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时间:2022-04-27 05:25:57

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和学生的相处中,我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这个“三镜说”的理解逐渐深刻。

刚上班时,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学的东西足以应付学生。在讲授《孔雀东南飞》时,我作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接下来的课堂气氛和谐,学生讨论热烈,效果令我很满意。就在我很自得于自己的杰作时,学生的一篇周记把我拉回了现实。他说:“作文一个语文老师,竟然把‘焦仲卿’的‘仲’读成第一声,还茫然无知。”看到这里,我的脸就像被火烧的一样,很显然,我自己没注意到。我怎么办呢?坦率承认还是圆滑地应付过去呢?承认会不会影响我的威信呢?

第二天的语文课开始时看着同学们一张张阳光的脸,谎话怎么也说不出来。我说:“同学们,昨天林同学指出我读错了一个字,‘焦仲卿’的‘仲’读成了第一声。他没有当众而是在周记里指出来,我想他肯定是为了照顾我的面子,我感谢他给我指出来也感谢他能照顾我的面子。我觉得他真可称为我的‘一字师’。以后要是老师上课时再出现什么错误,欢迎大家给我指出来。”同学们笑嘻嘻地给我鼓掌。

此后,我及时地调整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抛弃了“师道尊严”的古训,而是“以生为镜”,把自己交给学生,广开言路,让学生“面刺”我。当然,这需要有相当的勇气、胆量和自信。然而,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一个面对学生的问题。与其在背后被学生说,与其在毕业后让学生议,不如今天就听听学生的意见,长善救失,益于双方。

当老师除了课堂上跟学生交流外,课外的交流也是必要的。2009年我接手两个史生班,在课外谈心时,了解到一些女同学总会纠结在同学相处的小事里。比如:一位女生说:“我平时对她好得不得了,吃好东西想着她,有好书想着她,连学习资料都跟她一起用。可是她呢?根本不在乎我,今天课间我喊她上厕所,她头都不回就说不去!我伤心死了。”过后连着几个女生在周记中有这样的苦恼。我知道在初三这样特殊的时期,各方面的压力使得同学尤其是女同学特别敏感。为了疏导她们的不良心理,我到处找书看,汲取知识。后来看了于丹《论语心得》中有两篇很适合推荐给她们:一是《处世之道》,一是《交友之道》。利用两节阅读课的时间,我为所有同学播放这两个视频,和他们一起学习并讨论其中的道理,还为他们讲了我上初三时也有类似的经历,如果不调整好状态就会严重影响学习。事后,我又分别找那几位女生谈话,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她们的心态逐渐转变。我不仅得到了理论的提高还积累了工作经验。

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考察,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我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着。

2015年刚接手两个理化班。他们语文功底是比较好的,其中不乏高才。刚上两天课我就发现班上有位男生,上课时不听课而是在看别的书。我不动声色地在同学讨论问题时来到他的身边,他竟然没发觉,可见他很入神。我拿起他的书发现竟然是《中国文学史论》。我太惊讶了。上学时我没太花工夫的《中国文学史论》,竟然让他看得如此入神。我问他能不能看懂,他说大部分懂。课后他还多次找我讨论这本书。为了不让他对老师失望,我把书架上的《中国文学史论》拿出来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温习了一遍,发现其中还真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接着我把大学时的基本教材如《中国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等拿出来温习,激活了脑中陈旧的记忆。我庆幸能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促我进步。我们约定经常抽时间一起讨论文学史上的内容,前提是上课一定认真听讲。我想在帮助学生的同时我自己获益也很大。如果当时发现课堂上不听课就指责他,引发他的逆反心理,就不会有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会有我们共同的进步。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是师生双方心灵的交流,生命的互动。在教育活动中,它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输,师生双方都用各自的言行、情感和品性影响对方。现代教育提倡平等对话,呼唤民主互动。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那样:“当教师的人不仅是教师,他同时也是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实行“四步阅读,探究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变对文本解剖式零零碎碎的解读为对文本总体把握,探究后有感而发的赏读,既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让语文课阅读教学呈现生机,让课堂变得灵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探究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让三者真诚地交流、碰撞、沟通。学生可以挑战文本权威,教师可以有独到的见解。阅读教学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舞台,也成了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多向互动的过程。

上一篇:“班班通”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初中音乐教学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