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水稻二化螟测报技术和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研究

时间:2022-04-27 07:58:44

哈尔滨市水稻二化螟测报技术和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研究

目前,二化螟是我市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水稻不同生育期都可产生为害,形成不同的危害状,如:枯鞘、枯心、枯孕穗、白穗、虫伤株等,其中:以枯心、白穗危害最重,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导致品质下降。在我市水稻主产区五常、方正、依兰、尚志等地二化螟危害严重。二化螟的防治,应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围绕着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进行,最大限度确保水稻丰收,逐渐恢复农田生态系统,并最终实现综合防治。研究二化螟的预测预报技术,提高对害虫中、长、短期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同时,以预报为基础,提高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降低损失率,对我市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1 试验地点

尚志市一面坡镇长营村,河东乡光明村、南星村、常胜村、太阳村,马延乡红星村;方正县科研所,富兴屯,建国村西候家屯林昆水稻插秧田;五常市龙凤山,五常镇,民乐,五常镇桦树屯。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

2.1.1 调查时间

越冬前和越冬后各调查1次。冬前结合末代螟害率进行调查,冬后在越冬幼虫化蛹始盛期(化蛹率约30%)进行。

2.1.2 虫源田内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螟害轻、中、重)有效虫源田和春季作物田至少12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10m2。在翻耕冬种田拾取5个样点内的全部外露稻桩;在未翻耕田内,每点随机拔取稻桩20~40丛。虫口密度很低时,可适当增加取样面积或丛数,每次调查活虫数目不少于30头。剥查稻桩上二化螟的越冬虫数,计算越冬虫口密度、死亡率和寄生率。

2.1.3 稻草剥查

在稻草虫源数量大的地区进行,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稻草杆不少于5000根,进行剥查草杆内虫数,计算虫口密度,死亡率和寄生率,调查结果载入表1。

2.2 幼虫、蛹发育进度调查

2.2.1 调查时间

在有代表性的主要虫源田内,从化蛹始盛期开始(化蛹率达30%)调查第1次,隔5~7d后调查第2次。

2.2.2 调查方法

越冬代

将冬后调查得到的活虫进行分龄。在虫口密度低的地区和年份,可在秋播前后,挖取有虫稻桩,并将其置于地势较高的田内,作为预测田,供冬后剥查。

一般世代

第1次调查可结合螟害率调查进行。剥查活虫数不少于100头,被害株不少于200株。调查时应根据不同危害状的比例拔取被害株。对查到的幼虫、蛹进行分龄分级。隔5~7d后进行第2次调查。除调查幼虫、蛹发育进度外,还应剥查寄生情况。将调查结果分别载入表2和表3。

2.3 卵块密度、孵化进度调查

2.3.1 调查时间

当成虫盛发后3d起,每隔5d查1次,共查3~4次。

2.3.2 调查方法

根据水稻品种、插期、移栽期等划分几种类型田,每类型田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2块,每块田取200丛,调查 应建田定点。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摘取所有点内的卵块,计算卵块密度,同时将摘取的卵块分放在试管内,管口用湿脱脂棉球塞紧,置于室内逐日观察卵块孵化情况,累计孵化进度,同时记载卵块和卵粒寄生数,计算寄生率。秧田划定20m2,大田划定15m2卵量观察田,每次调查在清点全部卵块后,摘除卵块。调查结果记入表4。

2.4 成虫诱测

2.4.1 诱测时间

每年从越冬代幼虫初见蛹时开始,至秋季末代螟蛾终见后一星期为止。每天黄昏开灯,天明关灯。

2.4.2 诱测方法

主要用200W白炽灯或用20W的黑光灯(波长3600λ)。灯高(灯泡距地面)1.5m左右。集虫漏斗下,装上毒瓶,每天上午取回毒瓶中的诱集物,置于室内区别种类,并清点虫数。将调查结果载入表5。备注栏内注明所用诱蛾灯种类。

2.5 螟害率、冬后各代虫口密度

2.5.1 调查时间

枯心率调查于田间枯心基本定局(化蛹率达30%)时进行;枯孕穗、白穗、虫伤株调查于水稻黄熟期进行。

2.5.2 调查方法

按稻作类型(早、中、晚稻)、品种、栽插期、抽穗期或螟害轻、中、重分为几个类型,在每类型田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3块。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200丛,计数其中的被害株,并连根拔取200丛稻内的全部被害株,如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穗和山穗等,剥查其中幼虫和蛹的数量及其发育级别,计算被害率及虫口密度和发育进度,同时调查20丛稻的分蘖或有效穗数。

3 防治二化螟药剂筛选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品种

昌隆11、牡丹江一号。

3.1.2 供试药剂

50%虫杀手可溶性粉剂;惠螟(40%毒•辛乳油);20%迅功;40%毒死蜱;1.8爱福丁;90%杀虫单;48%乐斯本。

3.2 试验处理

3.2.1 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处理

3.3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5点法,每点100株。定点调查。

3.4 试验结果

通过对防治二化螟药剂的筛选,40%惠螟(75ml/亩)、40%惠螟(100ml/亩)、40%惠螟(125ml/亩)、20%迅攻、50%虫杀手、90%杀虫单、48%乐斯本、1.8%爱福丁、40%毒死蜱等药剂对二化螟防治效果均达到90%,并且对水稻安全,有增产作用,建议施药时期在7月15~22日。

4 试验分析

4.1 水稻二化螟预测预报试验分析

哈尔滨市水稻二化螟试验结果显示,二化螟成虫的发生期在6月11日至8月24日之间,发生盛期约在6月26至7月10日之间。

4.2 水稻二化螟药剂防治试验分析

水稻二化螟防治试验筛选出40%惠螟(100ml/亩、20%迅攻、50%虫杀于、90%杀虫单等7种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90%,同时,还有促进水稻增产的作用。

5 试验结论

5.1 水稻二化螟预测预报准确

水稻二化螟预测值与实际发生吻合度:预测值为4,准确度为100%,预报值与实际发生值吻合。

5.2 水稻二化螟药剂防治安全高效

40%惠螟(100ml/亩)、20%迅攻、50%虫杀手、90%杀虫单、48%乐斯本、1.8%爱福丁、40%毒死蜱等药剂对二化螟防治效果均达到90%,并且对水稻安全,有增产作用,可以用于水稻二化螟的防治。

上一篇:针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管措施 下一篇:温室花卉营养元素缺乏症状及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