会责任感会不断增强。

当然,为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忽略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这是与新课程的精神相违背的。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等于学生要亲历实践一切。实际上事事都亲历体验实践,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因此,教师在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同时,还要使他们超越自身环境和经验的局限,利用已知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究学习,不断地促使学生变未知为已知,再拓展到对更广泛更高水平未知世界的探究,从而达到对这个世界实质性的认识。

上一篇:试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也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