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我 有效教学

时间:2022-04-27 03:46:38

提升自我 有效教学

摘 要:针对目前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充当什么角色?自己应在什么位置?如何备好一节课?经过我在教学中的体验,认识到教师应“善其道”、“爱其徒”,学生才可“亲其师”、“信其道”。

关键词:善其道 爱其徒 备好课

目前,初中的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随着教育难度的不断加大,中下等学生的队伍逐渐扩大,所以如何在教学中演好自己的角色,把握好尺度,成为很多教师教学反思的主题。提高教学质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对新的学校生活抱有很大的希望和信心,但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学生群体开始分化,出现不同程度的向学和厌学群体。在有的学校中这种现象很严重,这种局面的形成,并不在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在于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碰到一些困难没有解决,或教师在教学中的方法不得当,使学生失去了信心,由此形成两种障碍: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

一、化解学生情感障碍的有效教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首先要为人师,而为人师并不是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对学生漠不关心,在需要解惑时却又总对学生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很伤学生的自尊心,致使学生越来越没有兴趣。这就是我们教师没有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应做到:

(一)“善其道”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逐步完善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材的可读性、趣味性、探究性。在教学中,教师努力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挥强项,最大限度刺激学生。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与学习中一点一滴逐渐培养起来的。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在探究过程中应研究哪几个问题,让学生完成探究过程,如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加以解决和帮助。“自古成功在尝试”,由于是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一定会印象深刻,对于知识的理解有益。认知过程也会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从被动到自觉主动提升。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获得成功时,他们会感到兴奋和骄傲。这时,教师也应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自立的欲望。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融入学生当中,成为学生探究动力的源泉。

(二)“爱其徒”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话“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它的含义表示教育就像培育农田里的秧苗一样,需要通过培土、浇水、施肥、除草等一系列劳作,才能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而不能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迅速出炉。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学习特长、兴趣爱好、情绪反应,关注学生的课余活动,关心学生的成长,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可以通过主动约谈、排忧解难、提供帮助,与学生沟通。让学生知道你就是他们的朋友,用一片“爱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只有从各方面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倍受感化,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重塑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这样教师做到了既“善其道”又“爱其徒”,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化解认知障碍的有效教学

(一)备好课是前提

教师的备课反映在书面上必定是越详尽越好,越具体越好,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打“有准备之战”。如果是这样,那你错了,你迷失了。你会发现你已经成为自己教案的“忠实奴仆”。在课堂上你只能一板一眼地实施,没有变化,也不敢变化!再回头看看自己的教案,只备上课如何教,不备学生课上如何学;只备与教材直接相关的知识点,不备教材的延伸和拓展;只备根据教材自己认为重点难点设计的几个问题,不备学生课上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教师还会在教案中写出课堂上学生如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是多么的荒谬和不现实。教师可曾想过,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学生的回答“看山见山、看水见水”,是个体思维的体现,不可能完全相同,也是不可能预见的。

教师备课应做到: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何把学生的思维不停地引向深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激活课堂和顾及每一个学生,这才是备课的真谛!把课堂教学备成一个工业化的流程,是备课和教学的悲哀!

在反思中我们应找到自我,备课的重心并不在于备教材,而要把重心转移到备学生――如何科学、有效地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如何在教学细节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如何在教学中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样备课,需要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和思考,虽然教案中写的内容变少了,但明显感受到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了――不是“管理”学生的学,而是和学生共同漫步于神圣的殿堂。

(二)教学反馈是关键

教师应及时注意教学效果的反馈,随时调节教学进度进行查漏补缺,在反馈中提炼出学生的“问题”“难点”,让学生情景再现,反复练习,从而减少或避免错误的产生。教师还应加大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采用短信、微信、电话等不同的形式及时准确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避免由于问题的日积月累而形成知识链的断裂。

(三)帮助“差生”是手段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教学内容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采取的手段可以多种多样,如,多问问他们上课时哪些地方没有听懂,家庭作业独立完成是否有困难,看似是几句简单普通的关心话语,但学生感受到你的关心就会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增进了师生的感情,有利于情感障碍的排除。

总之,我们作为教师不要迷失了自己,我们既是学生的引导者,又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朋友。当你这样做时,你会发现我们就像井底之蛙终于跳出狭窄的井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明媚的阳光,享受着轻松的课堂。

上一篇:兴趣教学与小学英语结合性研究 下一篇:浅析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护理中的重要性